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阮作品演奏与中国音乐美学的理性思辨:理性思辨
 

阮作品演奏与中国音乐美学的理性思辨:理性思辨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2:27 影响了:

  内容摘要:音乐美学是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去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了解中国音乐美学整体思维的历史脉络、文化意识形态,实践并体会中国音乐美学在民族器乐演奏中的价值及意义,是文章所要探讨和研究之目的所在。
  关键词:中国音乐 美学思想 阮演奏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古文献中的材料说明,先民们不仅早已具有音乐的审美意识,而且也产生了关于音乐的起源及其功能的种种想象性思维。先民们认为音乐起源于对自然、风、气的模仿,音乐可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战胜敌人等。当时的这些看法都是在宗教与神话中出现的,成为以后文明社会中音乐思想的胚胎和萌芽。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博大精深,经历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前秦、东汉还是魏晋,都出现过经典的学术论著。如 《声无哀乐记》,全文以“秦客”问“东野主人”的对话形式写成。在这篇文章里,嵇康首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说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后所产生的感情,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嵇康认为音乐是自然的音响,其本身并不包含“哀”和“乐”的感情,所以音乐不能使听者产生哀和乐的情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五色有好丑,五音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因此,他得出了“心之与声,明为二物”的结论,也就是说自然的声音只有善和恶的区别,即好听与不好听的区别,与“哀”“乐”情感毫无关系。《乐记》中的最著名论点如“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等(在《吕氏春秋》中已具雏形),对后来中国的整个艺术和美学都有巨大影响。其中不仅阐述了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还涉及到了美与善的关系问题,是对孔子“尽善尽美”论的进一步发展。《乐记》的《师乙》篇,记录了一位名叫乙的著名乐师关于自身艺术实践经验的谈话。其中第一次提到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认为音乐是语言的继续、加工和延伸,歌唱源于人们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阮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西晋的“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种乐器,因此后人将此乐器称为“阮咸”,简称为“阮”。由于阮音色圆润、浑厚且音域宽广,因此在古代就已成为独奏、合奏的主要乐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民族音乐事业蓬勃发展,一批音乐工作者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实践,将纯律改为十二平均律,扩大了阮的音域,丰富了阮的演奏技艺,并把阮改制成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系列,逐步发展成为今天人们熟知的阮。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从诗中我们不难体会到,阮的演奏在古时就有着深远的音乐美学思想,即使在现代的作品中,也有着阮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深刻渗透与具体体现。
  如《松风寒》(谱例1),此作品取唐代刘长卿《听弹琴》诗意创作,“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谱例1:
  作品从四分音符波音开始以深远的意境总起全曲,后接入左手高音区连续、不同音位、不同节奏的滑音,形象地模仿了大自然中不可捕捉的风声,表现其静远深邃的意境。之后设计了八分音符加上四分附点的泛音弹奏,以对句的感觉结束乐句,使人想起静静树林中寒星点点的诗意场面。正如《声无哀乐记》中所说,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
  《乐记》是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及毛苌等人所作,今存11篇。文章提出“声者,乐之象也”,探讨了音乐表现手段的特征,认为声音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乐记》关于音乐之“象”的论述,抓住了音乐的物质手段“声”在时间中运动的特征,抓住了“声”与心在运动中同态同构的关系,提出了音乐以声动表现心动的特征。
  谱例2:
  此段为慢板段落中的一句,整体感觉更像是阮仿七弦的具体描绘。讲一“和”字,以吟弦“6”带入,吟弦不可早亦不可晚,在附点处恰到好处地吟奏,才使乐曲更添色彩,体现古色古香的气韵。而其后“4”到“5”的滑音则以演奏中常用的虚实中的“实”奏演奏,意以强调。后面的附点滑音“6”加入的打音则要用力考究,需承接前面的滑音意境。两个八度音一强一弱、一虚一实的对比设计与演奏,使整个情绪连接于古代与现代中。随后一句的演奏以连续的滑音加打音形成,最后以一“6”音收句。紧接着一句的每一小节的演奏以重音起始,加以连续的泛音、打音、带音,音符再设计以泛音结束此句。这种设计演奏诉说了今人对于古人诗中“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一句的深切感悟。此外,在演奏体态上亦呈现出了美感,在滑音打弦处右手可根据音乐感觉向外侧轻抬起,适时放下进行下面音符的演奏。针对低音强奏的部分,身体也可随音乐有所阐释。乐句与乐句的衔接体现出了气韵生动的美学思想,气息连贯、衔接顺畅自然。在音乐当中,意境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深远的意境使作品更为深刻、演奏更加有深度。这也是音乐美学思想中“声与心在运动中同态同构”的理论。
  阮演奏除了在技法上呈现出中国音乐美学的思想,在演奏深度上更体现出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以和为美、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等艺术特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论述了音乐体现宇宙和谐的特征,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这些精详的思想直至现在仍在阮乐演奏中闪耀着伟大的理论光芒。中国音乐美学思想无时无刻不渗透在阮的演奏中,其思想在阮乐中加以继承和发展,又使阮的演奏更富有内涵,使阮的作品在现代生活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陈秉义.中国音乐通史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3]林吉良.阮弹拨法[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0.
  [4]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轩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