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7-16 04:00:21 影响了:

  张 刚,经济学者、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著有《马云十年》等。  说盛世,已是200年的轮回。  中国的上一轮盛世,乃二百多年前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持续长达115年之久。
  康乾盛世,令彼时大清帝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恢复至世界的1/3。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当时中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的32%。这就难怪乾隆皇帝会自信满满地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无有。”
  如今这一轮盛世,肇始于改革开放,发力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于入世之后,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所爆发出的活力与潜力一度令全球瞩目。2011年2月,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如今经济的繁荣能否持续,从外部环境及内部因素看,仍有考验及变数。我想说的是,人们面对可能的危机,是否还具备应对的勇气及策略?
  那么,企业家们,应该如何谋求更大的发展,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如何体现自我的担当、责任、使命感,以及在面对危机时的引领性何在?
  企业家需要反思什么?
  不得不说,企业家精神近几年颇有颓势。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第一、二代企业家经过二三十年的摸索及磨砺,大多已从有棱角的石头变为“鹅卵石”,圆润通融有余却个性不足;二是,诸多老问题说得久了,也就厌倦,不愿意“祥林嫂”一般唠叨那些“成本上升”、“税费弥重”、“政策不给力”之类的老生常谈;再有,近些年尽管精神上依旧压抑,但生财之道还不算匮乏,有抱怨、呼吁的工夫,还不如去发财来得实际——许多企业家甚至因此主业荒废、副业发达。看诸多民营企业家纷纷买矿、买玉、买酒庄、买公务机,就可以洞悉他们内心对财富的渴望、对生活的消遣,以及精神的颓废。
  毫不奇怪,盛世有盛世的问题,没有问题的社会也就没了动力。但反过来再看,盛世固然,但中国到了引领全球的鼎盛阶段吗?显然没有。如果崛起以“物产丰盈、国力雄厚”为标准,则中国盛世的演进及发展,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径。在此期间,中国的企业家群体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而这亦是企业家精神得以展现的最好方式。
  企业家需要反思,自己到底给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包括经济的、社会的。不要再以解决了多少就业、贡献多少利税来说事儿,而是要剖析,解决的就业有多少含金量——譬如是否让员工有尊严、受尊重地工作;贡献利税的同时,也得说清楚是否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社区、耗用了资源。这是吹毛求疵?否。还说就业,解决就业是一个维度,员工帮你赚钱则是另一个维度;再说利税,用环境污染严重换来的利税,无异“寅吃卯粮”,欠账在未来归总偿还。
  尤需提醒,企业并不简单等同于“赚钱”,企业家区别于资本家的关键之处,恰恰就在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诸多以“多元化”为名、行投资投机之实的企业,恰恰混淆了这一点。
  综合诸多管理大师的精要,企业家精神主要体现无非是:创新、合作、敬业、执著、诚信。在态度上,则以积极、进取为主旨。将这些放在盛世中,既不过时也不突兀。盛世中诱惑多多,唯一需要自省的倒是——你是否有足够毅力坚持这样做?能坚持多久?
  先说“大佬”——
  为什么柳传志不可以?
  “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是联想集团创始人、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先生在2012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既定的演讲题目。当时我略感失望。我最担心的是这个题目透露出来的一种强烈的“自扫门前雪”的信号。即使把这种信号说好听些,也仅仅可以叫“回归本原”、“专注主业”。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尤其从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备受关注的事件来看。2011年11月,柳传志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是需要改革与改良,把我们的价值观中一部分和普世价值有矛盾的,逐渐变成大家有共性的理念。但这里面有个逐渐的过程……我们如果现在就一人一票,大家肯定赞成高福利、分财产。还保护什么私人财产,先分完再保护,完全有这种可能,它会一下把中国拉入万劫不复的场景。”这段话后来被浓缩为“一人一票,万劫不复”广为流传于网络。据说,这也给柳传志带来很大压力。老实说,这种标题制作方式(有“标题党”嫌疑)确非他的本意。重压之下,他一度因身体原因暂时消失在公众视线中。
  若因被曲解而采取保守、消极态度,未免太过遗憾,但这并非孤例。
  最近接触的诸多企业家,都一改头十年高调、张扬、个性化的形象,转而低调、内敛,即便再乐意出风头的人,也决不做“出头鸟”。但他们内心的不平、怨言,其实又与低调成反比,越是在公开场合低调的人,其怨气越大——有对大环境的怨愤,有对某些政府部门的不满,有对媒体的愤怒,诸此种种。一群企业家曾对我历数遭遇的诸多不公,他们困惑是不是到了“守业”甚至“弃业”阶段。某位近些年风头正劲但近两年遭遇坎坷的著名企业家则表示,到了某旅游岛屿后,要“放开骂骂媒体”(或有玩笑成分,但他是认真且咬牙说这话的)。
  事实上,柳传志先生还是希望适当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譬如他说“企业家本身确实需要有一个组织能够代表商业群体向政府、向老百姓发出正气的声音”;再譬如他说“今天中国的制度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改革的地方,但我们肯定也不希望中国出任何问题……”;还譬如他几年前说“我们要努力地使社会的空气湿润一些,要形成一个和谐社会,企业和企业家们要为之作贡献……”等等。(希望以上引用如实表达了他的原意,而非断章取义——作者注)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市场化为标签的中国企业家群体,尽管非常优秀,但像柳传志先生这样的“教父”级人物,尚属凤毛麟角。甚至可以说,柳传志本人就是改革开放的硕果之一。到了类似高度,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代表的涵义就远远超越了对“联想系”的影响。试想:有多少处于创业期、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甚至规模更大的企业,都期待从“柳教父”这里答疑解惑,并汲取营养和思想呢?至少我接触过的一些中小企业家,对柳传志的膜拜之情皆溢于言表。如果柳传志先生都趋于保守的话,又有多少分享可言?中国企业家群体,尤其是有思想的优秀企业家,应该敢于并勇于为中国企业界传播且留下更多引领性的积极思想,而不单单是“企业家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够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