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走进新课标,培养探究力 新课标实践与探究丛书
 

走进新课标,培养探究力 新课标实践与探究丛书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2:25 影响了:

  【摘要】为了切实加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兴趣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通过种种策略和手段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语文学习体系,采用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上激活学生思维,课后激励学生创新,以达到语文教学课改应有的目的。
  【关键词】激发 激活 探究
  
  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在教师引领参与、调度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制度,高超的解决问题能力,大胆的创新精神为目的,既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也注重教师的引领和组织作用。
  学习本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有自主学习的精神,只有如此,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先天固有的,必须是后天学习的。即教师引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上,如果忽视这一点进行教学,其结果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预习,学生能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分辨出预习的重、难点,为使预习的效果显著,并为下一步的分析理解打好基础,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第一任老师”要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必须在预习中结合文章的内容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点。触发点可以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或热播内容,例如我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就根据社会上正在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曹雪芹》的故事情节来讲作者,从作者的经历引导学生去认识贾宝玉(更何况贾宝玉身上有作者的影子),我又给学生播放了《百家讲坛》刘心武讲的贾宝玉身世之谜,从而激发了学生渴求读《红楼梦》的欲望;还可以先排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排演过程中,通过对事件和人物的演绎和投入,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文本内容,在讲《祝福》前,组织学生分组编演课本剧,有一个女学生把祥林嫂演的形象逼真,观看的同学有的泪流满面。也有的同学在原文的基础上,又加以修改和充实,给同学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还可以利用资料的查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这课时,让学生搜集古代和现代建筑的图片,跟据图片归纳理解并讲解文章内容,有的学生展示天坛,有的展示故宫,有的展示吊脚楼,也有展示鸟巢,水立方的,图片美丽而多彩。课内知识是有限的,课外知识是无限的,调动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由点到面,从而使学生学习的领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二、课上激活学生的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就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找到激活学生思维和训练其思维能力的触发点,首先,要重视学生个性评价,训练学生的定向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学习语文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人们常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语文学习更是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由于学生的学识水平,生活经历,情感经历等因素的制约,对文章的理解认识评价一定会存在着差别。教师要用鼓励话语引导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认识,发现学生见解的闪光点。例如我在讲《黄鹂》一课时,让学生探究如何理解“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极致”其中一个学生说:“雷锋之所以发挥它的极致,众人学习敬仰,是由于他从小是孤儿,家庭贫困才使他经历一般人难以作出的事情”显然这位同学对问题的理解偏颇。这时我就鼓励全体学生对这种观点进行评价。同学们争先恐后,你一言他一语,用了很多事例把该同学的观点驳倒。这样的教学,既落实了教学的知识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定向思维能力,也激发了同学们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真可谓一箭三雕。其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要求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进行思考或联想,而不局限于某一点,不满足得出一种结论,学生在解读作品时,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理解,教师不能千篇一律硬性规定答案,语文教学内容广泛,一篇好文章,一个好段落,甚至一个句子,一个词都可能触发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对未来的畅想,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联想,想象思维的能力,如在学习史铁生《我与地坛》第二部分时,让学生们说说读后的感想,学生踊跃发言,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谈母亲对自己百般的呵护,谈自己将来如何报答母亲,有的同学甚至流下了眼泪,这堂课不但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激活了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我在讲陆蠡的《囚绿记》时,分析绿的意蕴,绿是永向阳光,不屈的精神的象征,让学生联想有哪些人物是不屈的,学生举了大量的事例,有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有与疾病抗争的张海迪,有西方的海伦凯勒,东方的周婷婷,还有作家史铁生等等,有的学生还提到自家的邻居,村中的村民,接着我说这些是同学们心中长绿不凋的绿叶,那有没有凋零的绿叶呢?同学们又举出了海子、顾城、三毛、茨威格、莫伯桑、杰克・伦敦、川端康成、海明威等事例。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又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三、课后激励学生创新
  要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只完成靠课堂教学,不算完成教学任务,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仅靠课堂45分钟时远远不够的,必须把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后学习巩固结合起来。
  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因教学活动的结束而停止,这只不过是告一段落,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设定新问题,学生就会有新的发现,而这些新的发现,往往是学生激烈的思维活动后又一次思维的活跃,而且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因此要珍惜,利用这段思维升华的时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将研究性学习引向深入,例如:我在讲《祝福》一课后,让学生评价祥林嫂谈谈自己的体会,有一个学生写《祥林嫂死因调查报告》这种评价的方式很独特,新颖,也有的学生写假如祥林嫂现在还活着就会是富翁而不是乞丐等,文中既有客观的评价,也有情感的投入,更有大胆的创新意识,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召开辩论会,演讲会等形式。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的实践,让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叶圣陶曾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课前激发兴趣,课上激活思维,课后激励创新是三个重要的环节,我且称之为“三环式”方法吧,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教学中要针对教学的对象和内容灵活运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拉哈一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