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四大声腔 怎样使歌唱中的声腔更美
 

四大声腔 怎样使歌唱中的声腔更美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0:40 影响了:

  这里所说的歌唱中的“声腔”是建立在正确的呼吸基础和正确的共鸣通道中的声腔,而不是简单的歌唱中“声音”。歌唱中的“腔音”与“声音”的本质区别就是:“腔音”是高级的、有共鸣的、立体的双声道:而“声音”是低级的、单薄的、平面的单声道。如何使歌唱中的声腔更美,是摆在我们声乐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里。我想说说影响歌唱中声腔美的主要几个问题:
  
  一、优美的声腔,需要以正确运用气息支持歌唱是关键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声乐家就已经认识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吼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至遏云响谷之妙也。”的道理,即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发出“遏云响谷”的美妙声音。在欧洲传统歌唱发声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是较完善的呼吸方法,因为它充分的利用了胸部、腹部、各部空间的贮藏能力,锻炼了横隔膜和两肋肌肉的控制能力,所以它吸气和蓄气的量都大,控制力也强,运用气息也较灵活。
  “气者,音之帅也”,在陈彦衡所著《说谭》中就有明确的阐述,强调“以气为发声”,突出了气息的主导地位。“气”对“声”而言,具有基础地位的作用。古人所说的“氤氲自脐间出”,实际上都是要求把气息控制在腹部和横隔膜及两肋周围的胸腹式联合呼吸,尽管中西说法不同,实际方法却基本上是一致的。
  
  1、横隔肌、胸腔与气息
  横膈膜相关肌肉运动产生动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肌肉的对抗,也就是横隔肌的对抗力量。其生理运动过程是横隔肌收缩到致腹部肌肉向内向上的弹性压力,形成与胸腔容积扩大的对抗。在收缩中,气息与声腔受到横隔肌的抵抗而变得稳定。
  另外,与肺部相关的胸腔也不单是发出良好、美满声腔的压力之源,和长时间、无间隙的保持声音的原存储器。它主要起到一个“气息保持”的作用。即从歌唱一开始就必须挺起胸腔,同时胸部两侧扩展,横隔肌充分向内镶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在歌唱发生的动态过程中,胸部尽量保持吸气的状态,否则就会使腹肌和隔肌失去他们的稳定性和控制呼气所起的全部杠杆作用。乐剧结束时,胸廓两侧放下,作为再一次补偿气息的手段使用。即在歌唱中胸腔的保持有深吸一口气,然后保持胸腔挺起,好像一点气都没有的感觉。这样,我们歌唱力量即从口咽喉部的肌肉力量转移到横隔肌支持歌唱的力量上来了。
  
  2、声腔的高低与气息
  呼气的强弱由气息通过声带的速度决定,快则强,慢则弱。因此在歌唱中以唱到高音就用较多的气息而不是较强的气息的做法是没有理解声乐物理性质的缘故。由此可推论出:倘若用同样的音量歌唱,唱高音时必定比唱低音时需要更强的气息。这一点也同样可解释为什么女生比男生高的原因。发高音时的提气,一定要以感情来带动,“提”不是吊起来,而是小腹上托,用气托着声音,不能使浊劲去喊,要找准头腔共鸣,将力上通于额窦,然后腹肌有力地控制膈肌,提软腭,开喉,使气息贯通,声音柔韧、通透、有张力。唱低音,徐大椿说:“若低腔则与高字反对,声虽不必响亮,而字面更需沉着。凡情深气盛之曲,低腔反最多,故低腔宜重,宜缓,宜沉,宜顿,与轻腔绝不相同。今之唱低腔者,反以为偷力之地,随口念过,遂使神情涣漫,语气不续,不知曲之神理,全在低腔也。”其意是唱低音时,需要更多的胸腔共鸣,膈肌要有韧性地给予支持,决不可因唱低音而放松膈肌的支持。有了膈肌的支持,低音才能坚实、宽厚不飘。而这里唱高音、低音运用腹肌和膈肌的支持,在传统的用气理论中,都被称为“丹田气”。这对于我们当今的歌唱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3、声腔的音长与气息
  声腔的持续时间是声乐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其持续的时间取决于肺活量(能被使用的只是一部分)和保持气息支持的肌肉控制,当然他也与声带发声能力的持续性以及发生状态的稳定性(如候部的稳定状态和口型的保护状态)密切相关。另外,声腔的持续时间还与其强度在数理上存在着联系,即开始的声腔振幅越大,强度也越大,声腔的持续时间则容易持久,如《铁蹄下的歌女》第一乐句的“到”字就要使用这种以强音开头以求得声腔持续与气息连贯的方法,以便在声腔的强度和时间上与情感的表达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强烈、愤怒的效果。正确的声腔音长是在横隔肌的支持和给与下向外甚至更远的方向拉长,越长越好,越远越好:而不是唱到身体里,发出死、呆、僵、刻板不流动的声音效果。
  
