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我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建议:中学生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我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建议:中学生体育教学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19-01-13 16:11:25 影响了:

  摘 要:2006年至2010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大好时机,2008年承办奥运会,这一主题能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的兴旺产生重要的意义。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发展学生多种素质为目的,在课外时间进行锻炼身心、娱乐益智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系统工程中,课外体育锻炼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力图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调查,系统了解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依据。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调查研究 健康第一 以学生为本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之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之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这是继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政治局会议研究青少年体育工作后,中央第三次对学校体育工作作出的指示。《意见》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而当前中学体育课的课时设置每周只有二、三节,从训练的内容上看主要是针对考试的条目而练,从时间、内容上很难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由此看来,不可能把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任务由体育课独家来承担,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系统工程中,课外体育锻炼起着重要作用。
  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发展学生多种素质为目的,在课外时间进行锻炼身心、娱乐益智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具有独特功能,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它既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个性;又对加强人际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力图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调查,系统了解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调查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将萧山区瓜沥、义蓬片的初、高中生1600人作为调查对象,经过整理统计有效资料为1520人,其中初中男生385人,女生410人;高中男生392人,女生333人。
  2.调查研究的时间:2005―2006年。
  3.调查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学生问卷共发放1600份,回收1585份,回收率是99.06%。有效问卷是1520份,有效率是95.9%。
  (2)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体育活动的书籍、论文和相关资料,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理论素材,并对其进行充分的检索、分析和利用。
  (3)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学处理。对调查统计数据的结果和搜集到的重要资料进行系统的比较与实证研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
  
  由表1可见:大多数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是比较喜欢的,占总人数的91.6%,而学生喜欢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男生普遍高于女生,这与中学阶段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相符的。说明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是特别感兴趣的。但高中生不喜欢体育课外活动的人数比例要比初中学生的人数比例要高,特别是高三女生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居多。这不仅与其性别特征有关,而且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面临毕业升学的压力有关,使这部分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敢将课余时间过多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上来,久而久之,也就逐渐淡忘了体育活动,进而不喜欢体育活动。调查表明(表1):大部分学生总体上对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较高,并能与自身的健康联系起来,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心理研究表明,人们的行为常常不是为一种动机所支配,而是同时许多动机共同的作用,但其中必然存在着全部动机结构中最强有力地位的一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统计结果表明(表2):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的排序是:61.1%的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为了健身和健美;19.2%的学生是为了娱乐和兴趣;11.7%的学生认为是消除疲劳;4.4%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达标考试;3.9%的学生是为了其他目的。这说明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动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中学各年级男女学生微妙的心理状态,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控,目前应不失时机地将“健康体育”、“娱乐体育”等现代体育理念引入中学的体育教学之中。
  3.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活动中最能吸引学生经常参加的是活动量最大、竞争性较强的球类项目,其次是其他项目。参加活动的排列秩序依次为足球41.3%、篮球37.6%、乒乓球21.4%、羽毛球19.7%、排球17.5%、跑步17.2%、健美操16.1%、武术15.8%、自行车13.0%、台球3.6%(表3)。其中男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排在前面的是篮球、足球、跑步、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自行车、台球、武术和健美操;女生喜爱的项目排在前面的是羽毛球、健美操、篮球、乒乓球,足球、台球、自行车和武术也占有一定比例。同时还发现,学生最喜爱的运动并不是参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学校场地和器材的限制。虽然有些学校也拥有高标准的运动场,但只用于教学,这种封闭式的管理阻碍了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4. 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方式
  (1)体育活动时间情况
  
