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神秘之箭】一支箭
 

【神秘之箭】一支箭

发布时间:2019-02-12 03:59:49 影响了:

  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中航工业一如上届一样展出了歼-10战机的机载武器全挂载模型。不过,在展出的十余种武器弹药中,一款采用冲压发动机设计的新型导弹模型颇为惹眼(见题图)。尽管在正式开展之前,这款导弹模型上的编号已经被抹去,但是,其独特的外形设计还是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从“氪”到“鹰击”
  
  关于这型导弹的研制发展以及性能参数等方面的介绍,目前尚未有哪一家军方或者军工研制方进行过公开宣传,甚至在2009年国庆阅兵那样集中展示此前保密的新型武器的场合下,这型导弹也未曾露面。不过,通过这型导弹与前苏联时期研制的Kh-31空面导弹基本一致的外形设计,可以肯定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究竟有多么紧密,事实上也只能留给外界去猜测了。
  Kh-31“氪”是前苏联研制的第四代空面巡航导弹,采用“一弹两型”设计思路:Kh-31A为空射反舰导弹,Kh-31P为空射反辐射导弹,两型导弹除导引头和战斗部外,中后部弹体都是通用的。而且,这两型导弹也各自创造了前苏联战术导弹的先河,比如Kh-31A是前苏联第一种专用战术空舰导弹,而Kh-31P是前苏联第一种采用组合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反辐射导弹。在西方看来,以Kh-31A为基础发展而来的Kh-31P是前苏联针对“爱国者”系统相控阵制导雷达的专用武器,其设计思路也明显异于典型的西方反辐射导弹,如“哈姆”等。尽管Kh-31P在某些方面要远逊于“哈姆”,但是其终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因此,在苏联解体后,美国曾“浑水摸鱼”从俄罗斯搞到了一批Kh-31导弹,用于测试“宙斯盾”系统对于这种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防御能力。而同样利用这段时期获得Kh-31的,还有中国。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能够取得全面胜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空中力量的强大威力当功不可没。尤其是反辐射导弹在摧毁伊拉克雷达和指挥系统方面显示出的惊人战果,让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军队感受到了巨大震撼。而鉴于此前国内军工系统在自主研发反辐射导弹方面失败的经历,中国开始把寻求的目光投向国外。此后,苏联解体,国家经济近乎崩溃的俄罗斯史无前例地向中国敞开了武器库的大门,以换取宝贵的硬通货。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首次从俄罗斯获得了Kh-31导弹。也许是因为此前国内进行过研发此类弹药的尝试(研制失败后被迫下马的“风雷”-7反辐射导弹),多少有一些基础,中国在获得一批数量不详的Kh-31后并没有引进该型导弹的专利生产权,而是试图在其基础上进行仿制和改进,以发展自己的反辐射导弹――“鹰击”-X(YJ-X)。不过,根据国外媒体报道,2004年至2005年之间,中国再次从俄罗斯进口了大约200枚Kh-31P,作为同样采购自俄罗斯的苏-30MK系列战机的配套武器。中国的这种做法一方面似乎是因未经许可便仿制Kh-31P而对俄罗斯进行的“补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YJ-X的研制遇到了某些困难。但不管怎样,在经历了种种猜测、传闻以及网络上某些模糊不清图片的“渲染”之后,YJ-X终于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以歼-10配套武器的身份公开亮相了。
  