  二、歌唱中优美的声腔,离不开正确的共鸣通道,它是优美声腔的核心。
  
  所谓共鸣通道,就是能使声音在结合胸腔共鸣、口咽鼻腔共鸣、头腔共鸣之后形成优美的声腔共鸣,带给人们的视听效果是亲切、自然、无阻拦、舒服的感觉,达到声腔流畅、无阻、美妙的效果。那么获得正确的共鸣通道就离不开打开喉咙和防松下巴,这些关键问题。
  每位声乐歌唱者,在进行声乐训练或演唱完成声乐作品时,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某种错误的发声现象,它因人而异,这种现象对于不同声部,不同体质,甚至不同发声结构的人而言表现都不太一样,归纳起来看往往引起这些现象都与喉头上移、下巴紧张有关。
  
  1、打开喉咙、稳定喉头,这是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之一。喉头是喉腔连接口腔与胸腔的中间部分,是歌唱发声的重要机构,它决定着低、中、高三个声区的音色,音质上的统一,所以,真正意义上地解决喉头位置,是声乐学习者极重要的一个关键问题。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打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这里说的打开喉咙,绝不是打开那个真正的喉咙,而应是打开共鸣的通道。美好的声音,是喉咙里微弱的基音,通过上面共鸣腔体的共鸣得到的,而绝非喉咙本身发出的声音。如何正确的打开喉咙,很多声乐教师在教学生时都有着自己打开喉咙的教学方法。如吸着唱的感觉啦,闻花香啦,打呵欠等,都是要我们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以这种歌唱的感觉使这组肌肉能够协调的活动打开喉咙,使声带处于良好歌唱状态。所谓打开喉咙,主要是向下拉开喉咙。
  完全打开的喉咙似乎是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声音在这里不会受阻,而是送进了上面的共鸣,这虽然是一种感觉和想象,但似乎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感觉是世界上许多著名歌唱家都认可,并非常强调的,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寻求这种感觉,只有这样喉咙才是完全打开的。
  
  2、放松下巴,喉咙与下颏肌肉(下巴)主要包括二腹肌,咀嚼肌、咬肌等。这部分肌肉的活动及状态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是每位学者和声乐演员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到声乐演唱中的声腔美和歌曲表达的完整性。“无论何种唱法,下巴都必需放松……但强调一个放松的下巴,性质却都是为了尽量使它不参与活动。目的不同,下巴向前或是人为地强调下巴往后都会造成元音不正、不清。”“放松下巴,下腭要下放回收,不但能使咽腔充分的打开。同时又有目的帮助喉结在转低位置上的稳定”。“只有口腔松,才能使咬字发音字面清晰速度快,使歌声成为以点带面,以面为主,松紧合宜的立体声音,并且有较大的穿透力,进而产生声贯全场的艺术效果。”……以上例证可见这组肌肉在歌唱活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就是要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甚至于歌唱时感觉到下巴松到处于流口水的状态,我们的歌唱才能够变得轻松,我们的声音也才能让人听得放松。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建议大家查阅声乐教育家林俊卿编著的《咽音唱法的八个步骤》中的第一步骤中关于正确打开喉咙(抬头的方法)和震摇下巴的练习。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试。如果大家能配合第二组肌肉一起练习效果会更好。感觉上横隔肌有一个向内、向上给的力量和喉咙向下、向前张的方向越接近,发出的声腔就越美好。
  
  三、歌唱中优美的声腔还与软起声有关。
  
  它比硬气声用较深的吸气量,发音时要保持一种吸气状态,不是松驰而是控制,发音前有气给与,吸气要足,无重音。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中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们发声训练中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大多歌曲都用软起声,它的价值在于声乐作品中的大量歌唱性旋律能轻松驾驭:能使声腔在通道里容易拉长,越拉越远使歌唱中的声腔流畅、自然、圆润、动听。
  另外,获得优美的声腔还与歌者的身体语言、情感表达、语言能力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就不――阐述了,
  总之,正确的呼吸是获得优美声腔的源泉和阶梯:打开喉咙形成共鸣通道是优美声腔的核心;软起声是优美声腔顺利进行的法宝:只有使把它们有效地掌握并运用起来,我们才能够获得“遏云响谷”的美妙声腔。
  
  责任编辑 贾舒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