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北部湾中国枪乌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的初步研究]巨枪乌贼
 

[北部湾中国枪乌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的初步研究]巨枪乌贼

发布时间:2019-02-23 04:41:49 影响了:

  摘要:根据2006~2007年北部湾4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 Gray)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枪乌贼最大平均胴长、体重出现在夏季,其胴长(L,mm)与体重(W,g)的关系为:W♀=1.2×10-3L2.239 2(r=0.974 1);W♂=1.4×10-3L2.206 0(r=0.965 4);雌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雄性个体,性腺成熟度均以Ⅱ期为主;雌性和雄性开始分化的最小胴长为56 mm,性成熟最小胴长为70 mm;全年摄食强度不高,以1级为主;幼体终年存在;调查期间中国枪乌贼的季节渔获率变化并不十分显著,出现率和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均比1997~1999年的调查结果有所上升,而均比2000~2002年有所下降,显示出该海域中国枪乌贼资源量波动较大。
  关键词: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 Gray);生物学特征;渔获率;北部湾
  中图分类号:S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3-2716-04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ock Changes of Loligo chinensis Gray in Beibu Gulf, South China Sea
  
  LI Yuan1,2,SUN Dian-rong1
  (1.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0, China;
  2. The Key Laboratory of Maricultu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03,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of Loligo chinensis Gray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fishery resources data from four seasons bottom trawl surveys of Beibu Gulf in 2006~2007.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mean body length and weight of squids were appeared in summ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length (L,mm) and weight(W,g) was W♀=1.2×10-3L2.239 2(r=0.974 1) and W♂=1.4×10-3L2.206 0(r=0.965 4). The number of female squids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males, and immature stage Ⅱ squids dominated the population of both sexes in all year. The minimum body length of sex differentiation and sexual maturation were 56 mm and 70 mm respectively. The feeding intensity of all squids was not high, and showed the grade 1 feeding intensity. The larval squids were found throughout all year. The changes of the catching rate were not obvious among the four seasons. The occurrence rate and the mean catching rate of L. chinensis in 2006~2007 were increased comparing to the result of 1997~1999, but decreased comparing to the result of 2000~2002. This results showed that stock of L. chinensis in Beibu Gulf was significantly fluctuated.
  Key words: Loligo chinensis Gray;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tching rate; Beibu Gulf
  