  在借鉴中成熟
  
  尽管YJ-X是在借鉴Kh-31基础之上研制而成的,不过该型导弹似乎并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后者的“翻版”。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曾经与欧美有过“军事技术交流蜜月期”且具备一定自主研发实力的国家来说,完全仿制俄罗斯的武器系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况且两国军队所面临的作战环境以及装备水平等各个方面也都不同。因此,在Kh-31的基础上融入符合本国国情的创造性思维,才是YJ-X的研发思路。而由此产生的YJ-X与Kh-31的种种差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受航展现场条件所限,笔者无法精确测量YJ-X导弹模型的尺寸。不过,从YJ-X导弹模型与Kh-31侧视图的对比来看,其弹头部的雷达整流罩要比后者更长且尖削,其后的设备舱长度反而要比Kh-31更短,两者弹体长度、弹体直径以及气动翼面的尺寸等数据则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测,YJ-X并没有完全采用Kh-31的导引头系统设计,而是自行研制了与之配套的新型导引头。得益于近年来国内电子信息工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科研人员也应该能够为YJ-X研制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且性能优于Kh-31的先进导引头。
  众所周知,Kh-31P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没有采用类似美国“哈姆”那样的宽频设计,而是针对不同目标的频带宽度换装不同的导引头。并且,其导引头的被动雷达天线采用万向架式设计,完全不同于“哈姆”的固定天线阵设计。因此,尽管Kh-31P在射程(100公里)、战斗部威力(90公斤)等方面要优于“哈姆”,但是其作战灵活性明显不及后者。尤其是“哈姆”可以遂行攻击随机目标的作战任务,而Kh-31P只能针对特定的目标进行预定攻击任务。如果YJ-X能够在继承Kh-31基本弹体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装备类似“哈姆”的先进宽频导引头,那么该型导弹几乎可以堪称“完美”。而这一点也许可以从YJ-X雷达整流罩和设备舱与Kh-31P的不同之处看出端倪。可以设想,如果将Kh-31P的机械转动式天线更换为固定式天线阵,那么就不存在为天线预留转动空间的问题,天线的端面也可以设计得很小,雷达整流罩也就不必设计得那么丰满,从而更为尖削。而天线由转动改为固定之后,设备舱由于不必安装机械伺服设备,因此也可以大大缩减体积和重量。
  从另一个方面讲,既然YJ-X继承了Kh-31的弹体结构设计,其外形尺寸也基本与后者相同,发射质量也很难通过改进手段大幅减小,因此,该型导弹对于载机的挂载要求也是很高的。如果说像歼-11这样的重型战斗机,或者歼轰-7这样的战斗轰炸机挂载多枚YJ-X尚显轻松的话,对于歼-10这样的中型战斗机则不免有些吃力,更不用说强-5这样从歼-6发展而来的轻型攻击机了。因此,如果要挂载YJ-x实施预定攻击任务,那么歼-11、歼轰-7和歼-10都可以胜任:但是,如果要换成自卫或者伴随掩护任务,那么也只有歼-11能够胜任。显然,如果要应对情况复杂的未来战场,不能只依靠YJ-X一种反辐射导弹“包打天下”,还需要一型类似“哈姆”的轻量型反辐射导弹来担负更多更具灵活性的任务。从综合性能来看,YJ-x比较适合打击高价值目标,如类似“爱国者”系统那样的大型相控阵雷达天线等。但是,现代战争中更多的是野战防空系统的小型雷达,以YJ-X对其实施打击未免“杀鸡用牛刀”。其实,以YJ-X为基础,将其尺寸、重量进一步缩小,将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换成结构更简单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也许就可以发展成功一种轻量型反 辐射导弹,从而与YJ-X组成“轻重搭配”。
  在战斗部方面,俄罗斯Kh-31A采用的是半穿甲爆破战斗部,Kh-31P采用的则是爆破杀伤战斗部,质量都是90公斤。这一级别的战斗部理论上足以对付8000吨级别的水面舰艇或大型地面防空雷达,因此,YJ-X采用的战斗部也应该与之类似。另外,在弹体材料上,相信对于中国科研人员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俄罗斯在研制Kh-31时,为了保证其在高速飞行时气动加热产生高温条件下的弹体强度,在结构材料上大量采用钛合金,称其为“钛导弹’似乎并不为过。当然,这种看似“奢侈”的做法也是基于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研制和应用钛台金技术水平最强的国家之一这一事实之上的。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在一型战术导弹上如此大规模地应用钛合金,且不说材料性能及加工工艺能否达到要求,就是对于使用者――空军或海军航空兵来说,其大批量装备该型导弹的费用也必然不菲。
  
