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感受与认识|中学语文教学论
 

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感受与认识|中学语文教学论

发布时间:2019-07-31 09:30:50 影响了:

  在中学教学中,最易教的是语文,最难教的也是语文。语文教学在中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教好语文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快掌握课文的内容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一些感受与认识。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把握      1.现代文阅读教学。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行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他们认为现代文易懂好学,教师无须下大功夫,因此遇到具体课文时,常常因自己的好恶而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对文彩斐然的散文、小说,则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讲兴很浓;而对文字平实的说明文和政论文,则如老僧讲禅,少趣寡味。实践告诉我们,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切切实实从字、词、句、段、篇诸方面下功夫,读懂读通课文。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包括对词语、句子、篇章、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各方面的理解。不理解这一切,就无法理解文章真正的内涵,更掌握不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就须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释词、诠句、析段、解篇、明理、驭辞等一系列工作,经历局部与整体、形式与内容的循环往复方可。   其次,现代文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它更肩负着培养能力的重任。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辨疑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示学生用“五看一查一提问”的方法。“五看”,即看阅读提示、看课文、看课文注释、看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看单元知识训练;“一查”,即不会的问题要查阅工具书;“一提问”,即不明白又查不到的地方则要提出来,通过教师的层层设疑和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在学生充分预习单元文章的基础上,根据单元教学的要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好专题,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在学生围绕专题准备发言提纲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需要,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向单元内容的纵深处。这样易于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判断和听说读写的能力。      2.诗歌教学。   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入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地大量地去积累,转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所以,笔者极为赞同孙立权先生提出的“三年积累300首诗”的构想,并将它付诸实践之中。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天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示范朗读─请生练读─介绍作者─疏通诗意─赏析诗歌─快速背诵。这样每学期可学习大约70多首诗词,每年即可学习140余首。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些,为了加强学生对于诗歌的掌握,笔者尝试开展了形式多样、新颖的活动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财富,有分诗词小组每天晨读时间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有诵诗会等促进学生对诗词的背诵、运用的活动。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所以,在晨读时,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收效甚佳。      3.小说教学。   传统的小说教学理念,把小说的教学功能定位在学生吸收上。教师习惯于按照写作背景、划分段落、概括层意、分析环境作用、概括人物形象、总结主题思想、归纳艺术特点逐项讲解,把整篇小说搞得支离破碎。教师灌输,学生旁听,这种过于封闭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小说教学应摒弃教师分析、学生做笔记的教法,改进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与教材的具体情况,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样才能提高小说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能力。   小说教学的出路在于引导学生“登堂”,更要“入室”,需要教师有强烈而牢固的主体意识,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服务的。教无定法,教师只有不断追求生机勃勃的、富有魅力的教学方式,才能自由驰骋教坛,取得突破性成果。      4.古文教学。   笔者在长期语文特别是古文教学方面有以下感受,可使教师乐教古文、学生爱学古文。   (1)以诵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于中学古文知识的学习,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学生对古文本来就很陌生,学生在学习之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诵读,一方面可以在诵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课堂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学生还可以获得一种参与感,增加学习古文的兴趣。   (2)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由于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词语、典故,学生不熟悉,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如果一味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不厌其烦,大包大揽、详之又详地“灌”,除了会增添学生的厌倦情绪外,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能力被“满堂灌”灌走了。   (3)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自读能力的培养,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学古文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古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热烈的学习氛围使师生对所教、所学的知识产生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这一状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具有竞争氛围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很好地培养学生自读古文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      1.教师主讲。   这是很传统的方法,老师把相关的知识用填鸭的方式教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唱独角戏。这种教学方式曾一度受到批判,新课改主要是针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而实施。笔者以为,传统的模式也有可取之处,有些固定的知识,需要老师指点。      2.学生主讲。   笔者曾试过很多的教学方法,还经常和学生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不买账也是徒劳的。可采用师生同台的方法,老师充当主持的角色。这样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胸中有物,有备而来,他们会在读书时思考,在讲课时应变。讲课的是学生,听课的也是学生,教师事先不能完全预料讲课的内容。不像以前老师设计好模式,按部就班地走完流程。如果教师过于依赖教参,那将是僵化死板的标准答案,千篇一律。学生不喜欢学,老师教着枯燥,越教越糊涂,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在升学率的重压下,老师也是忧虑重重。如果走这个讲课的路子,一定要顾及到考试的层面。因为我们失败不起,有时我们的失误将影响到孩子的前程。但有一点可以保证,这个方式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3.自读课文课前让学生预习。   在上课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疑难,直到提问的学生满意为止。老师起到主持和补充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个方法要求老师有充分的准备,还要有广博的知识。      4.针对学生的生活阅历少,课外书读的少,写作文要么千篇一律,要么枯井掘水的现状,让学生写周记,写感兴趣的片段。   先走出写作语言的贫乏境地,然后让学生互相评改,仿写高考满分作文,在网络上发表作文,参加作文竞赛,往报社杂志投稿。经过这些步骤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5.课外阅读。   在低年级让学生读中外著名中的小说、散文。高年级学生可阅读翻译古典名著。这些人类的经典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尤其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开拓创新思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