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发布时间:2019-01-27 03:46:18 影响了: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把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理解与应用。”语文教学倡导以生活吸引学生回到主体地位,以生活召唤学生走向情感体验,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得到熏陶,有所感悟,产生心灵的震动。
  关键词:生活 语文 主体地位 情感体验
  
  随着新课改,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将教学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把语文学习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生活实践和体验中广泛地汲取知识营养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倡导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德育便悄然浸润孩子的心灵。倡导生活化的品德教育,追求教育的无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考试,还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学习、生活。这样才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我是这样导入的:你认为班级中谁是最弱小的?并举一例说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姚奕是最弱小的。你瞧,她身材矮小,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看了就让人心疼。
  生2:陈玉凤是我班最弱小的。她学习很吃力,就是背一首古诗也要一个星期的时间。
  生3:陈龙是我们班级最弱小的。上次扳手劲比赛中,他的力气最小。
  ……
  接着,我追问这些被认为最弱小的学生:“你们也觉得自己是最弱小的吗?”他们很不服气地说:“我才不是最弱小的呢!”自然引出本课的课题。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了高效地学习,认识到自己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物。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一篇课文的重、难点能否彻底解决是难点。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发现,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在《我不是最弱小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链接生活,升华感情”这一活动。学生通过讨论学习课文有什么感想,小组交流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让学生幼小心灵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和物”的感想进一步升华。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品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正如《课标》所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我们让教育活动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确立价值观,一直围绕孩子们生活中的实例来展开,感悟做人的道理。上述案例中,我实施了把教学意图隐蔽起来的无痕教育,以生活为突破口,交流生活保护弱小的故事,让品德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经历带进自己的课堂。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老师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作文越来越差了。”的确,在平常的作文和考试作文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句子或词语“哇噻”、“酷毙了”、“帅呆了”、“笑死我了”……类似这样的口语,在学生作文中真是屡见不鲜,由此表明,我们的学生阅读量实在太少,词汇积累很是单薄。而“生活语文”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广阔多彩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去领略大自然这部伟大的书,去吸取大自然的乳汁。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节语文课上,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课,前排教室的叫喊声“下雪喽!下雪喽!”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我极力想维持原来的课堂秩序,但事与愿违,只好停课。还没等我话说完,孩子们早已像出笼的小鸟,奔向操场,叫着、跳着。随后的一次作文课上,要求写一件令自己难忘的事。当题目布置下去时,我看不到同学们以前作文时冥思苦想、抓耳挠腮的情景了,一个个奋笔疾书,陶醉其中,时时发出“格格”的笑声。我纳闷了!下课了,当我看到同学们的作文时,我傻眼了!全班98%的学生写的与那次下雪有关:《难忘的打雪仗》、《雪乐》、《玩雪》……细读下去,无一雷同。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在以后的写作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在体验了生活的基础上再作文。如,春天到了,以农村春天特征为主题,让学生“找春天――画春天――说春天――唱春天――颂春天”,以生动感性的自然生活为素材,丰富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提高,由怕写到乐写。
  实践证明:生活化的语文知识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宝贵礼物”。“走进生活,语文便是生活,生活便是语文”。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语文跟生活相结合甚至熔铸到一起,开辟了一块新天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只要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必再为教语文而大伤脑筋了,学生也不必再为学语文而唉声叹气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以生活吸引学生回到主体地位,以生活召唤学生走向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语文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语文。愿语文教学这块园地勃发无限的生机,展现迷人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自峰.步入人文 走进生活――浅谈新课程中语文教学观的转变.2010.3.
  2.邱龙涛.让语文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语文.2003.5.
  3.万修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当家作主.2008.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