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苏州青梅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_苏州青梅
 

苏州青梅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_苏州青梅

发布时间:2019-02-22 04:35:21 影响了:

  1 产业现状      苏州青梅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光福、西山、东山,果农经验丰富,20世纪80-90年代曾是主要的外贸农产品。苏州梅子曾出现过两个高峰期,1993年和1998年,梅子卖到了每千克4.6元,旺销势头让果农们喜出望外,遂开始大力种植梅树,面积最多时达到约2000公顷。然而梅子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近几年每千克只卖到0.4~0.6元,生产规模明显萎缩,目前面积666.7公顷左右。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梅子过去主要以初级加工品盐渍梅出口日本,外贸依存度较高,近几年由于日本进口量减少,加上内销梅制品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梅果原料需求量骤减。严重影响了青梅产业的发展。为扭转青梅效益每况愈下的局面,由地方政府搭台办理了多届梅花节活动,如苏州太湖梅花节自1997年举办以来,已有数千万中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休闲,2005年梅花节更加突出梅文化和参与性,不仅有舞龙舞狮、打莲香、蚌舞等吴地民俗风情表演,并举办“苏州太湖风情书画摄影展”等,在西山赏梅区,还举办“认养果树,结农家亲眷”大型爱心活动,平时可在果农指导下携家人参与果树管理,采收的果子归认养人所有,通过这一梅子文化观光休闲项目的建设,提升了苏州青梅的知名度。
  
  2 振兴策略
  
  充分发挥苏州青梅产业的区域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用历史文化的内涵、产业化的经营、市场化思维、科学化的手段,递过树种品种改良,适当减少青梅面积,改进技术,提升品质,开发新产品;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创立知名品牌,构建生产、加工、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青梅产业体系。
  
  3 发展构思
  
  3.1 配合生态、休闲农业建设发展观光旅游业
  于主要旅游线路两旁适度形成梅树带状种植,并于适当地点发展可休闲的梅园,扩大推广梅花节活动。悠久的梅子种植历史使苏州形成了著名的梅乡景色,近年来苏州的梅子观光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如前几年西山镇政府将林屋洞周边的13.3公顷梅林统一租赁,租期为1O年,涉及200多户果农,政府支付给果农每年每667平方米500元的租金:而地面上的梅树则由政府买断。每667平方米一次性补偿5000元,租赁、买断费总计为200万元左右,委托林屋洞景区统一管理、经营。统一调整结构、改良品种,既保护了梅林资源,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果农的利益,在每年的梅花节上做足了观赏经济。近年来,西山镇大打“梅花牌”,一年一度的“太湖梅花节”已成为苏州的一个知名旅游品牌,每年吸引数十万中外游客。苏州是一个园林化的城市,因此苏州的青梅产业要走生产、生态相结合的立体开发之路,和苏州的旅游结合起来,突出梅与其它果品的不同,青梅的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搞好规划,产业起来了。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效益也就出来了。
  
  3.2 开发各种梅的新加工产品
  随着果梅保健意识深入民心,人们对果梅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糖高盐的东西慢慢没有人吃了,目前苏州的梅制品主要是梅蜜饯(话梅)和糖青梅,另有少量的梅汁饮料,梅酒则是罕见,由于产品种类单一,造成可消费的群体减少。消费大国日本果梅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如调味梅干、梅丹、梅糖、梅醋、梅酱、梅酒、梅昆布、甘露梅、梅稀饭、调味梅肉等30多种,在众多的产品之中,销售量最大的是调味梅干和梅酒。在开发梅子加工新产品时要注意各类梅制品对原料的口感、大小和光洁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梅酒,所用的梅果不能有苦涩味,而且采收要适期,太早、太晚对梅酒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原料制作不同的产品,如梅酱、梅肉可以采用整齐度差些的梅果或其他制品的下脚料制作,而脆梅对果实的大小、色泽却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制作的第一步就要对原料进行筛选。不同原料所制作的产品售价明显不同,如梅酱,用完整的梅果制作的价格要比用下脚料制作的高出1倍多、但从外观上看不出有何差异。制作梅制品时还可加入一些比较特殊的材料,如紫苏,因为紫苏是红色的,有很浓的香气,可将青梅果染成红色,或直接用其叶子和梅果一起制成甘露梅,或在梅酱中加入,提高其口味,这样产品很受欢迎。
  
  3.3 推广无公害青梅生产技术,提高青梅质量
  近年来,梅子的收购价每千克0.4-0.6元还少有人问津,每667平方米年收入仅200元左右,果贱伤农,果农对梅树疏于管理,有的果农甚至萌生了砍树的想法,严重影响青梅的质量和产量。另外,2005年2月以来,日本及欧盟先后重新制定了青梅进口农药残留检验标准,从原来的检测6项指标提高到40多项,从原来部分批次抽检到实行每批必检,这些措施加剧了中国青梅的出口难度。因此对保留下来的青梅在生产过程中要实行高品质无公害栽培技术,主要是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根据不同加工用途合理采收,在采后加强分级。提高质量,提高效益。
  
  3.4 引进优良新品种,使品种多样化
  一方面引进各种加工梅、观花梅、鲜果梅品种,另一方面改接与青梅亲缘关系相近的杏、李优良品种,减少青梅的面积。优化树种、品种结构。如江苏省太湖常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前几年引进的杏与梅的杂交品种,具有父母本的双重特性,外观像梅,果核似杏,需冷量低、抗性好,果个特大,平均单果重120克,最大的250克,可溶性固形物12%,颜色金黄艳丽,外观十分诱人。风味浓甜,一般青梅改接后第2年可试果,5月上、中旬成熟,正处于梅子收完后的水果淡季,市场销路极佳,因此可适当改接一些青梅园。
  
  3.5 成立青梅专业合作组织,创建品牌
  在政府引导下,建立青梅专业合作组织。实行行业管理,通过协会组织果农进行市场化生产,统一销售,创立名牌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协会增加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协会会员“传、帮、带”推广青梅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果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