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 水稻矮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 水稻矮缩病

发布时间:2019-02-19 04:11:20 影响了: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引起的,又名侏儒病。近年来随着毒源地的扩大,发病地区和面积有所增加,发病率不断上升,造成一些地区水稻大面积减产,发病严重田块损失达70%以上。
  一、病原
  病原为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简称RBSDV,称稻黑条矮缩病毒,属植物呼肠弧病毒组病毒。病毒粒子为等径对称的球状多面体,大小75~80纳米。病毒粒子有衣壳内外两层。细胞质中病毒粒子以3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分散或不规则聚集,另一种是有规则的晶状排列,再一种病毒粒子排列成串,外包一层膜呈豆荚状、鞘状或管状构造。病毒钝化温度50℃~60℃.病叶汁液体外保毒期5~6天。
  二、发生特点
  该病毒可为害水稻、玉米、高梁、稗草等20多种禾本科寄主,病毒在禾本科寄主上越冬,也可在稻飞虱体内越冬,稻飞虱是传毒介体,以灰飞虱传播为主,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稻飞虱获毒的最短时间为30分钟,1~2天可充分获毒,病毒在稻飞虱体内存活期为8~35天,接毒时间仅1分钟,稻株接毒后潜伏期14~24天,浓绿的秧田发病重,水稻的感病生育期主要在秧田期,以分蘖前的1~4叶期最易感病,移栽到本田后,7~10天即可见病株症状,15天病矮株已十分抢眼。
  三、危害症状
  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为: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心叶扭曲皱缩,叶片僵硬,叶色浓绿,在叶背的叶脉、叶鞘及茎秆表面有初现蜡白色、后变黑褐色的短条状突起。苗期发病,叶抽生缓慢,叶片弯曲皱缩,节间距离缩短,叶枕重迭或错位,病株严重矮化,不能抽穗。其中杂交稻表现症状:幼苗期:表现病株颜色深绿,心叶叶片短小而刚直,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叶鞘里;分蘖期:分蘖增多而丛生,上部数张叶片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抽穗期:全株矮缩从生,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而刚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摺,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
  四、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1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良种
  1.2 适当提高杂交水稻插种株数和插种密度。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系统性侵染的病毒病,单株插一旦发病则成丛矮缩。在重病区适当提高插种株数和插种密度,可减少相对侵染几率,减轻传毒侵染发病。
  1.3 加强秧苗期管理。秧苗期应合理平衡施肥,切不可氮肥过头,严控秧苗过嫩过绿,否则易招诱灰飞虱传毒发病。在重病区,应改两段育秧为单段育秧,秧苗不能培育过稀过强,其秧苗密度应相应提高。秧苗相对弱势则抗病力较好。
  1.4 合理推迟播栽期、实施秧田覆盖。加强耕翻,控制套播稻面积;避免早播早栽;适期内适当推迟水稻播种时间;推广机插秧、小苗抛栽等轻型栽培措施。
  1.5 合理田间作物布局。因地制宜做好作物布局,合理安排寄主作物与非寄主作物,尽量做到连片种植,创造一个不利灰飞虱生存活动与栖息的生态环境,阻断灰飞虱传毒。
  1.6 加强发病田块管。实施双本栽插;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减少田间毒源;对发病田块进行剥蘖补苗,降低危害损失。
  2、化学防治
  2.1 做好药剂拌种工作。在种子催芽露白后按杂交稻每公斤干种子拌10%优质吡虫啉(如大丰收)可湿性粉剂15~20克,直接与种子拌匀即可播种,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苗期灰飞虱传毒和稻蓟马危害。
  2.2 药剂防治技术。选准药剂,用足药量,并且持效性药剂与速效性药剂配合,不同药剂配方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适宜的药剂配方有:①40%盖仑本90mL/hm2+25%噻嗪酮0.9~1.5kg/hm2;②20%啶虫脒150g/hm2+25%仲丁威乳油2.25kg/hm2等药剂。确立以秧苗二至七叶期为重点、大田初期为补充的防治适期,并适当提高使用剂量。为了有效控制发病流行,应改单家独户防治为群防连治,做到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确保全区域有效控制。
  2.3 掌握防治适期,选用对口药剂,做好治虱防病。药剂防治灰飞虱是目前控制黑条矮缩病的最主要手段,在水稻秧苗217叶期,每隔3~5天防治1次;同时,每次施药时,对秧田边杂草和周围早稻田也要喷药;大田初期再防治1~2次。防治药剂,应选用对灰飞虱击倒快、持效长的药剂,每亩可用优质吡虫啉有效成分5克(如大丰收)或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300克或20%异丙威200毫升加上80%敌敌畏100~150毫升兑水40~50公斤进行均匀细喷雾,以上药剂进行交替使用。不能使用扑虱灵及其复配剂进行防治。
  应做好田边、沟边杂草灰飞虱全面药剂防治,在水稻播种前应做好田间的化学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尽量减少传毒来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