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必听的20首经典英文歌_精彩改编为经典加分
 

必听的20首经典英文歌_精彩改编为经典加分

发布时间:2018-12-26 04:39:49 影响了:

  在沪剧院为纪念曹禺百年诞辰赴京演出的三个戏中,《雷雨》无疑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台。不仅因为这个剧目沪剧改编早,影响广,观众熟悉,而且这次投入的力量也最大,即延请名编名导,重起炉灶,重新编排,重新加工,所以终于取得显著成效。
  话剧《雷雨》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最初发表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曾经在中国话剧历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沪剧改编《臂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从现有的资料看,申曲前辈艺人施春轩早在1938年就以幕表戏的形式演过《雷雨》,从此沪剧舞台上《雷雨》的改编演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正是在这样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才产生了1959年那次相当轰动的《雷雨》演出。那次演出之所以能打响,除了集中了一大批优秀演员、舞台上明星荟萃、流派纷呈的因素外,与当时剧团老编剧宗华成功的剧本改编也是分不开的。这以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各沪剧表演团体的《雷雨》演出基本上都依据宗华的改编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华改编本与当前社会节奏和观众审美需求不尽适应的一面也越来越显现,剧本中原来就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更需要完善改进。于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沪剧院便请曾经创作过不少优秀沪剧作品的剧作家余雍和出山,重新打造剧本,对曹禺的《冒雨》原作进行新的改编。
  经过深思熟虑,新版改编大体保持了宗华本的故搴框架、情节走向,场次结构和人物关系并没有作大的改动。新的艺术构思首先体现在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观众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眼下的舞台演出很少有超过三小时的。可是沪剧《雷雨》在1959年曾演了三小时四十分钟,当时人们也许并不觉得长,但今天观众却很难接受。为了适应当前观众新的审美情趣,一些不太重要的部分需要适当简化,现在整台戏加快了节奏,将整个演出时间压缩到二个半小时左右。虽说时间少了一个多小时,却没有伤筋动骨,不仅全剧主要情节的发展未受影响,矛盾冲突的推进仍流利顺畅,还保持了曹禺作品在艺术形象塑造上鲜活生动、多姿多彩的风貌神韵。这一点确实让人不能不打心里钦佩,编剧没有深厚的创作功力,是很难做到的。
  这次新的改编,不仅仅是做减法,在开掘人物深层次的内心世界方面,则加大了力度。第一场周公馆的家长周朴园摆出一家之主的威严,逼妻子繁漪以服药来做个服从的榜样,甚至让大少爷周萍跪下来去劝后母。这个下跪的细节在过去沪剧本中并不十分突出,现在的改编却浓墨重彩地铺垫渲染,反复强调,还特意加了一段原来没有的二重唱,分别抒发了繁漪和周萍对周朴园一声下跪令所产生的强烈感受和反应。繁漪感到“浑身震颤恨填膺”,“心苦比药苦干分”;周萍则是“羞愤交加慌了神”,“恨地无缝能钻进”。这里把两人不同的复杂心态和感情刻画得细致入微,真切传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推进剧情、塑造人物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
  这次改编本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往戏曲化方向迈出了更大的步子,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和突破。沪剧过去被认为是话剧加唱,一些根据优秀话剧改编的沪剧剧目,这个问题似乎更突出一些。宗华的本子曾在戏曲化上进行过有益的探索,也不无成功之处,但就整体而言,还不能说已尽善尽美。过去全剧幕一拉开就是鲁贵向四凤说鬼的长长对话,结尾则是周萍自尽,周朴园跌坐沙发上,和话剧演出几乎没什么两样。现在采用戏曲常用的手法,开场安排一段幕前曲:“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久远,这个故事却依然令人震撼。两家人割不断的情仇爱怨,到头来只留下一片风凄雨惨。”不仅烘托了氛围,起了静场的作用,也介绍了剧情,设置了悬念,对引导观众入戏很有好处。戏的最后重复这一段唱,与开场首尾遥相呼应,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和无穷的回味。
  这个戏有五场,场与场之间,过去像话剧那样都用分切隔断的方法,现在改为以抒情感人的女声旁唱来连接,更具戏曲特色。如第四场结尾时,四凤跟随周萍,冒着雷雨奔出家门。鲁妈担心附近湖水上涨,追上去连声叫唤。这时“娘亲呼唤声声哀,唯恐儿女受伤害。一世颠簸风雨里,待等几时云雾开”的一段急切焦虑、充满感情色彩的旁唱响起,既渲染了气氛,表现了人物,又为下一场戏作了铺垫,牢牢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剧中原来一些通过对白揭示人物心态心情的戏,现在为适应戏曲艺术的舞台要求,改用唱的形式来表现。如第一场开始,以描写四凤因母亲即将到来生怕隐情暴露惴惴不安的唱段,取代她和鲁贵的大段对话,取得了戏曲化的好效果。
