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激活农村发展动力:网络空间安全困境及治理机制构建
 

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激活农村发展动力:网络空间安全困境及治理机制构建

发布时间:2019-02-22 03:51:09 影响了:

  2003年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开始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成都这项战略发展规划的提出与实施,实质是为了顺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成都在2007年6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后,积极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最终决定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
  这项改革,对农村现行的经济形态、利益格局、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等产生巨大冲击,也客观要求必须着力构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2007年底,成都市提出了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这一新课题。
  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到底是怎样的机制?实施几年来,效果如何呢?最近,《村委主任》记者专访了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建办主任麻渝生。
  细说新型村级治理机制
  《村委主任》记者:麻部长您好,请您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成都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主要做法。
  麻渝生:主要做了下面几点:一是成立村民议事会作为村级自治事务的常设议事决策机构。二是村委会的职能转换到村级自治事务执行者的位置。三是将村(组)经济职责逐步从自治职能中分离,按市场规律运行。四是村级公共产品的供给转变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分类供给。五是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
  《村委主任》记者: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请您详细解读一下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各方面的作用。
  麻渝生:一是议事会作为村民议事的常设机构。村民议事会作为一种常设的议事机构,受村民(代表)会议委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村级事务的议事权、决策权、监督权,能够有效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做实村民代表大会。同时,议事会制度有村、组两个层面,兼顾了代表性与会议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保证议事会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真正作为村民的代言人,明确村民小组议事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议事会成员从村民小组议事会成员中选举产生,且实行结构席位制,控制议事会成员中村、组干部的比例不过半。
  二是调整了村级组织职能定位。新的治理机制调整了村委会村级事务决策者和集体经济经营管理者职能,成为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会的执行者和政府下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承接者。村民议事会作为常设决策机构,受村民(代表)会议委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村级自治事务决策权、监督权。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逐步分离,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市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
  三是优化了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在不断推进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重点完善民主决策机制,明确村民会议和村民议事会职责范围,健全议事决策规则;完善村务监督机制,健全村级事务监督体系,强化全程监督,突出决策执行监督,健全过程纠错规则;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保障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开展经营活动;完善村级公共服务机制,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形成覆盖农村基层的服务网络。
  四是加强和改进了村党组织领导。新的治理机制,主要从三方面加强和改进村党组织的领导。首先,实现领导方式转变。使村党组织由原来的决策者、执行者变成了领导者、监督者。其次,对关键环节把关。主要体现在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议事会召集人、主持召开议事会。同时明确,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的审定、议题的提出、议题的审查、村级组织规范运行和决议落实的督促等,由村党组织负责把关,实现由过去代民作主向组织引导群众自我作主转变。第三,充分发挥党员在议事会中的作用。通过民主选举,许多威信较高、能力较强、处事公道、群众认可的党员,被群众选举为议事会成员,其带领、引导作用在议事会得到充分体现。
  例举实施后的成效
  《村委主任》记者:成都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实施几年来,对成都的经济和社套发展,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
  麻渝生:总的来看,这一机制,强化和延伸了村民自治功能,有效促进了基层矛盾化解,加强了村级事务监督,有效推动了村级公共服务项目实施,进一步巩固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老百姓对农村社区的认同感和拥有感有所增强,解决了三农问题的基础性障碍,使得现在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成都,已经缓解了传统发展模式下工业化中期积累的经济矛盾、社会矛盾和心理上的对立,为未来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未来成都的发展优势。自2008年推行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以来,农民增收幅度较大,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42元,较2007年增长2200元。
  《村委主任》记者:这是根本性的变革。具体体现在哪里方面?
