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粽叶_粽叶传奇
 

粽叶_粽叶传奇

发布时间:2019-02-13 03:48:27 影响了:

  端午节最重要的内容当然是吃粽子了,这连稚齿小儿都知道。在过去,每年临近端午节人们都要包粽子,一来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二来也可以改善一下伙食,丰富餐桌文化。我国各地风土人情不同,粽子的做法也大不相同,北方的红枣糯米粽甘甜绵软,南方的鲜肉火腿粽肉香四溢,它们都有大批忠实的拥护者,可以想见,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谈论起各种各样口味的粽子,气氛一定热烈非常。不但各地粽子的用料和口味各有讲究,用来包粽子的“粽叶”也是各有千秋。
  
  最浪漫的粽叶――箬竹叶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这里的“青箬笠”指的就是用青翠的箬竹叶编制而成的斗笠。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的一种植物,产于我国江西、湖南等地,它的身材比较矮小,最高不过2米左右,尽管个头不高,但是箬竹的叶片却着实不小,长可达40多厘米,宽达10厘米,并且柔韧性较好,所以很早就被古人利用,做成斗笠既可以遮雨又可以遮阳,轻便又实用。箬竹叶不但可以做成斗笠戴在头上,还可以用来包裹食品,韩愈在《柳州峒氓诗》中写道:“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入”。由此可见,箬竹叶早在唐代即有包裹食品的功能。所以,用箬竹叶来包粽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箬竹叶片宽大,表面光滑且色泽鲜绿,作为粽叶,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广受欢迎,目前在我国湖南张家界等地,专门生产箬竹叶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已经建立,进入市场的箬竹叶身价不菲,前途一片光明。
  
  
  最古典的粽叶――菰叶
  
  用菰叶来包粽子可谓由来已久,有人认为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不过最早的明确记载始见于西晋周处的《岳阳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从西晋至今,掐指算来已逾1700多年了。《楚辞》中便有菰的记载,不过那时的菰并不是作为一种蔬菜而被种植,是因为它的果实(又叫“菰米”)可以食用,所以在当时菰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菰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又被称为“茭白”或“茭笋”,是一种水生的禾本科植物。它的秆高大直立可达2米,叶片扁平,长达1米,宽近3厘米。同其它“粽叶”比起来,菰叶略显狭窄,包出的粽子自然也就属于“迷你”型的,不过这正是它的独特之处,将九枚菰叶所包的迷你小粽子用彩线扎成一串就成了古人极为喜爱的“九子粽”,它可是老百姓馈赠亲朋好友表达美好祝愿的佳品。唐玄宗有诗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先,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可见,九子粽不仅老百姓喜欢,就连皇帝老儿请客也少不了它。不过遗憾的是,当年盛行一时“菰叶裹黍”的习俗现在却难觅其踪,这不得不令人唏嘘感慨,具体原因还没有见到有关民俗学专家的考证,不过可能与替代植物的不断增多以及人们对大粽子的偏好有一定的关系。
  
  最大气的粽叶――芭蕉叶
  
  端午节包粽子不只是汉民族的传统,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过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生活在云南的傣家儿女就地取材用当地盛产的芭蕉叶包裹糯米制成粽子,傣语名为“毫栋贵”,芭蕉叶的清香渗入糯米之中的确实别有一番风味。芭蕉是芭蕉科的“科长”,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据考证,芭蕉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超过了两千年。芭蕉树形优美,叶片碧绿,因此常被种植在庭院和农舍附近。种芭蕉听雨更是文人墨客的赏心雅事,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为证:“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韩愈在《山石》一诗中曾这样描写雨后的芭蕉:“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诗人林逋更是感慨“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芭蕉叶长可达2米,宽达30厘米,体型之巨,气势之大在整个粽叶家族中无人能出其右。蕉叶不但有包裹食品的功能,还有其它令人意想不到的用途。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和尚喜种芭蕉,他用蕉叶代纸练习书法的轶事,更是传为一时佳话。
  
