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语文教学的先学后教的建议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语文教学的先学后教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2-03 03:45:54 影响了:

  一般认为,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也是语文考试中重点的考查内容。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认为,最核心的是这四种能力应当有一个核心能力,那就是思考能力。之所以学生语文成绩很难提高,我们觉得跟语文教学中忽视思考能力的培养有关。可以这样说,听说读写思是语文的不可或缺的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不容讳言的是,如今的语文课堂仍然是缺乏思考能力培养的课堂,即使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也没有很大改观。对四种能力进行重复的、机械的、海量的练习,这应当是大部分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教师方面教学观念落后、教学不得法等问题,也有学生不提问题、不思考、思维懒惰、语文学习不得法的问题,是师生双方面的原因。新课程改革以来,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正引导着,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着力思考能力的培养。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因为我们对它的忽视时间太长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教学中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高考、中考都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教学,任何教学,不知是语文教学是这样,如果教育的目的只是教会学生知识,而不是思考能力,那么教得再多也是有限的,而思考能力伴随学生的一生,是其终身学习、适应社会进步和变化必不可少的能力。
  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呢?
  其实,语文课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化就是人类思考的结果,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思想。所以,语文教学其实就是思想的培养,思想的培养就来源于思考能力的培养。思考能力是理解思想的前提。语文思考能力的培养与人类思想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应当教会学生思想,有思想,会思想。而语文思想的来源就是通过文本的学习,通过思考能力获得文本的思想,以及文本作者发现世界、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这有赖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思考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
  思考能力来源于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思考能力的培养起点在于问题。只有能够用怀疑的眼光,常常发问脑子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找答案,去解答。而学问、思想在循环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所以,语文教学教会学生思考,必须教会学生能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培养思考能力的开始。所以,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先学,不学不讲,先学后讲。这也就是“先学后教”教学理念的精髓。而一般教师却常常是按布置好的程序去讲:作者介绍,字词处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手法,课后作业,这样的流水线作业,省事了老师,懒惰了学生,浪费了时间,消耗了兴趣,降低了效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是学生先学教材,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课堂质询研讨,最后是反馈总结。学习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让学生在文章理解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寻找答案,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探究答案,答案不是单一的,是开放的、多元的。
  当然,要想学生能提出问题,还必须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单就语文阅读课来说,提出问题可以参考如下角度。(1)关于题目;(2)关于作者方面;(3)关于写作背景方面;(4)文章的语言(用词特点、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5)文章内容方面(主题思想、思想含量,主题类别,感情基调等等);(6)写作手法方面(结构特点,表现方式方法运用等)。也就是将阅读中学生疑惑的地方,用明确的问题表达表达出来。教师应通过每一类问题不同的解答方法指导学生解答。只有自己提出的问题,才有兴趣去探讨,这样的问题也符合学生实际,真正做到了教学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也就是要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不健全,很容易受环境、情绪的影响。有亲和力的教师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形成,反之就会压抑学生的情绪,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养成起抑制作用。所以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的教态,要亲切自然;课堂氛围要让学生感到温馨甜蜜;师生之间要缩短心理距离,不能产生隔阂。把学生作为平等的参与者,平和对待每一个同学,从而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形成,这就是新课程提倡的学生观。
  提到本质上来说,思考能力的培养,其实是关系“语文到底教什么的”根本问题,是纲领性问题,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思考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交给学生一把探求世界钥匙,是打开人类精神世界的途径。充满智慧思考的语文课堂才能点燃学生的好奇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呼唤出表达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才算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个性的张扬,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