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高校两课【高校“两课”课堂教学浅析】
 

高校两课【高校“两课”课堂教学浅析】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3:40 影响了:

  [摘要]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教学既要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传授,又要担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任务。在高校两课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更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两课” 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高校“两课”课堂不仅是科学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两课”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完整独立的主体地位,因为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完整确立了,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如下做法,提高了“两课”教学的实效。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本来应是一种以教学任务为中心的人与人的关系,但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仅仅作为配角而存在,虽然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师生关系更倾向于“人―物关系”,这必然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约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对教师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要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做社会人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当成正在学习选择、学习提高社会责任的未来的国家的主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主动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并积极倡导教师走入学生中间,学生也要参与到教学之中,共同促进两课课堂教学气氛的良性发展。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利用多媒体,设置具体情境,努力创设能刺激学生自己去感受、探索、查明问题关键所在的氛围,为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条件。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教学中,我不仅精心制作了内容丰富翔实的课件,而且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看《东方红》、《台湾问题》等教育影片。设置教学情境,关键在于找到情境、知识、学生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力争做到既要切合知识内容,又要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还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就要突破老师单项提问的传统情境模式的局限,突出把老师设置情境与学生通过预习自行创设教学情境的双向交流结合起来,把问题式情境与材料式情境、活动式情境通过多媒体结合起来,把激情、启趣、蕴理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活化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感知自悟
  在课堂教学设置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独立思考教学问题。因为,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学生只有在带着问题独立感悟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真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认真体验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独立探索、琢磨、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理解教材的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问题是入门的向导。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学生能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时,才有创新的可能。在高校两课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创造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宽松环境,全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即使学生是片面的、错误的或不应疑而疑,都不要急于否定,更不能讽刺嘲笑,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正确思维,让学生“乘兴而来,高兴而去”。其次,教师要努力创造使学生惊奇和见疑的时空,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诱导他们于无疑处见疑,启发他们在是非问题、矛盾问题中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提问题,培养他们会思考会质疑的能力。再次,要摆正师生关系,把质疑问难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生疑、质疑。
  4.教师主动耐心释疑
  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必须给以解答,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要注意解答不是老师把一个现成结论塞给学生了事,而是教师要给学生搭桥引路,为学生创造获得正确结论的条件,启发学生通过再读教材、查阅资料,与班上其他同学交流信息、相互讨论,借助联想、分析、比较、转换思维角度等方式开动脑筋,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寻找“问题”的正确结论。对学生理解不透彻或不正确的地方,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症结对症下药,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作进一步的开窍点拨,促使学生再思考再探索,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5.促进学生迁移创新
  我们知道,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在课本,而在实践;唯有实践,才有创新。在学生解决疑难、理解原理后,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趋于合理地迁移知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求异求变,如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比较,形成网络,或进行探究性引申、多维思考,或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或参加社会活动等,从而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发挥潜能,在实践中创新。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美国一位著名科学家曾在一次科学促进会上演讲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也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称为“蝴蝶效应”。古今中外论述这类现象的谚语不计其数。如“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等。联系这些可理解蝴蝶效应的哲学寓意:初始条件下十分微小的变化经不断放大,对事物未来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作为两课教学的理论,既是理论教学的内容,又是进行理论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如果两课教师只把理论停留在思想层面,满足于“台上我讲人,台下人讲我”,这样就不仅是折了一匹战马的问题,而是促成我们教育对象人格的扭曲。所以,作为两课教师,必须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知行统一,时时记住“教育无小事”,从教学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用自己的正确行为感染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能积极思考、富有创新精神、敢于面对现实的一批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谢世腰,王力.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