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语文教学的两种基本方式】 语文教学方式有哪几种
 

【语文教学的两种基本方式】 语文教学方式有哪几种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1:17 影响了:

  “示范模仿式”和“涵泳积累式”是语文教学的两种基本方式。它们普遍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们深深地植根于中国语文教育的传统之中,新时期又有新的发展。
  一、示范模仿式
  “模仿”是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起点。学听说,学读写,最初都要“模仿” 。学习者一般遵循着“直观―思维―实践”的认识路线,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注他人使用的语文内容、形式、方法,接受其刺激和影响,获得他人的语文经验。并“利用”他人使用的语文内容、形式、方法来理解和表达;然后经过自己的实践,独立地理解和表达。
  “模仿”有范可依,有例可循,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容易评价学习的效果。但是,语文学习不是随意“模仿” ,更不能一味“模仿” 。语文学习的“模仿”是发现和创新的起点,开始要求“入格遵法” ,其后必须“出格求变”。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原有的心理结构时,学习才能发生。而心理结构的改变,要求学习者关注外部的刺激和影响,这就需要学习者接受示范或引导,以保障“入格遵法”和“出格求变”。①于是,“示范模仿式”成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基本方式。
  “示范模仿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将课文作为范例,认识课文,并“模仿”课文的内容、形式、方法进行听说读写,从而达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目的;也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将各自的听说读写呈现出来作为范例,互相认识,互相交流,互相模仿;“示范模仿式”还要求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让教师和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接触更多的语文范例,获得更多的语文经验,接受更多的语文影响。
  “示范模仿式”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模仿” 既有“习得”状态,又有“学得”状态。只有把不自觉的“习得”状态转化为自觉的“学得”状态,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语文“学得”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文和掌握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涵泳积累式
  “积累” 是学习和运用语文的奠基。语文积累,包括语言文字的积累、篇章结构的认识、学习方法的把握、文化的积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等。不仅为学习和运用语文打下了知识的底子,也打下了能力和精神的底子;不仅为学习和运用语文打下了基础,也为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为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 “积累”。在“基本理念”中要求“丰富语言的积累”;在“总目标”中要求“有较丰富的积累”;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在“评价建议”中要求“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在“阶段目标”中对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积累要求;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②。从以上对于“积累”的要求中还可以看到,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是诵读,“涵泳”于佳句名篇之中。可见,语文教学重视“涵泳积累式” 。
  “涵泳”是“沉浸在其中,细细体会”的意思。“涵泳”是欣赏文词的美妙,品味语句的神韵,感悟作品的内涵,赞叹作者的独具匠心。语文教学运用“涵泳积累式”,要求将脍炙人口的好文章、优美的词句背诵下来;将作品中的知情意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结构,形成敏锐的语感,获得运用语言的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深刻的理性认识。“涵泳积累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优秀教师探索和总结语文教学运用“涵泳积累式”的许多途径。例如:在反复诵读中指导涵泳,把“综合”作为认识的起点和归宿,整体把握与分析认识相结合,避免人为分割造成的认识局限;在口语交际中诱导涵泳,在课文的特定语境中,强化口语交际活动,达到涵泳于课文的效果;在变式训练中引导涵泳,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进行改变方向或形式的训练,引导学生对语言从多角度琢磨和品味,从而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积极的感悟;在专题研读中教导涵泳,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专题作研究性阅读,学生沉浸于课文的语言之中,研究专题的过程也就成了熟读精思和虚心涵泳的过程;在拓展课文中倡导涵泳,引导学生在课文中体验并浮想联翩,倡导学生在课文的语义场中发展创新,续编、改编课文。③
  “涵泳积累”不仅限于语言材料,我们还可以从文章中感受故事的深意,形成深厚的思想积淀。苏联作家康・巴乌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清洁工收集首饰作坊里的垃圾,从中筛簸出星星点点的金屑,日积月累,终于制成金蔷薇。《金蔷薇》告诉我们:“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④
  ――――――――
  注释:
  ①艾森克著:高定国等译《认知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周一贯:《浅论“涵泳”》,《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年第6期。
  ④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著:李时译,《金蔷薇》,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11页。
  [作者通联:河南教育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