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变迁与变革【中国主导产业变迁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变迁与变革【中国主导产业变迁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9-07-18 04:00:42 影响了:

  摘 要:通过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导产业变迁的历程,探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的选择、发展与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联,并得出科学发展观是可以作为评价一定时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程度的标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它独特的特征,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实体,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这说明,历经曲折的探索,“中国模式”是成功的。
  关键词: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005-03
  一、中国近年来主导产业变迁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一)1978年以前中国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
  1978年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建国后中国的社会经济遭到战争等的破环,主导产业应当选择农业、纺织业以及钢铁工业部门,这样选择才能体现农轻重顺序发展;同时,为了振兴经济,也应建立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以提供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建设工业化合现代化积累资金,开拓市场。
  根据相关调查,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有农业、钢铁工业、纺织工业等,而影响力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建材工业、食品工业等。由此可作出推论,中国当时的主导产业应该集中于农业、纺织工业、钢铁工业等部门。从另一方面来看,只有进行这样的主导产业选择,也才能够充分体现农轻重顺序发展的思想。
  然而,1958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出现的***和“全民大炼钢铁、大办工业”的热潮,使得主导产业选择在政策走向上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在这种自上而下以群众运动形式执行经济政策的过程中,行政命令与领导意图得到了始终如一的贯彻,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中国产业政策中重工业轻农业,重重工业轻轻工业的状态。
  在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和集中建设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的同时,中国也形成了如同苏联一样的以纵向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的集中计划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间正常的横向联系被切断,资源配置的重心由基层不断上移,经济决策与执行之间的距离被大大拉伸,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由企业上升至政府。
  (二)1978—1992年中国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所采取的产业政策,开始扭转计划体制之下“重重、轻轻”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开始了大的调整,产业发展重点有已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战略转变为大力发展生产消费品的轻工业。家用电器产业和纺织工业迅速成长成为这一时期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的主导产业。同时,由于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业等,以及基础设施产业也是这一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而中国各地重点扶持了彩电、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的发展。
  1979—1989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为9%,而家电工业年均增速达到90%左右,中国建立起了家电工业体系,但是家电工业与其他基础产业的关联程度不高,并且家电产业主要依赖生产技术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进一步降低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能力,家电产业也随即丧失了主导产业的地位。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中国经济在满足人民吃穿用的投资和生产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由于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的问题和体制改革的滞后性,加之新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市场疲软。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呈现爆炸式的发展,其动力源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以及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在农业方面,国家开始提高对农业的投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使农业生效率大大提高;轻工业方面,产业政策的倾斜,轻重工业投资比例的调整等等都为轻工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支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重工业的发展开创了市场。
  自重新认定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要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强大的社会需求自政府采取大规模投资基础工程、运用外汇储备大批进口机械设备等手段,赶出一个“洋跃进”。当时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极不发达的中国,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加之中国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稀缺,主导产业的发展在政府高投资的带动下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979年,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作为经济特区而成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轻工业品开始走向国际,家电、纺织产业作为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产业,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中国已经成为在这两个行业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国度较高的,家电纺织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制度健全的行业,他们为中国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
  1986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规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它是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对于改善企业外部条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内部机制改革,企业的活跃促进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健全。
  然而,这一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缺陷也十分明显,过分强调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矛盾依然存在,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存在使得经济发展存在不稳定性。中国从改革开放前的平衡发展战略转变为不平衡发展战略,是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从另外一方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开,经济发展重心东移,中西部地区开始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下一阶段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三)1992—2001年中国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
  1978—1990年财政收入2.7倍,而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 700多亿增加到1 000多亿,居民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9.1%上升到60%以上,这样居民的消费倾向就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当家电市场饱和,居民消费必然拓展到住和行的领域,而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住宅业)是能将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结合在一起的部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