  中国枪乌贼(Loligo chinensis Gray)又称台湾枪乌贼(Loligo foemosana Sasaki),隶属于头足纲枪形目枪乌贼科枪乌贼属,为暖水性大陆架海域种类[1,2]。在南海,中国枪乌贼主要分布于台湾浅滩、珠江口外海域以及海南岛周围海域,一般不超过25° N。中国枪乌贼的洄游主要是局部性、地区性的,而不是单一群体的长距离洄游,洄游时大体呈辐射式散布,形成若干地方群体[1,3],是我国枪乌贼中产量较高的一种,为鱿钓作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也是灯光围网、光诱敷网和拖网作业的兼捕种类。中国枪乌贼曾是中国沿海群体最密、产量较大的一种枪乌贼,其产量约占枪乌贼科总产量的90%,也是南海北部头足类中产量最大的种类,占头足类总产量的2/3以上。对中国头足类种类组成、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等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4-13],然而国内外对北部湾中国枪乌贼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鲜见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基于2006年5月、8月、10~11月以及2007年2月4次对北部湾海区的拖网调查,对中国枪乌贼的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反映该群体现状,以期为中国枪乌贼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2006~2007年春(5月)、夏(8月)、秋(10~11月)和冬(2月)对北部湾海区的中国枪乌贼资源状况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海区基本覆盖了整个北部湾海域。共设52个底拖网站位,拖网调查均按《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1-2007)及《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进行,采样调查均于白天进行,调查船的作业方式为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配用1对椭圆形网板,每站点每季节拖网1次,每次拖曳1 h,拖速为3.5 kn。本次调查4个季节共渔获中国枪乌贼842尾,其中春季309尾,夏季137尾,秋季221尾,冬季175尾。
  渔获的中国枪乌贼全部带回实验室进行生物学特征测定和数据处理。中国枪乌贼生物学特征的测定方法参照《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1-2007)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胴长和体重进行统计分组。胴长以10 mm为一组,如果胴长正好是10 mm的整倍数,则该胴长归上一胴长组;体重以10 g为一组,如果体重正好是10 g的整倍数,则该体重归上一体重组。性腺成熟度和摄食强度根据中国枪乌贼性腺形态和胃内食物充满情况,采用目测法进行观察对比。性腺成熟度分为六期,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性腺成熟度Ⅰ期和Ⅵ期个体;摄食强度分为四级。将胴长在60 mm以下的小个体计为幼体,来统计幼体发生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将本次调查结果与1997~1999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资源调查[调查数据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重点水域渔业资源监测报告(2000~2002)]和2000~2002年南海重点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3]的两次调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南海北部湾中国枪乌贼的资源状况。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时,不考虑调查船和网具差异对调查结果产生的影响,以及周年调查与季节调查结果的差别。
  2结果与分析
  2.1生物学特征
  2.1.1群体胴长与体重组成不同季节中国枪乌贼的胴长和体重组成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调查期间北部湾中国枪乌贼群体的胴长范围为42~295 mm,平均胴长为109.76 mm,胴长优势组为61~150 mm,占群体的80.64%,其中以胴长101~110 mm组所占比例最大(12.59%);体重范围为3.0~366.0 g,平均体重为52.27 g,体重优势组为11~60 g,占群体的69.60%,其中以体重11~20 g组所占比例最大(18.76%)。本次调查的中国枪乌贼最大胴长295 mm,出现在夏季,最大体重366.0 g,出现在秋季;中国枪乌贼的平均胴长与平均体重以夏季为最大。
  2.1.2胴长与体重的关系根据中国枪乌贼样品的测定结果,分别按照雌(♀)、雄(♂)个体不同的胴长(L,mm)和相对应的体重(W,g)画实点,其胴长和体重关系可用幂函数W=aLb(a、b为参数)来拟合(图1),分别计算得到回归方程为:W♀=1.2×10-3 L2.239 2(n=521, r=0.974 1);W♂ = 1.4 × 10-3 L2 . 206 0(n=277,r=0.965 4)。从r及理论方程式的计算值与实际测定值分析表明,所得曲线与所测数据拟合密切,据此中国枪乌贼的胴长与体重的计算公式是能反映其实际情况的,胴长与体重组成变化比较一致。由图1可以看出,雌雄个体前期的生长速度相差不大,在胴长达到250 mm后,雌性中国枪乌贼的生长速度略快于雄性。
  2.1.3性比根据中国枪乌贼样品的统计结果,全年雌雄性比为1.89∶1,雄性少于雌性。其中春季为2.02∶1,夏季为2.13∶1,秋季为1.48∶1,冬季为2.13∶1。从全年来看,雌雄性比差异较大;雌雄性比最大差异出现在夏季和冬季;冬、春、夏3季雌雄性比变化不是很明显,秋季变化较大。
  2.1.4性腺成熟度和性腺成熟的胴长根据中国枪乌贼样品的测定结果,未发现性腺成熟度Ⅰ期和Ⅵ期的个体,全年中国枪乌贼的性腺成熟度Ⅱ~Ⅴ期均有个体存在(表2)。由表2可知,成熟和产卵个体(Ⅳ期以上)所占比例以春季最高,夏季次之。中国枪乌贼由于繁殖期较长,生命周期短,一年中存在不同的生殖群体,有春生群、夏生群和秋生群之分。全年性腺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占全部个体的62.28%,其次为Ⅲ期,占29.57%。