  学校是学生每天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集中在早操、课间操、下午的课外活动,还有部分学生在中午活动。
  学生在校时,体育活动持续的平均时间:锻炼在60分钟以上的男女生分别是45.0%和44.2%,锻炼在30―60分钟之间的男女生分别是49.7%和42.5%,锻炼不足30分钟的男女生分别是5.3%和13.3%(表4)。
  (2)体育活动的方式
  主要方式有结伴、家庭、集体活动、参加校运动队以及个人独立锻炼。在校内82%的学生按性别、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因素自愿与同伴结合进行锻炼,这说明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绝不可忽视;在校外也有53%的学生选择与同伴结伴锻炼,24%的学生选择以家庭体育为主。参加校运动队也是学生实现集体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5. 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状况
  (1) 学生参加早操情况调查结果表明:91.5%的学生每天进行早操锻炼,3.2%的学生缺乏早操锻炼。在进行早操锻炼的学生中,锻炼时间在1―10分钟的占65.1%,锻炼时选择的运动项目多集中在广播体操,进行早锻炼的场所也大多在学校。这说明早锻炼已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并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2)学生参加眼保健操、课间操情况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区中学生的视力低下率男生为72.74%、女生为81.48%。这虽然与当前学生紧张的学习有关,但用眼卫生与眼保健也应引起重视。从学生对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调查可知:只有51.2%的学生认为可积极休息,消除疲劳;31.0%的学生认为可促进生长发育,保护视力;17.8%的学生认为可调节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另椐调查,我区大部分学校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活动均采取全校统一行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这说明学校对课间操、眼保健操非常重视。学生对参加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态度是积极的、认真的;不仅对锻炼价值有正确的认识,而且对参加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活动后的自我感觉也是很好的。
  
  学生参加班级体育锻炼情况 班级体育锻炼是以锻炼小组的形式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领导和组织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长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据学生对班级体育锻炼的态度可知(表5):83.9%的学生积极参加,认真练习,10.1%的学生视心情而定,4.7%的学生被动参加,还有1.4%的学生回教室复习文化功课。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参加班级体育锻炼的意义有一个清楚的、多元化的认识。但是高三年级的个别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参加了班级体育锻炼,也不是积极主动地进行,自然也就难以保证锻炼的效果。
  (4)学生双休日参加活动情况 椐调查,双休日两天中51.2%的学生活动一次,36.8%的学生活动2次,12.0%的学生不参加锻炼。但从不同学习阶段的初高中学生看,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双休日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基本上呈上升趋势。
  (5) 学生周一至周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目前普通中学体育课教学每周只有两学时,且每学时只有40-45分钟,要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基本上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所以课外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课内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结合前面的调查可知,不同学习阶段,低年级学生参加活动频率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究其原因是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升学,大部分时间用于文化课学习,无暇顾及课外体育锻炼,这种现象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6. 形成良好体育活动习惯的影响因素
  
  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观”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有了明显的改变,对待体育锻炼的目的及意义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同时学校体育教育也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大了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充分发挥了课外体育活动健身健心的功能作用。
  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其他因素则是:同伴、家长以及学校的体育氛围等因素(表6)。有的学生自身不参加体育锻炼,个别家长也不支持,造成学生对体育锻炼毫无兴趣,再加上学校里体育教学环境不尽如人意,如运动场地不足,体育器材较少,活动形式单一;特别是女生,适合她们兴趣爱好的项目得不到开发,没有选择活动的余地,大部分场地被男生占用,不能满足她们活动的需要,这些客观因素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对今后我区中学生课外活动的建议
  
  近年来我区的学校体育工作在区教育局和区体育教研员余建民老师正确领导下,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很好,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较高,这是学校多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教育体育法规和制度、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结果,同时学校体育教育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存在一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继续加强对课外体育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加大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加强女生体育锻炼意识,引导她们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强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2.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光靠体育课还不能全面完成,各级学校必须认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加强课余体育活动的科学管理,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3.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师不断研究和发现不同阶段学生对体育的倾向,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因地制宜地满足不同学生多方面的锻炼需求,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学校、教师、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合理支配时间的工作,更新教育观念和消费观念,强化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组织开展健康快乐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活动、新兴运动类项目、游戏等内容,真正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健身健心的作用。
  5.建议各学校应加强毕业生的体育教育工作,使学生认识到体育与各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体育观。
  6.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应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使体育经费的增加与学生人数的增加同步进行,做到专款专用,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课余时间及节假日对学生开放体育场地,创造一个卫生、安全、整洁、舒适的现代化的运动环境。
  
  参考文献:
  [1]白文飞.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
  [2]吴家琳等. 广州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
  [3]周建伟. 宁波市大中学生体质监测及参加体育活动状况分析. 体育科学, 2004,(10).
  [4]樊林虎. 山西省农村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体育科学, 2004,(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