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 [浅谈信息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 [浅谈信息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2-08 03:34:45 影响了:

  信息化这个概念最初提出的时候,其范围还是比较狭窄的,仅仅是围绕计算机的应用而展开的。随着无线通讯、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新媒介或技术的出现,信息化的外延在不断的扩大。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信息化的依存度不断的提高,以工业为例,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组织有关方面和部分专家,制定了7个行业两化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样,在整个国家都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期,教育行业也应当迎头赶上。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网络环境等都达到基本标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怎样充分利用这些硬件设施、网络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水平,已成了我校下一步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的重点。我们选择以《信息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课题,在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激发广大教师的想象力,使其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探索信息化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学习基础相近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的确明显不同,是什么原因?怎样解决?
  1.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及其原因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信息化资源选用中,缺少分析与评判
  丰富的网上资源能为信息时代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便利,如果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有些教师在运用信息化资源中,从网上下载课件,也不辩识这些资源的适用对象与条件,也不分析这些资源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只要发现课件名称一致,课堂完全照搬。教师选用信息化资源比较随意, 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甄别、分析、提炼,更不会进行二次组织或开发。有时整堂课就是让学生观看示范课程,这样课堂活动就忽略了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忽视了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缺乏必要的师生感情交流和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
  1.1.2. 信息化资源运用中,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些教师在学习教育新理论以后,片面认为课堂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教学中,不顾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课堂教学中片面地贯彻这一理念,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基于资源的主题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没有很好地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没有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学与教中的优势,没有意识到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化资源,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1.1.3. 信息化资源运用形式上忽视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课堂教学应用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顾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否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关,在教学设计中围绕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而不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去进行教学设计,所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重点难以落实,教学难点难以突破。
  2、我们如何进行改进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境界,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有了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是如何能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呢?
  2.1.巧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画面1:在一条公路上行驶着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汽车、摩托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大家都很自然地忙着赶路。画面2:继而出现一个“小马虎”学生,他忽发奇想:怎么车轮都是圆圆的,要是将车轮换个形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画面3:马路上行驶的车子分别换上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甚至椭圆形的车轮,出现车子颠簸,甚至停驶的情况……教师揭题“圆的认识”。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出来,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数学的教学就能解决以上的矛盾。通过以上的演示过程,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对园的认识,激发学生探求欲望,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
  2.2.切中教学要点,帮助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2.2.1.使定义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
  2.2.2.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法",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3D Max制成的CAI课件,可以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切割成16等份的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切割成32等份的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点--近似的长方体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呈现出来,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2.3.使导入适时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但必须注意适时导入,恰到好处,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如果上课伊始,教师就直接把长方体表面积展开之后是一个平面图形展示在屏幕上。那么,这就使计算机媒体过早地介入课堂,应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触摸,甚至动手拆开长方体、猜想之后,再让媒体进行演示论证,这样才是适时导入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把多媒体用在掌握知识的"刀刃"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3.多互动、多乐趣展现,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的的环境。同时,“互动”要动在“过程思维”中,要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探索,这样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探究:用 把圆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我便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了把圆等分成16份、32份、64份对拼的过程,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得出了S=лr×r=лr2 的公式。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得出了 S=л×4r÷2=лr2的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可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S= (2лr×+2лr×)×2r÷2=лr2的结论。
  �这一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式,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也会激发学生主动探寻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2.4.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
  例如在讲解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相距385千米的两个城市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后两车相遇。慢车每小时行35千米,求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相遇的动画效果,学生就很容易的创造出多种解答方法。
  因此,恰当地选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3.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信息技术每隔18个月就会推陈出新一次,如今随着家用电脑像电视一样普及、网络教育资源铺天盖地压向学生的时候,家长、学生以及老师面对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那短短几十分钟,如何提高老师、家长、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有效甄别及准确选择能力将是我们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
  总之,信息化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展现手段和教育方式,但是教学的主旨却始终不会改变。如何把握教育的核心,正确的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以及如何面对信息化飞速发展带给我们的挑战,将是我们要不断研究、适应、再研究、在适应的一个永恒课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