  调查测定的中国枪乌贼雌性和雄性开始分化的最小胴长为56 mm,性腺成熟最小胴长为70 mm。除此之外,调查结果还发现,雌雄个体性腺成熟度分布不同,雌性个体的性腺成熟度以Ⅱ期为主,占全部雌性个体的55.75%,其次为Ⅲ期,占32.18%;雄性个体的性腺成熟度也以Ⅱ期为主,占全部雄性个体的74.64%,其次为Ⅲ期,占24.64%。调查中并未发现Ⅵ期个体,进一步说明了中国枪乌贼亲体产卵后死亡的特性。
  2.1.5摄食强度对北部湾海区的842尾中国枪乌贼摄食强度调查结果表明,其摄食强度为0~3级,以1级(少量摄食)为主,出现679尾,占80.64%;2级的有161尾,占19.12%;0级和3级分别仅出现1例,分别在春季和夏季。调查期间中国枪乌贼群体的摄食强度为1级的个体四季分别占74.43%、66.42%、98.64%和80.00%,这说明北部湾海区的中国枪乌贼的摄食强度不高。
  2.1.6幼体发生量以胴长在60 mm以下的小个体在中国枪乌贼群体中所占的比例来说明幼体发生情况[14]。由表3可知,调查期间4个季节中都有一定数量的中国枪乌贼幼体存在,其中以夏季为最高,占测量尾数的8.76%。说明在调查期间北部湾海域以夏生群为主,在夏季生殖季节群体数量大,分布密集,其次为秋生群。
  2.2资源状况
  2.2.1季节变化调查资料按季节和渔区进行统计,用单位时间渔获量(平均渔获率)和单位时间渔获尾数(平均尾数渔获率)表示不同季节不同渔区中国枪乌贼的数量分布状况,并将本次调查结果与1997~1999年南海北部底拖网资源调查和2000~2002年南海重点水域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两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由表4可知,在北部湾海区中国枪乌贼终年都有渔获,1997~1999年没有出现高渔获量的季节,各季节的渔获率偏低,2000~2002年的平均渔获率以夏季和秋季较高,冬季和春季较低。而2006~2007年则不同,春季和夏季平均渔获率均较高,秋季次之。中国枪乌贼的渔获高峰期出现在春、夏、秋3季,这可能与其一年中有春、夏、秋3次产卵盛期有关[7]。1997~1999年各季节虽然平均渔获率很低,但是平均尾数渔获率相对较高,可以看出试验调查期间的中国枪乌贼个体普遍偏小。本次试验调查期间各季节平均渔获率变化并不十分显著,秋季虽然具有较高的平均渔获尾数,但渔获个体较小,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渔汛。
  2.2.2年际间变化如表5所示,比较了1997~1999年、2000~2002年与2006~2007年在北部湾海区的3次调查结果。3次调查海区虽有一定的差异,但都是在北部湾内,因此三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1997~1999年调查显示,中国枪乌贼的出现率为30.98%,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为1.42 kg/h,平均尾数渔获率为16.20尾/h。2000~2002年调查显示,出现率为83.74%,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为3.44 kg/h,平均尾数渔获率为90.10尾/h。比较3次调查结果可知,本试验调查期间中国枪乌贼的出现率、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以及出现站次平均尾数渔获率均比1997~1999年有所提高,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为2.75 kg/h,出现站次平均尾数渔获率为52.63尾/h,分别为1997~1999年的1.94和3.25倍;与2000~2002年相比,其出现率、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以及出现站次平均尾数渔获率均有所下降,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和平均尾数渔获率分别为2000~2002年的1/1.25和1/1.71。由此可见,在北部湾海域中国枪乌贼的资源量波动较大,应加强对该海域的监督管理。
  3讨论
  依据2006~2007年北部湾海域4个季度的拖网调查,对捕获的中国枪乌贼样品进行胴长、体重的测定,对性比、性腺成熟度、摄食强度和幼体发生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该海域的中国枪乌贼的群体结构存在一定的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季节的环境因子及饵料的丰歉不一,导致了不同季节个体间的生长差异。与2006~2007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光诱敷网捕获的中国枪乌贼生物学特征[7]比较发现,两者间的胴长范围和体重范围相差不大,但是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中国枪乌贼的平均胴长(144.80 mm)和体重(90.90 g)却高出北部湾(109.76 mm,52.27 g)很多。显然,不同海域间不同作业类型导致其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北部湾海域的中国枪乌贼群体组成中小型个体在不断增加。随着单拖作业迅速发展,捕捞压力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中期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中国枪乌贼已经开始趋向小型化[7,15]。由于北部湾海域缺少足够的数据支持,由此可以间接推断该海域中国枪乌贼也有小型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中国枪乌贼雌雄分化和性腺成熟发育的最小胴长都比以往小,早熟现象明显[7]。