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张翰:从政客到美食家_美食家叫什么客
 

张翰:从政客到美食家_美食家叫什么客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5:22 影响了:

   内容摘要:张翰是西晋的文学家,其自由洒脱的个性,为后人所尊崇。他有两点在历史中熠熠生辉,一是对家乡及其美食的眷恋;另是他那句“人生贵得适志”。本文试图还原这位西晋“自由文人”的生命脉络,展示其充满智慧的人生选择。
   关键词:美食 思乡 人生的选择
  
   对张翰的了解始于大词人辛弃疾的那首《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怀古》“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在这首词的下阕中一连用了三个魏晋人物的典故:陈登、桓温和张翰。这三个典故均不涉及什么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而只是摘录了三个人的三个生活细节。桓温的树、陈登的床,还有张翰的美食。看似细微、渺小,但生活的细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生命哲学。
   桓温搂着少时种的树痛哭表明了他对青春的眷恋与珍视,陈登让自己鄙视的人睡小床表现了自己的爱憎分明与真实可爱,而张翰同志不研究政治转而回家研究美食证明了他已悟到了生命的真谛:生活不是要追求遥不可及的目标,更重要的品尝活着的滋味。
   《晋书》中描绘张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当时人送绰号“江东步兵”,把他比作江南的阮籍。阮籍混迹于官场,靠醉酒和放诞赢取了声名。喝酒对阮籍来说只是伪装的工具,来逃避当局的审查监视。而张翰品酒只有一个目的――快乐。曾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他回答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多饮者不如善饮者,善饮者不如乐饮者。张翰属于乐饮者,他的酒量可能不如阮籍,但酒醉的阮籍每次得到的只是痛苦与孤独,而张翰得到的是舒畅与痛快。醉翁之意不在酒,让张翰陶醉的是那种自在随心的生活方式。
   两个知音
   人一生总要结交朋友,审视一个人时也总绕不开他的朋友。张翰有两位重要的朋友,更准确的说有两个知音。知音相对朋友来说,似乎结交得更有质量,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友情便会提升到很高的浓度。
   第一个是贺循,晋书记录了他们结交的过程“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张翰和贺循原先并不认识,后来他们偶然想见,便一见倾心,成为知己。一见倾心的前提首先要有心灵坦露的氛围,寂寞的郊外有辽阔的江山,在这里人与天地精神能够轻易的接触,走出藩篱的心灵因此变得自由跃动。另外需要一种寂寞的语言和高雅的媒介――音乐,音乐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能自然地拉近知音者的距离。一曲听罢,俩人已成为旧相识,心灵已彼此读懂。
   因为贺循的水上独奏会,张翰与贺循结识,继而两人又促膝长谈了一夜,第二天两人便开始了结伴同行。吸引力是很奇妙的一种东西,正如两块磁石一般,离得远时似乎毫不相关,但只要偶然走进一次,那种使他们牵引凑近的力量是迅速而猛烈的。
   两人尽管都进入了京城的官界,但命运各不相同,张翰的政治抗击打能力较差,稍不如愿便激流勇退,而贺循在这方面心智要成熟的多,他一直采取的从政策略是半隐半仕,和政坛一直保持微妙的距离,这样既可拥有隐士的空间,又可得到为官的实惠。
   元帝继位后,又任命他为军谘祭酒。贺循以病推脱,最后元帝苦苦邀请,贺循才带病任职。为了照顾他,元帝特别批准贺循可以在家办公,元帝还曾亲自到贺循居住的舟船上询问计策。
   凭借其对官职的无所谓态度以及做官时的清廉,贺循积累了大量的人气与好口碑。
   贺循死时,皇帝亲自素服举哀,伤心哭泣。足见贺循在朝廷中的举足轻重。
   在当时的朝代,贺循的政治影响力绝对超过张翰。但是张翰的事迹却被后来的文艺家们争相传播,文字的力量最终超越了权势,它托举起张翰进入了历史的显著位置,而贺循则被历史的波涛所掩盖。
   张翰另外一个知音是顾荣。顾荣去世的时候,张翰曾去吊孝而且哭得非常悲痛,顾荣生前好琴,家人因此在其遗体旁边摆上了一架好琴,张翰哭完后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可见两人的关系。