  争夺战场电磁权
  
  YJ-X的出现为中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的机载武器库填补了两个空白――第一种国产空射反辐射导弹和第一种国产超音速空舰导弹。这两个第一对于空军及海军航空兵分别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对于空军而言,装备YJ-X反辐射型后,再配合大功率机载电子战吊舱,从装备基础上来说就已具备了实施一定规模的敌方防空压制(SEAD)的能力。我们知道,自美国首次在越南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反辐射导弹以来,在其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欧美空海军装备的各型反辐射导弹一直都是电子战中实施“硬杀伤”的最主要的手段。在2008年俄格战争中,俄罗斯同样也使用了Kh-58等型号的反辐射导弹对格军防空系统的雷达、通讯等重要设施实施了精确打击。显然,这种SEAD作战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以及未来空中作战的重要组成之一。我军长期以来一直以“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为目标,如果不尽快具备实施SEAD作战的能力,则这一“打赢”目标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才会在公开报道的新闻图片及视频中频频看到俄制Kh-31导弹的身影,也终于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发现YJ-X的展示模型。这一切都表明了中国空军迫切需要实现SEAD作战能力的决心。
  当然,有了反辐射导弹,只是具备了装备基础,并不表明空军立马就能实现SEAD,还需要与载机平台进行融合。从目前我国空军装备的各型战机来看,最容易实现SEAD能力的当属歼轰-7系列战机。该系列战机本来就是为空地精确打击而研制的,其载弹量较大,具备较强的改装升级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该机装备的是技术成熟的国产涡扇-9发动机,尽管其技术水平并不先进,但是避免了其他国产先进战机或依赖进口发动机,或换装量产不久的国产大推力发动机的窘境。未来,如果歼-11系列战机所采用的各项技术能够真正成熟且生产工艺水平保持稳定的话,在其基础上发展类似俄制苏-30那样的双座多用途战斗机,应该是比歼轰-7更为优先的SEAD平台选择。
  相比空军对反辐射导弹的迫切需要,海军航空兵如果装备YJ-X反舰型,则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Kh-31本身就是一弹多型设计思路,因此,利用YJ-X反辐射型的中后弹体设计,换装导引头和战斗部,就可以成为一型性能不逊于俄制原型的超音速空舰导弹。要知道,目前我国海军航空兵装备的YJ-8和YJ-6系列都属于亚音速空舰导弹,尽管其最大射程都能达到200公里以上,但是对“宙斯盾”系统的突防能力并不乐观。如果海军航空兵装备了YJ-X反舰型,其最高达3马赫的飞行速度将极大增加对“宙斯盾”系统的突防成功率。虽然其最大射程仅为50公里左右,不过可以通过加长弹体以增大射程,比如Kh-31A的增程型号就达到了70公里。另外,对于以水面舰艇为主要打击目标的海军航空兵而言,其同样有反辐射需求,即SEAD作战。如果说空军SEAD作战的主要目标是“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相控阵雷达单元,那么海军航空兵同样要对“宙斯盾”系统的AN/APY-1系列相控阵雷达实施“硬杀伤”。因此,海军航空兵可能会同时装备YJ-X的反辐射型和反舰型,从而充分利用其一弹多型的设计优势。至于中国科研人员会不会采用类似俄罗斯的思路,在YJ-X反辐射型的基础上研制针对大型预警机的反辐射空空导弹,尚待进一步关注之中。如果真的有这种型号,那么其无疑是最恰如其分的“杀手锏”,也将是最适合所谓“点穴战”的利器。
  综上所述,如果YJ-X在2010年珠海航展上的亮相意味着其可能已经批量装备部队,那么这必然会使得中国空中力量的SEAD能力产生跨越式的飞跃。而这种飞跃所释放出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在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中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作战系统的整合与改进。对于几乎不曾经历过以导弹战为标志的现代化空战的中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而言,相比世界一流空军,其毕竟还有太多要补的课。比如超视距空战、接受预警机引导作战、空中加油、对地精确打击等,这些在其他强国空军眼中都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训练科目,对尚在现代化道路上艰难跋涉的中国空中力量来说,还处于从少数特级飞行员的“专利”到更广大飞行员的扩散之中。就这一意义而言,组建专门的反辐射电子战机部队并培训相应的飞行员队伍相对还比较容易,但是如何让更多的普通战机飞行员掌握反辐射自卫能力则更为任重道远。
  另外,现代SEAD作战中巨大的反辐射导弹消耗量,也将对中国空中力量的承受能力提出挑战。在海湾战争中,“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的1小时内,联军战机SEAD编队就对伊军目标发动了超过200次反辐射导弹攻击。而在科索沃战争中,仅美军48架F-16CJ发射的“哈姆”反辐射导弹就高达近400枚。显然,如果在平时没有足够的储备,那么一旦爆发高强度局部战争,反辐射导弹将很可能成为第一种消耗殆尽的制导弹药。因此,如何在YJ-X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国产反辐射导弹发展成为系列化的大家族,以满足针对不同目标的需求,将是中国科研人员未来的研制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系列化发展的中国反辐射导弹将会以更傲人的姿态在世人面前亮相。
  
  (编辑/一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