  最平民的粽叶――玉米叶
  
  箬竹、菰和芭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部地区,北方地区不多见,所以北方地区的人们则喜欢用另外一种植物――玉米的叶片来代替。玉米又叫玉蜀黍,属禾本科玉米属,全世界的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位。现在是全世界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因此将“平民”二字赋予玉米叶是再恰当不过了。
  对我国而言,玉米是一种外来植物,它原产于南美洲,大约在十六世纪中叶(1551―1594年)相继传入我国南北各省。它是雌雄异花同株植物,雄花序生长在植株的顶部,而雌花序则生于雄花序的下方。玉米叶片扁平而宽大,纤维长,硬度大,符合绿色“食品包装纸”的基本要求,此外还富含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况且每年玉米收获之后,除了少数作为牲口饲料被利用之外,大部分都被浪费,可见用玉米叶片来做粽叶可谓一举多得。
  
  最全能的粽叶――佟叶
  
  在广东的肇庆,人们更喜欢吃一种叫做裹蒸的食品,裹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粽子,但是同粽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裹蒸用当地盛产的佟叶包裹糯米、绿豆还要外加冬菇、栗子、腊肠、腊鸭、蛋黄、腊肉等诸多配料制成“金字塔”的形状,然后置于大缸中蒸煮直熟。佟叶隶属于竹芋科佟叶属,它的叶为基生,长圆形,形似芭蕉叶,长可达50厘米,宽达20多厘米,无怪乎肇庆的裹蒸分量极足,可达1斤左右。它的叶片柔韧性极好,可以任意折叠而不断不裂,即使是没有经验的新手也能包出漂亮的裹蒸。佟叶色泽碧绿如玉,令人顿生怜爱之心,并且香气怡人,凡是吃过裹蒸的人无不对其特殊的清香之味印象深刻。纵观整个粽叶家族,佟叶以形色香俱全而无愧为最全能的选手。
  除此之外,佟叶还具有一定的医用价值,具有解表退热、凉血止血、利咽开音、解酒醒神的功效。佟叶虽美,怎奈资源有限,只产于我国南部的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且生于密林深处,所以产量不大,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佟叶为何物,更不用说亲自品尝佟叶粽子的美味了。不过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佟叶资源的稀缺性也反衬出它的可贵。
  
  最野性的粽叶――芦苇叶
  
  芦苇也是禾本科的植物,它具有横走的根状茎,在自然生境中,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长时间埋在地下活力依旧,仍然可以发育成新枝,之所以称其野性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芦苇一直为我国历代文人所喜爱,频频出镜可谓屡见不鲜。《诗经》当中那句最为耳熟能详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其中的“葭”指的便是芦苇。芦苇生性喜水,且身形高大。大片的芦苇在水泽之中恣意地生长,其景象颇为壮观,茂盛的芦苇丛不仅为野鸭等水鸟提供栖身的场所,更为游击队员们伏击敌人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在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安徽、江苏等地,芦苇一直都是人们用来包裹粽子的首选。芦苇叶片较大,长达40厘米,宽逾10厘米,且资源丰富极为方便易得,不过叶片质地较薄,韧性不足,所以包粽子的时候要尽量选用较老的芦苇叶片,并且还要讲究技巧,否则“露馅”的尴尬局面就很容易出现。
  
  最“甜”的粽叶――甘蔗叶
  
  甘蔗叶也能包粽子?乍听上去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在我国福建、广东等地,甘蔗叶的确被用于包裹粽子,而且包出的粽子甘甜清醇,有一种特殊的风味。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同大多数空心的禾本科植物不同,甘蔗的“心眼儿”比较实在,否则的话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少了一种美味的水果,更体会不到“倒吃甘蔗,渐入佳境”的感觉了。甘蔗原产南亚,大概在上古时期就传入我国南方,最初被作为一种高级水果,非上流社会人士不能享用。在唐代时期,从甘蔗中提取蔗糖的技术从印度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之后并加以不断地改进,现在甘蔗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制糖原料。
  甘蔗的叶片形态同苇叶有些相似,不过显得更加瘦长一些,用甘蔗叶包出的粽子形态修长,煞是可爱。
  除了以上列出的七种粽叶之外,梧桐科的苹婆、壳斗科的槲树、莲科的荷花等植物的叶片也可作包裹粽子之用。这种用植物叶片包裹食品的方式既节约能源、安全清洁,又富含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既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又蕴藏深厚的文化气息,又怎是塑料等工业制品可以比拟的呢?近几年来,这种生产植物叶片的标准化生产基地不断建立,也向我们展现了这个绿色“食品包装纸”光明的未来。
  
  (责编 窦利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