   顾荣,字彦先,和张翰一样都是吴国吴人,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他和张翰有一共同爱好就是喝酒。顾荣经常纵酒酣畅,喝醉了他曾经对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顾荣这个人善于施恩,善于说暖人心的话,因此许多人都将其引为知己。
   有一天,荣与同僚一起喝酒,他看见负责烤肉的小伙,长的气度非凡,而且看到烤肉直咽口水,顾荣割炙给他吃。坐者问其故,荣回答说:“你们不认为整日烤肉而无法吃到烤肉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吗?”等到司马伦战败,顾荣作为同伙被逮捕就要被杀头时,多亏这个烤肉的小伙带领人马将顾荣救出。所以人要广结善缘,有时自己一个小小恩惠,会让别人无比感动,乃至于他会甘心为你完成很多困难而重大的事情。
   齐王司马�执政时,张翰曾经对顾荣说:“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张翰建议顾荣明哲保身,激流勇退。听到张翰的真知灼见,顾荣很是感激,他动情的拉住张翰的手悲凉地说:“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
   但是顾荣深陷政治泥潭,无法轻易抽身。没过多久齐王�任命他为大司马主簿,这个官职是容易得罪人和犯错误,上任以后顾荣便采用酒遁战术,整日沉醉不醒,不参与具体事务。为了防患未然,顾荣又委托友人冯熊暗中找长史葛�活动试图来调动工作,最终调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岗位。在新岗位上,顾荣不再喝酒。于是有人偶尔问顾荣道:“何前醉而后醒邪?”顾荣害怕被怪罪,为了脑袋和脑袋上的乌纱,顾荣的不得不继续玩命地喝酒。
   这时的顾荣仿佛是被人架在火上烤,非常痛苦,但相对于隐居之地的清闲寂寞,他似乎更喜欢官场这种热火朝天的喧嚣。
   因此他要和张翰一块归隐的许诺,大概只是敷衍之词罢了。
   幽默的选择
   但是张翰等不及了,他看出了官迷顾荣对仕途的留恋与不舍,于是便决定自己提前早退,但是辞官毕竟是一种艰难的割舍,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理由,张翰将家乡的诸多美好事物想了个遍,认为有两种东西最给力,最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诱惑,那就是家乡的两件美食:莼菜羹和鲈鱼脍。
   莼菜是江南水乡长在水中的一种植物,在张翰老家人们常把莼菜拿来煮汤,其汤的最主要特点就是爽滑鲜嫩,《世语新说・言语》曾记载:王济曾问陆机江南有什么东西可以与北方羊酪相比,陆机答复“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没有加盐的莼菜羹竟然可以和爽歪歪的牛奶饮品相比,足见其香浓可口。另外莼菜羹还有很强的食疗保健作用,可以治疗热病和肠胃病,是消暑解酒的佳品。莼菜性凉,所以烹饪时一般需要放姜末或者点一些醋,这样不仅味道更好,而且更利于人么吸收。
   鲈鱼脍说起来就是生鱼片,将鱼片切得极细极薄然后生食,这种烹饪手法非常适和肉质鲜嫩美味的鲈鱼,不过张翰那时湖波河流还没有污染,所以他生食时绝不会考虑肚子痛、食品安全等问题,作为现代人来说恐怕就没有这种口福了。
   官舍门口的秋风日渐猛烈了,满地落叶堆积,因思念故乡莼羹、鲈鱼脍而饥肠辘辘的张翰终于说了一句话:“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他的辞职信也写好了,大概是这一天的傍晚时分,张翰备了车走上了归乡的旅程。夕阳的余晖照在郊外的田间小路上,坐在车上的张翰沐浴着晚风,而他的前方故乡在招手。
   近人王文濡曾在《古诗评注读本》中提到:“季鹰吴江鲈莼与渊明故园松菊,同斯意致。”意思是说张翰的鲈莼正如陶渊明的松菊一样,都是其个性生命的象征物。这些象征物表达了张翰和陶渊明对世俗生活和生命历程的尊重与享受。
   当代作家池莉在其小说《生活秀》中,给女主角来双扬也设计了一个生命的象征物,那就是她天天要卖的卤鸭脖子,卤鸭脖子卑微普通,但是价廉物美,能带给人的口舌一种真实质朴的快感,鸭脖子其实蕴藏着生命的意义那就是平凡之中见伟大。
   张翰在归乡之前还留下了一首《思吴江歌》: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辞官归家的痛苦与矛盾,但这种悲剧性被张翰最终以近似荒诞的人生选择所掩盖,抛弃高官厚禄,只为追求家乡餐桌上的两盘菜肴。
   张翰是深刻的,他选择的不是别人忙忙碌碌追求的生活之外的东西,而恰是生活本身,这正是他的老辣之处。
  
   参考文献:
   [1]【南朝宋】刘义庆著:《世说新语》,第23页,齐鲁出版社,2007年版。
  
   彭勋,商丘医专文艺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人文修养课程的教学和科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