  为这次沪剧《雷雨》重排执导的曹其敬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她要求这次艺术创作既忠于曹禺原作的精神,又保留沪剧的精华,不做颠覆性的推倒重来。因此1959年版中“盘凤”、“幽会”、“吃药”、“撕支票”和“四凤独叹”等大家原来熟悉喜爱的好戏和精彩唱段都相当完整地保留下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沪剧老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愿望。
  同时她又提出新的排练要有新的开拓、新的创造、新的感觉。这一思路首先表现在对这个戏总体风格的把握上。由于1959版沪剧《雷雨》演出属于明星大会串性质,每个主要演员都是沪剧大明星,都不能忽视,都要充分展示一下,所以那时侧重于流派纷呈的名家名唱。此次演出着眼于纪念曹禺百年诞辰,重点则是放在更深入地揭示曹禺原作的精神内涵上。所以这次导演努力突出戏的主题,对更能体现人性、人情和人文精神的人物和情节不惜笔墨进行强化处理,而对一些相对次要的人物如鲁大海、鲁贵和周冲的戏则作了较大幅度的删节。特别是在第五场的高潮,当所有身世真相已经大白,悲剧命运不可避免地行将发生时,安排了一个过去沪剧舞台上很少见的五重唱,即由周朴园、繁漪、周萍、鲁妈和四凤站在舞台不同的部位,先后轮番演唱同样一句“为什么?”这一富有创意的场面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对揭示人物命运、深化人文意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这次重排,导演还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来强化戏剧冲突,尤其是音响的突出处理对营造戏里的雷雨氛围和情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场鲁妈要四凤发誓不再见周家人时,那紧跟着响起的雷霹声产生了撕心裂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戏的最后那风雨交加的雷电更是惊心动魄,它已不再仅仅是烘托舞台气氛的一种音响效果,而成了激化人物内心冲突、把整个戏推向高潮、促使惨痛悲剧发生的不可或缺的直接因素。这种对音响的重视强调和匠心独运,都是过去沪剧演出中很少有的。
  《雷雨》的女主角繁漪,历来被认为是性格复杂乖张、情绪跌宕多变、很难把握的角色。当年丁是娥把这个人物演得生动真挚,曾有“活繁漪”之称。这次茅善玉出演繁漪不负众望,以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出色的体现,在沪剧舞台上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与众不 同的崭新繁漪形象。
  一般来说,无论角色的性格和感情多么复杂多变,总有脉络可循,总有逻辑可言。茅善玉在繁漪的思想行动中找了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那就是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从这一点出发,复杂中见单纯,这个人物很多反复反常的言行举措就不难理解。如她对周朴园的从克制忍耐到叛逆反抗、对周萍的从委曲求全到刻意报复,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合理存在的因素。正因为找准了角色性格、感情、行为发展的内核,茅菩玉在台上的表演充满自信,对角色的演释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沉稳大方,丝毫没有给人生硬做作的感觉。
  茅善玉的角色塑造还注重表演分寸感的把握,她认为繁漪性格感情行为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演出时要分阶段、划界限循序渐进,不能胡乱超越。第二场中,她把繁漪和周萍再次相见的戏演得丝丝入扣,动人心弦。由于吃药时受到周朴园的逼迫,繁漪心中非常痛苦,开始她向周萍倾诉,希望从自己心爱的人那里得到同情和安慰。谁知周萍不仅没有给她丝毫慰藉体贴,相反采取毫不关心的冷漠态度,这使繁漪很难忍受。此时茅善玉以一个较大幅度的转身,再默默注视,以此展示愤怒的火花正在炙烤着她的心。她不顾一切地揭露了周朴园当年抛弃周萍生母的罪恶历史,但这时她对周萍还心存幻想,希望用周家“能够闷死人”的现实来唤醒周萍的爱。当周萍说出“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可是我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那样的话时,茅善玉表现繁漪一下子惊呆了,她责怪自己“瞎了眼睛早没有把你看清楚”,从此开始走上了对周萍进行刻意报复的道路。这三个层次的戏,茅善玉在表演力度上的把握十分准确,将繁漪的情感变化揭示得山青水绿,层次分明。
  除此之外,此次在《雷雨》中扮演鲁妈、周朴园、鲁大海和鲁责的陈瑜、王明达、钱思剑和凌月刚都是沪剧舞台上具有相当功力的演员,塑造的舞台形象生动鲜明,不时令人物撞击出性格感情的火花。尤其是优秀青年演员朱俭演绎的周萍,无不见证了他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更使人高兴的是由戏校沪剧班洪豆豆和王森两位未毕业的学员出演四凤和周冲的角色,在老师们的辅导下,表演上不断进步,不仅为演出增添了更多的生气和活力,也使观众看到了沪剧艺术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前景和希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