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初三化学实验视频大全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初三化学实验视频大全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1-14 03:52:20 影响了:

   [摘要] 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很重要。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清“看什么”,而后再观察;其次,应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第三,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参加观察活动;最后,还要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学生
  
  大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观察能力强弱是学生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贴在实验实里。秉承他们的科学理念,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环节。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要学好它,观察能力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对学生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有如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指导学生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弄清“看什么”,而后再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先要激发观察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观察是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再就要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观察什么,注意什么,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正确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养成对客观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有序的观察方法,总结观察事物的规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演示实验时,如果不加指导,学生常出现无目的无要求,漫不经心的观察情形,对实验现象视而不见,以至于不能正确地完整地描述出它的特点,当然更谈不上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去思维和形成相应的化学概念了。教师应善于运用类似的实例教育学生,让他们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弄清楚在实验中应观察到哪些现象,之后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活动,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相关事物上,从而达到观察目的。
  二、指导学生学会既全面又分清主次地进行观察
  即要求学生既要重点观察主要现象,又不遗漏次要现象;既要观察到明显现象,又要迅速地发现不易发现或瞬间即逝的现象,经常这样要求学生,就能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规律的同时,还需教育学生具备认真、有始有终的观察态度,从而提高观察水平。
  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参加观察活动,全面、正确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要使学生明确,化学中对“观察”的含义,应理解为不仅是用眼看,还要运用其他各种感官去感知观察的现象。比如,用鼻闻,用手摸,用耳听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征。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受到的刺激都会在大脑留下痕迹,多种感官的共同活动,可以使大脑更全面地捕捉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特征,从而达到对事物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很多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过程,都需要多种感官协调配合,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例如,观察一瓶浓盐酸,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它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通过嗅觉才能感受到它能放出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再如,观察一瓶氯气,眼、鼻分别能感知它的黄绿色和刺激性气味,而氯气和氢气混合并经强光照射发生爆炸的信息要靠听觉来捕捉。
  四、指导学生学会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
  化学变化是较复杂的物质变化形式,观察是要运用已学知识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进行的程度,并对物质及其运动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区分它们属性的特点和异同,以形成清晰的感知,从而获得正确而全面的感性认识。
  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不仅要用感官,还要勤于思考,才能形成所谓的感知,让观察过程通过大脑的指挥,渗入积极思维的因素,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观察的目的性、选择性、计划性、准确性和客观性等方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漫不经心地“看”不是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性,避免盲目观察。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觉地进行“思维型观察”。
  例如,有关金属镁的实验,从这个实验可以观察到许多现象,如镁带具有不光亮的暗灰色表面,用手触摸可知它的硬度不大,略有弹性,比重较小,去掉它的表面膜露出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点燃能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究竟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指导学生观察什么、考虑什么,如果目的是研究化学变化的特点,应要求学生从颜色、光泽、弹性等方面观察镁带和氧化镁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如果目的是证明镁是一种活泼金属,则要求学生着重观察镁表面常有一层暗灰色薄膜,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热、发光、生成氧化镁等现象,以便跟其他金属相对比。
  再有,观察应具有选择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选择观察的方向和重点。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拟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顺序,使观察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循序渐进的顺利进行,这就是观察的计划性。
  观察活动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沿着这条路线进行观察,层次清晰,然后进行现象汇总,容易获得全面的感性认识。
  观察的准确性取决于观察的敏捷性、细致性和连续性。观察中对于瞬间的现象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向新制备的氯化亚铁溶液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开始析出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如果忽视这一瞬间的变化,就会得出“氢氧化亚铁是灰绿色固体”的错误结论。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定向重复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由重点观察到全程细致观察,逐步深入,并以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学生视觉和思维的敏捷性。
  对于观察过程的描述,在观察训练初期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并列出详尽的观察提纲,随着学生观察能力的逐步提高,观察提纲也可逐步简化,最后让学生组织语言,正确完整的描述出实验现象。这样不仅能提高观察效果,而且能够在观察中训练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现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实验现象,此时教师要因势利导,注意对学生观察客观性的培养,可以采取这样的处理方法:首先,要有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对意外实验事实予以承认:其次,教育学生要有一丝不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从实验要素方面去寻找原因,看实验者在实验操作上是否有失误,实验条件的控制是否不当,化学药品的纯度如何,试剂的用量及溶液浓度是否合适等方面去分析;再次,对意外事实要进行分析,最终给学生以能够接受的合理解释。
  总之,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是记忆的源泉。良好的观察能力对学生成才及今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出自信、自强、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