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武汉传媒学院2017学费 传媒信息服务创新
 

武汉传媒学院2017学费 传媒信息服务创新

发布时间:2019-04-02 05:41:36 影响了:

  当今社会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全方位、开放性、电子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传媒集团信息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也应向开放型、主动型、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应从媒体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出发,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各种报纸书刊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使资源利用取得最大效益。
  一、新形势下传媒单位信息服务工作的新特征
  传统意义上,传媒集团的信息服务中心是对现有馆藏图书、期刊杂志实现图书的科学管理和分配,编目、典藏、流通、阅览、统计分析,建立图书资料信息发布系统。新形势下,要实现基于传媒集团局域网的WEB查询、网上预约、网上续借、网上挂失等一体化科学管理方法,并逐步向数字化图书馆过渡,主要呈现出两个新特征:
  1.定位服务。新形势下,传媒单位的信息服务中心是新闻传媒集团内部高效而专业的新闻信息咨询服务部,其功能定位是传媒单位内部数字化的“新闻资料库”、“百科书库”、“史料库”和“情报库”。传媒单位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始终要围绕着新闻工作来做,目的就是为采编服务,为版面服务。新闻采编人员在采编过程中通常需要到图书资料部门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核实数据,引经据典,以保证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深度,增强可读性。所以,信息服务中心除了为读者提供传统的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等服务外,主要应针对采编人员的需要来进行收集、整理、制作各类新闻专业信息,编制为新闻专业服务的目录索引、文献索引数据,为新闻报道增加丰富内容,为新闻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2.创新服务。图书室服务的内涵并不单单是指为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而开展的各项工作,还应包括图书室的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环境,以及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面对读者需求的变化,图书室应更新观念。先进的服务观念是创新的基础。信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只有积极推崇读者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致力改进服务质量,建立以读者满意为核心的服务,才能充分发挥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理解的亲密关系,把为读者服务工作无缺陷作为一种创新服务理念,使图书室读者服务工作达到一种最佳境界。
  二、新形势下传媒单位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发展
  21世纪以来,媒体信息服务中心为在网络时代争取一席之地,已逐步形成了成熟的新闻信息资料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及其运行平台。
  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主要的四报(湖北日报、楚在都市报、楚天金报、农村新报)的新闻数据,现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闻资料信息数据库,同时也实现了现有报刊的即时数字化。集团每天出版的所有报刊,由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把每一篇图文检索、拆分、标注、归类,生成数据库,实现数字化管理;而且可以通过信息仓储技术,将报纸版面转变成图文并茂的界面,实现报纸版面真实在线,不但可以显示原图,还可以对图片做放大、缩小、左右旋转等处理,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同时还能实现重复发排,为再造历史版面创造了条件。
  其次是内部信息网成为传媒单位内部新闻网络运行平台,已是一种常态。还是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例,编辑部日常运行和长远发展涉及到的内容,内部信息网上均有对应频道或栏目,如“总编辑评报”、“编辑部吹风”、“外地看湖北”、“国内外媒体动态”、“当年今日”、《传媒天地》、《传媒动态》、《采编手记》等。信息服务中心负责对这些方面的文献信息进行整理和重组,保留相对重要的文章,介绍其内容,提炼核心观点及创新成分,通过深加工和重组,将大量分散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可用的知识,最后依托网络平台,及时发布。采编人员可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我们编选的新闻资料信息,这对采编人员的新闻报道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第三,在健全数字化、网络化新闻资料信息系统,实行传统书刊和数字化书刊并行的同时,传媒单位信息服务还扩展到手机数字报和电子阅报栏。前者实现了包括数据库、媒体、人与人之间的聚合服务,实现包括人工服务与数字服务、大众服务与个性化服务、公益性服务与增值服务等聚合服务,更加快捷方便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后者的应用,使读者只需用手在显示屏上轻轻一点,当日报纸内容尽在眼底。展现形式包括视频、图片、文字滚动、触动按钮等,具有快速方便、覆盖面广、画面清晰、实时传输、互动性强的特点,是一种新的舆论传播渠道,也是媒体服务的一种延伸。
  将来,传媒单位信息服务工作会向“全媒体”发展。在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前提下,在多种媒体传播手段基础之上,进行媒介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这就是全媒体。它通过提供纸媒、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类、多方式、多层次的传播形态,使受众获得海量、实时、快速的媒体体验。
  例如我国上海2010年世博会前夕,上海媒体创办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亮相街头,读者可以全自助式办理证件、查询目录、借书、还书、续借、预约等。这是媒体单位向全媒体形态转型的一种积极探索。信息服务中心在实现物联网应用后,服务将全面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物理图书服务与数字图书服务将进入协调发展的全媒体时代。
  三、新形势下传媒单位信息服务工作的创新初探
  传媒单位信息服务中心工作成败的核心和关键,是要落实到图书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关系上,即人是决定因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这个工作:
  1.信息服务,以人为本。要将馆藏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有序化,创造出有价值的知识,必须通过图书工作人员艰苦的劳动。图书工作人员的文化层次、价值观、经验、技能等认知结构隐性知识资源非常重要,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每个图书工作人员隐性知识资源的发挥。另一方面,支持图书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样才能充分释放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此,才能从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最终实现图书室的服务价值。
  2.个性化服务。要树立创新意识,更新观念,做到服务多样化。有情报信息、网络信息、多媒体信息等服务,还要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和满足个别读者所需的文献信息、事实和数据、动态信息、综述信息等。学会换位思考,多从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倾听读者的心声,及时反馈给信息服务中心的管理者,由“书本位”向“人本位”转变,以人为本,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工作中处处体现出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3.服务方式创新。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的“硬件”和“软件”都要抓。前者是指信息服务中心在外观造型、功能设计、室内装饰、设置布局等方面都应该体现舒适、美观、得体的特点,以尽可能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前提,并能实行“藏、借、阅、管一体化”模式,采用“一卡通”的系统管理,方便读者。后者是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来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提高综合能力,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技术手段创新。如利用Web技术,构建互动式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再如,利用各种成熟软件挖掘和分析读者结构、阅读偏好等,改进与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将所有的读者评论自动汇总为数据库,通过匹配算法进行自动分析与归纳,提供更多读者参考使用。也可以利用Web2.0技术,聘请专家解答读者问题,后续读者不仅可阅读前面读者提问,还可以阅读专家解答,等等。
  参考文献:
  [1]李诗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策略》,《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6年5月
  [2]刘厚田:《传媒单位新闻资料数据库建设初探》,《情报资料工作》2008年增刊
  [3]常唯:《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研究所信息服务新模式》,《图书情报知识》2006年2月
  [4]张芳宁:《“全媒体”视野下图书馆服务的未来》,《图书资料工作》2011年4月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