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致十岁女儿的一封信 [7岁女儿心事重,怎么办?]
 

致十岁女儿的一封信 [7岁女儿心事重,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6-11 11:06:37 影响了:

  宝宝像“墙头草”,怎么办?  山东聊城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两岁了,由农村的公婆带。我和先生每周去看他一次,看到不良习惯,就批评他,但却因为宠爱他的爷爷奶奶在场,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儿子喜欢“告状”,像“墙头草”,我担心长期如此对孩子人格培养不利。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答:隔代教育有其优势的一面,但隔代教育重物质轻精神、重感情轻理智、重静轻动,同时祖辈、父辈教育理念不一致,容易引起亲子感情隔阂。这位家长遇到的,正是隔代教育中的普遍问题:孩子与父母“不亲”,哪边对孩子“有利”,他就倒向哪一边。
  建议:
  1、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父辈要主动与祖辈加强交流,想方设法引导祖辈加强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尽力与祖辈达成教育思想上的一致。特别是在对孩子习惯培养和道德教育方面,必须达成一致。如果确实无法达成一致,则父母要克服困难,以“三世同堂”的方式,坚持与孩子住在一起。
  2、克服以物质换感情。隔代教育现状下,父母因长时间没和孩子在一起,容易以物质“引诱”孩子亲近自己。父母给孩子丰厚的物质保障无可厚非,但切忌以物质换感情。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只要不是深层次的感情隔阂,可以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培养。但如果走上物质换感情的方向,则可能对孩子成长不利。
  3、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不少家长在处理孩子与事业的问题上徘徊,难以抉择。家长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所取舍,尽量多陪陪孩子,特别是不与孩子一起住的情况下,要坚持多看望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出门玩耍等,丰富与孩子的交流渠道及方式,实现亲子情感互动。另外,在隔代教育中,父母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善于肯定和鼓励。不少家长长期不与孩子在一起,而一见到孩子,看到的又都是缺点,不是批评就是指责和要求,导致孩子与父母不亲,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7岁女儿心事重,怎么办?
  江苏镇江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女儿7岁,上一年级。这学期开始,因为一些小事,比如掉了块橡皮,衣服弄脏了等,她总会反复地问怎么办,睡觉前、起床时、吃饭时都问来问去,要不就哭。为此,我和她讲了很多道理,也严厉教育了她,甚至打了屁股,可一点效果都没有。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答:适度的焦虑对孩子成长是好事,他们会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获得更大进步。但像你女儿这样为些许小事就反复追问,哭闹不已,就有些过了。从你陈述的情况看,你对孩子比较严厉,而这可能是引起孩子焦虑的主要原因。
  建议:
  1、改善亲子沟通方式。家长“和她讲了很多道理”,甚至“打了屁股”,但问题依然,说明这些沟通方式无效。与孩子沟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重视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正常表述时要积极关注;当孩子哭闹时,可以不再关注,冷处理;一旦孩子不哭就再度关注。这里的关注不是指急切地强迫孩子说出感受,而需要耐心观察和潜移默化的引导交谈。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关注,有利于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的建立。另外,当孩子确有困难时,要帮助孩子一起克服。比如当孩子因为衣服脏了而哭泣,家长可以陪着她一起难过一会儿,然后和孩子一起将衣服洗干净,用行动证明衣服脏了点儿,洗一洗就没事了。
  2、接受和淡化孩子的表现。在解决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家长需要接受孩子的不足,淡化孩子的问题。“孩子往往会向家长不希望的方向发展”,其原因是:一旦孩子出现一些家长不希望的言行,家长就会高度关注,结果孩子因“不当”言行得到了关注,而这是孩子需要的(孩子行为问题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为了获得关注),因此,强化了孩子的“不当”行为。孩子在不同的成长发展阶段,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随着孩子的成长,问题也逐步改变和消失。问题并未严重到需要干预的程度,不建议家长过度关注。
  (作者系淮安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特聘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