北部湾海域的中国枪乌贼的雌雄分化和性成熟发育的最小胴长比同期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更小,由此可推断,北部湾海域中国枪乌贼也出现了早熟现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北部湾海域中国枪乌贼终年都有渔获,平均渔获率的季节变化并不十分显著。同以往调查相比,本次试验调查中国枪乌贼的出现率、出现站次平均渔获率以及出现站次平均尾数渔获率均比1997~1999年有所提高,但均比2000~2002年有所下降。由此可见,该海域中国枪乌贼的资源量波动较大,虽然有时具有较高的平均渔获尾数,但渔获个体较小,很难形成大规模渔汛。这种变化除了受人为统计因素的影响外,与捕捞技术的提高、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够所造成捕捞过度致使资源量受到影响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种渔业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这一资源的永续利用。中国枪乌贼是一年生种类,是由当年生的补充群体进行生命活动,其补充群体的数量变动首先取决于产卵亲体的数量、卵子的数量以及幼体的成活率。单拖作业较为集中的海区,多数是中国枪乌贼产卵和索饵的场所,拖网作业捕捞其亲体和卵的数量多,较为严重地破坏了中国枪乌贼的栖息和产卵环境,直接影响了其资源量的补充,这就要求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对产卵亲体的合理捕捞、产卵场的保护、幼体的养护以及对单拖作业船数量的限制。根据中国枪乌贼的趋光性,可适度推广灯光诱钓和灯光鱿鱼敷网作业[7,16],从而避免对幼体的捕捞。春夏两季是中国枪乌贼的主要产卵期,在此期间应设立禁渔期或控制捕捞规模。这样可以保护补充群体、增加资源数量、更有效地开发利用该海区的中国枪乌贼资源,提高利用率。目前还没有形成以中国枪乌贼为主的捕捞技术,应加强科技力量投入,加大对专门作业网具、捕捞技术的研究力度,以及对渔场、渔期、渔业生物学和鱼发规律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董正之. 中国动物志 软体动物门 头足纲[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 董正之. 世界大洋经济头足类生物学[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 贾晓平,李永振,李纯厚,等. 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20-528.
  [4] 王友喜. 东海南部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特性[J]. 海洋渔业, 2002,24(4):169-172.
  [5] 唐启升. 中国专属经济区海洋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 黄梓荣. 南海北部陆架区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分布[J]. 南方水产,2008,4(5):1-7.
  [7] 张壮丽,叶孙忠,洪明进,等.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国枪乌贼生物学特性研究[J]. 福建水产,2008(1):1-5.
  [8] 宋海棠,丁天明,徐开达. 东海剑尖枪乌贼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性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2):115-118.
  [9] 江艳娥,林昭进,黄梓荣. 南海北部大陆架区渔业生物多样性研究[J]. 南方水产,2009,5(5):32-37.
  [10] 李成林,张艳萍,赵斌,等. 胶州湾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与季节变化的调查研究[J]. 渔业科学进展,2009,30(3):62-67.
  [11] LEE K T,WANG K Y,LIAO C H. Studies on the maturation of swordtip squid(Photololigo edulis) in the waters off northeastern Taiwan[A]. Program and abstracts 2002 Fisheries Society of Taiwan annual meeting[C]. The Fisheries Society of Taiwan,2002.
  [12] LIAO C H,LIU T Y,HUNG C Y. Morphometric variation between the swordtip (Photololigo edulis) and mitre (P. chinensis) squids in the waters off Taiwan[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18(3):405-412.
  [13] WANG K Y,LEE K T,LIAO C H. Age, growth and maturation of swordtip squid(Photololigo edulis) in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18(1):99-105.
  [14] 丁天明,宋海棠. 东海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征[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9(4):371-374.
  [15] 张秋华,程家骅,徐汉祥,等. 东海区渔业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7-58.
  [16] 洪明进. 福建光诱鱿鱼敷网生产情况和渔获组成调查研究报告[J]. 福建水产,2002(2):28-3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