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新高考下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的新探索】
 

新高考下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的新探索】

发布时间:2019-01-14 04:10:10 影响了: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又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效益 提高 改革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实现感知→模仿→创造的飞跃,我们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开展初中数学课的“扶”、“引”、“放”、“移”四步型课堂教学法实验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扶”
  “扶”是在学生接触新知识还“不会学”的情况下,老师要给予扶持与帮助。在“扶”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读书和启动学生思维放在首位,具体是:
  1.引导课前(课堂)自学
  首先由教师把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的问题给出,出示目标,让学生心中有个谱:本节究竟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怎样的目的;其次,是让学生对照目标阅读自学。例:在讲正n边形有关计算时,可先出示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及有关的问题:
  (1)我们学习了“正多边形和圆”一节,那么正n边形的内角有什么性质呢?
  (2)①n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内容是什么?②这个定理是用什么方法证明的?
  (3)①正n边形的每个中心角an等于多少度?②正n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多少度?
  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行阅读课本,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点明方向,并调节其心理倾向。
  2.启动学生思维
  在问题提出及学生自学讨论后,立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把学生寻找答案的热切心情带进新课的学习中。例如对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问题(1)和(2)为讲新课埋下伏笔,由问题(1)及(2)之①可联合推出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n-2)180°n;由(2)之②及正n边形的特征可引出后面的计算定理;问题(3)既是以前的复习小结,又是正n边形中有关角的计算问题,这样使学生逐渐进入角色。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美学教育、道德伦理教育外,还要求学生要做到“四个心”:其一是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其二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要有恒心;其三是培养学生上课全神贯注,复习做题精力集中,提高效率,做到专心;其四是反对不懂装懂,切忌“满瓶不动半瓶摇”,要虚心。同时,通过巧妙的提问,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引出知识的讲授,尽量避免学生产生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感觉,激发其学习动机;通过铺设台阶,引导探索,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搞好测试,使学生尝试获取成功的乐趣,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引”
  “引”就是要注重新知识的引导、切入,要在新知识未学之前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过程),使新旧知识连接自然,水到渠成,这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引”的过程中,教师要一边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和巩固已初步具备的学习能力,使全体学生逐步达到热练的程度;还要一边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实况等,有效地选择和灵活组织起相应的学习能力,去主动获取新知识,自觉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样,就能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投入,让“引”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数学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例如在正n边形的有关计算的教学中,可通过上面的问题(2)启发学生认识:将多边形划分成一些三角形,是研究多边形问题的一般方法;又通过问题(1),知道正多边形是特殊的多边形,接着引导学生设法将正多边形分成一些特殊的三角形,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由新到老”的过渡。
  三、“放”
  “放”就是放手发动学生有效迅速、大面积地获取并巩固新知识,让学生充当演员,教师为导演;同时教师要进一步发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还存在哪些明显和隐藏的问题,进而在教学指导中,进行及时地反馈矫正成加以强化训练。因此,“放”绝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这一过程是领会、掌握知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环节。例如在讲授正n边形的有关计算时,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学习有关的综合知识及定理,同时通过学生上台演练定理,做课后对应习题、达标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立即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
  四、“移”
  “移”就是使学生的心智操作达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境况,是实施深化教育的手段。虽然不同学科的读书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但阅读和操作是具有共同的心理过程和特点的。正因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因此,语文、社会等学科的有效学习方法对学习数学也很有用。比如数学中的一些典型例题(或习题)的结论(或求解、证明过程),往往都是互相联系的,我们要把它们串通在一起讲,对于一些可以拓展深化的结论,要加以探究,形成一般性的定理,从而形成知识群体。例如在正边形有关计算的讲授中,可在学生做完课后练习之后,进行解题小结,并将练习例题有机地凑在一起,使学生懂得它们是“同一家族”,从而强化、深化例题,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后又引导学生延伸得到正n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n=12pn•rn,再把这结论拓展到有内切圆的凸边多形中去(同样成立),并启示学生:这结论可为以后解含有面积关系的较复杂的问题提供一条捷径。
  几年来,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中实施了“四步型”教学法,并牢牢地将开拓学生智力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抓住不同环节中的不同教学目标,突出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做到:起步阶段着力于“扶”,形成阶段着力于“引”,巩固阶段着力于“放”,飞跃阶段着力于“移”。通过“扶”、“引”、“放”、“移”的不同作用,使全体学生的相关能力在形成、巩固、深化的不同阶段得到逐步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总之,数学课堂中采用“扶”、“引”、“放”、“移”四步型教法,适应于教育改革和经济知识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于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素质,实现由应试型教育向素质型教育转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对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华教育书库丛书.中国标准出版社.
  [2]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理论发展文献.中国标准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