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由《滑稽列传》的讹谬看司马迁的创作匠心 史记·滑稽列传全文
 

由《滑稽列传》的讹谬看司马迁的创作匠心 史记·滑稽列传全文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2:31 影响了:

  [摘要]《史记・滑稽列传》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质疑,其中许多人物事件扑朔迷离,真假难辨。本文另辟蹊径,从历史文本的蛛丝马迹中,试图寻找到司马迁在撰写该文的背后,隐涵着的能臣理想和道德内涵。
  [关键词]《史记》 司马迁 创作匠心
  
  《滑稽列传》乃“委巷所传,故老所述”(黄世荣《味退居外文集》卷下),本不足采信,这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然而素有“实录”盛誉的《史记》,为何会夹杂一篇明显经不起推敲的史传作品?当然已有专家指出文本年代混乱实属错简所致(周言《(滑稽列传)错简考辨》,《史林》2004年第2期)。我们也不排除后人妄加篡改的行为,虽然其手法相当拙劣。例如楚庄王时竟有赵魏韩三家,以及优孟既扮成孙叔敖以假乱真,焉能再说“如孙叔傲”云云。但若只是简单窜伪,何以错乱如此之甚却为历代博学鸿儒所容,并成为《史记》的一部分?笔者认为:更多的讹谬似乎都在暗示,司马迁将错就错,故意混淆视昕的目的在于将读者的关注目光从史实引向故事背后的能臣理想与道德内涵。这般肠回九曲的深意,实在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如淳于髡的故事中照例甩到了“互见法”。但经查:《田完世家》中并无隐谏之事,倒是在《楚世家》《韩非子・喻老》和《吕氏春秋,重言》中有类似的表述,三处皆是伍子胥祖父伍举对楚庄王的讽谏。此系重大疏漏。另外文中说:“(齐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然而威王竟然能够一眼识中隐语的深意,并以掷地有声的回答表明心志,随即便付诸行动,“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下文又能一语道破淳于髡“冠缨索绝”的原因,这眼光深邃处不可谓不明察秋毫。办事也不可谓不雷厉风行,如此瞀悟机敏之人,当不至于弄得“国且危亡,在于且暮”。此显系虚浮夸饰之辞。况且既云“威行三十六年”,为何“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查《田完世家》。独是威王八年,并无一国入侵。又一自相矛盾之处。
  若说此处齐威王精明深沉的个性与《田完世家》中齐威王的威猛形象稍有距离的话,那么本篇楚庄王形象的塑造比起《楚世家》来则更具有丑化意味。
  同样的蛮暴无理,同样的知错能改,但《滑稽列传》中楚庄王的形象,明显少了些许放荡恣睢的痞气与霸气,而更多了几分昏聩无知。史上的春秋一霸,即便不是贤哲练达,也应胸怀壮志,岂能如此贵马轻人?面对优孟含沙射影的哭诉,先是“惊而问其故”,后又追问“何如”,这非但不知情识趣,简直冥顽不化了!最后虽幡然醒悟,却已无半点主见。后文又真将优孟当作孙叔敖再生甚至欲复其相位,其眼力竟羞到这步田地?
  历史真相如何姑且不论,即便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不应当出现如此分歧。司马迁这样处理用意何在?接下来通过对“滑稽”们语言风格的考察,我们发现君主的不同性格与作风将直接影响臣子的进言方式。
  淳于髡“滑稽多辩”,或化用民谣,或脱口成赋,有韵有排,“错综妍妙”(《史记菁华录》),大有排山倒海之势。但若细究,我们也同样会发现,淳于髡言辞丰赡,含义难免曲折隐晦: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这样的话中话,蓦地而来,戛然而止,带有强烈的试探质询意味,对听者的反应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底下说的明明还是“嫌少”之意,却仍用“何敢”二字稍作婉转顿跌。 “醉洒几何”一段,意思全在“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数句,却以典雅方正的语言逶迤道来。妙在使读者如坠云雾而不说破,关键处点到即止,要言不烦。淳于髡如此这般迂回的进谏方式之所以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几乎完全得益于齐威王这位精敏聪慧,极有悟性,又善于察言观色的君主。所以只需以“隐语”稍加暗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优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楚王昏暴,对此独夫之心,单纯停留在旁敲侧击层面的言辞点拨了无效果,直言犯颜又徒担风险,只得以极富戏剧色彩的歌哭笑骂、无伤大雅的风言浪语使之触动。所以优孟忽而“仰天大哭”,忽而“抵掌谈语”,肢体语言较为丰富。举止谈吐也更富有娱乐精神:
  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撤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f加点字为韵脚。
  同样是或韵或排,文气鼎盛,但比起淳于髡又更具戏剧性和动作感。干载之下,当我们重新读起这段文字时,依然不难想见优盂说话时那种手舞足蹈、辗转腾挪的飞扬神采。
  秦始皇精明有为,暴而不蛮,又颇能心领神会,所以优旃趁众臣“殿上上寿呼万岁”之时,相机婉转道出陛檐者的苦衷,为他们赢回了休息的机会。
  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
  这里的两个“章”字如果分别直译为“不幸”与“侥幸”,当然无可厚非,但仅仅这般理解,未免流于板滞且意蕴殆尽。《史记菁华录》中评论说:“两‘幸’字可解不可解。正尔趣绝”。在看似调笑戏谑的闲言碎语中,我们感受到的恰恰是一种深沉内敛、含蓄得体的讽谏艺术。但我们还注意到,当君主生出更为怪诞不经的奇思妙想时,优旃连续两次脱口日“善”,随后又称“然佳哉”。可见面对谬论,优旃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但他并未横加驳斥,而是假以溜须拍马,昂扬鼓吹的姿态逢迎对方,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暗中归谬的目的,让对方在哂笑惊愧中悟出过失,从而匡正自己的行为。以优旃地位之微,如果直陈利弊,凛然赴义,固能令人肃然起敬。但晚年的秦始皇利令智昏,二世更是胡作非为,医沉疴下猛药。治乱世用严刑,不用反语不足以振聋发聩,不用反语也就不足以险中取胜。
  君主的不同性格与作风给“滑稽”们的随机应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的曲言进谏提供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历史契机。司马迁故意扭曲或夸饰齐威王和楚庄王形象,使之与始皇、二世分别呈现出几种富有典型意义的性格差异,而“滑稽”们也相应实践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进谏模式,这些都为后世人臣巧妙把握若即若离的君臣关系,以提高进言的成功率提供了效法、借鉴的范本。
  从这个角度上说,“滑稽”的身上显然寄托了司马迁的能臣理想。司马迁的能臣理想究竟是什么?首先需要杰出的口才和非凡的智慧。然而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精妙的说辞,司马迁似乎更加关注其社会效用而非审美价值。杰出的口才并非逞口舌之快,更不意味着“无厘头”式的哗众取宠:非凡的智慧更需要忠于江山社稷、忠于君主黎民、忠于自己心中的道德准则。“滑稽”们裨补风教,力挽狂澜,拯黎元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以深情凄美的洞察力和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实践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传统训教,令天下尸位素餐者愧见天下苍生。所以“孟语笃友谊于死生,明功臣于末世,节侠之流也。旃语惜陛檐之沾寒,警寇机于未至,忠厚之发也。”(《史记菁华录》)尤其是忧旃对陛檐郎说的话,讥诮中犹有叹惋,嘲戏后倍见爱怜,口冷心热,语短情长。在幸灾乐祸、沾沾自喜的表象下,涌动着的正是一种急人之急,忧人之忧的体贴与关怀精神。然而这只是一群当时社会的“边缘人物”,司马迁也用足了笔墨进行渲染:淳于髡以“髡”为名,疑是刑余之人,“长不满七尺”,可见其貌不扬,还是个连户籍都没有的“赘婿”:优孟、优旃,同操贱业并以此为姓,优旃更是残障之身,二人不幸沦入弄臣之列,以“倡优”的身份供君主调笑取乐。就是这样一群“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小人物”,司马迁以极其宽容的学术心态和独到的史家眼光,对他们的机智、友信、忠厚、善良和悲悯情怀都寄予了深深的敬意。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讲授“优孟衣冠”节时,我引用了庄子的那句“举世皆溷浊,不得与庄语”,学生深有同感;在结束《滑稽列传》时,我又吟诵了《红楼梦》开篇这首诗聊慰史迁的苦心孤诣,然而学生疑惑的表情还是印证了司马子长干载之下的形单影只。但愿本文能够为饱受后世读者质疑、诟病的《滑稽列传》做一番有益的探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