  麻渝生:首先,促进了社会和谐。一方面,村民议事会搭建起运用民主协商调解农村矛盾的制度性平台。改革发展中,很多从政策层面、以指令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难以化解的矛盾,甚至许多长期困扰的遗留问题和镇村干部难断的“家务事”,都在议事会这一平台上,通过协商达成谅解,用大家公认的土办法得到妥善解决,确保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另一方面,村民议事会的有效运行,增强了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的透明度和村级事务监督的广泛性、实效性。村民通过对村级事务决策的直接参与,知晓政策规定,掌握决策背景,消除了猜忌和误解。村民议事会成员固定联系群众,畅通了村民利益诉求表达和实现渠道,群众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农村矛盾隐患得以及时排解。
  在成都灾后重建中,都江堰市天马镇向荣村将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与项目推进相结合,通过拆院并院、土地增减挂钩的方式,按照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每增加l亩补助15万元的标准,补助资金大大地缓解了农户的重建资金难题。但这也带来每户宅基地不均出现的矛盾,村民议事会在妥善处理这一矛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向荣村部分农户宅基地面积大,人均腾整土地大于131平方米的标准,若按照每人1.12万元标准发放补偿资金,觉得不划算;另有一部分农户宅基地面积小,腾整土地面积不够131平方米,但仍享受1.12万元补偿待遇,其他农户有意见。针对这种情况,村民议事会在积极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议定全村灾后重建统一规化,自建户人均使用的宅基地和林盘地起点为90平方米以上,达到131平方米者,方可享受每人1.12万元的资金补贴,人均不足131平方米但在90平方米以上的,不足部分按每平方米50元扣减补给村集体,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人均超出131平方米的农户,超出部分由集体给予每平方米30元补助。此方案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并形成决仪施行,有效加快了灾后重建的步伐。
  2003年以来,成都市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按一般规律,应处于矛盾凸显、冲突集中的阶 段。然而这期间,成都市各类上访等群体性事件不升反降,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城乡社会更加和谐稳定。2010年上半年,成都市信访总量、集体访、越级到省、市上访同比下降了9.1%、16.4%、48.9%和32.1%。
  其次,保障了社会公平。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搭建起农村群众经常性参与民主的平台,村民走到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的前台,成为改革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从2008年开始,由市、区(市)县两级财政刚性保证,为每个村(社区)每年提供不少于20万元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专项资金。这20万元专项经费,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都由群众说了算:由村民一户一票提出具体项目,村民议事会民主决定实施项目,村委会或其他经济社会组织负责实施,由村民议事会进行监督。
  邛崃市马岩村采用“三步量分法”确定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实施项目以及实施顺序。先是“一户一表”量分定范围,向每户发放《征求意见表》征求村民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实施项目的建议意见。而后召开议事会,由议事会成员对收集到属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范畴的项目逐项区分,确定哪些项目该实施,哪些项目暂不具备实施条件。最后“排序倒置”定先后,由议事会成员对确定实施的项目按缓急程度评分,确定项目实施的先后顺序。这样,不但筛选出需要实施的项目,并且排出了项目实施的轻重缓急,通过民主参与解决了众口难调的难题。
  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西岭镇云华村14社梅子坪河对面仅有4户农户,长年居住20人左右。溢水桥建成前,连自行车都推不回家,一遇洪水天,就无法通行,上小学的娃娃只有滞留在家,经常耽误上学。曾经有一个妇女过河时不慎失足落水。4户农户反映较为强烈。多年来,村干部多次找有关企业协商水泥、材料准备修桥,但由于耗资太大,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公共服务项目一户一票推荐中,全社34户人家,只有4票推荐修桥,但在议事会讨论时,该社议事会代表介绍了4户农户的强烈愿望及具体情况。议事会成员一致认为,该项目关系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哪怕只有4户人家,也应该优先安排。议事会讨论的拟实施项目34个,修建石拱桥项目全票通过,安排修建石拱桥项目4万元。全社村民奋战20多天,修好了石拱桥。事后,项目民主评议满意率达到100%。
  再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将集体经济组织逐步从村委会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各村因地制宜设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农业经合组织或股份合作社、股份有限公司等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独立地面对市场,开展经营服务活动,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创造条件。
  双流县兴隆镇跑马埂村议事会,对村组集体资源情况进行清理登记,建起村组集体资产台账。同时,采取核查承包合同、审查租金支付等方法,清理集体债权债务。在清理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现有一家企业长期无偿使用村里的变压器,8年没有向村集体交纳任何费用。经议事会商议,责成村委会及时完善租赁合同,企业一次性交纳20年租金38.8万元,堵住了漏洞。
  金堂县竹篙镇紫色植物产业示范园核心区位于该镇凤凰村,根据长远发展规划,将对凤凰村10~16组进行整体规划,打造现代农业项目,但前提必须是土地的使用权由农民流转给公司。于是,在这个相对偏僻而人口又较多的丘区山村发生了一场是否要将土地进行流转的争论。受传统的思维定势影响,部分农户不愿将土地以组为单位进行整体流转。难题交到了村民议事会和村民小组议事会。议事会经过多次讨论,着眼全村发展出发,达成一致意见,同意整体流转土地,有力推动了紫色植物产业示范园的建设步伐。截止目前,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已种植紫色红薯、紫色玉米3000亩,紫色洋芋1000亩,紫色蔬菜1000亩,带动周边村组种植紫薯8000亩。建成4万平方米高科技大棚和6000平方米的观光大棚,紫薯加工厂按QS标准建设己投入使用,已开发产品14个。完成1340亩背景林、1362亩伏季水果栽植和晏家水库景观打造及30口蓄水池建设任务。同时,建立了科研院所+企业+基地+经合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土地租金+务工收入+超产奖金+企业返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保障了农民收入,长年吸纳70人就业,其中返乡农民工15人,产业园内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