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论古代举重活动的表演性和娱乐性】举重表演
 

【论古代举重活动的表演性和娱乐性】举重表演

发布时间:2019-06-13 04:06:05 影响了:

  内容摘要:笔者通过大量文献和图像资料论证了古代举重活动的表演性和娱乐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看上去很像举重活动的画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对这些画面的定名应该慎重。  关键词:举重活动;表演性;娱乐性;定名
  中图分类号:K8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2)03-0023-04
  About the Performance and Entertainment
  Elements of Ancient Weightlifting Activities
  Also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me Scenes from Dunhuang
  Caves and the Binglingsi Grottoes
  HU Tongqing
  (Editorial Department, Dunhuang Academy,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erformance and entertainment elements of ancient weightlifting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many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images, and then analyzes some scenes that look much like weightlifting.
  Keywords: Weightlifting; Performance elements; Entertainment elements; Identification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举重是最能体现人的力量的活动,而力量则是古代的生产和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以人力和畜力为动力的生产活动中,谁的力量大,谁就能生产出更多的农作物。在战争中,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力量的大小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古代评价或赞颂一个人,经常说其能够力举什么重物。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感叹自己有一身神力能拔举起一座大山,却落得“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凄惨境况[1]。甚至连儒家之祖孔子也是力大无比,据《列子·说符》记载:“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2]“拓”,举也,说孔子的力气大得可以举起重逾千斤的城门大闩。《左传·襄公十年》也记载,“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3]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也是一个大力士,在鲁国军队攻打偪阳城的一次战斗中,用双手奋力托起沉重的悬门(城闩),使已经入城被围的鲁军安全撤出。由此也可以看到举重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换一个角度来看,举鼎、举石狮等活动则是古代极具表演性的项目。《史记·项羽本纪》上便说“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1]296。“扛”即“举”,“扛鼎”就是“举鼎”。按《说文》的解释,扛鼎就是“横关对举”,即是在两个鼎耳之间穿一根杠子,两个人把它抬起来;而一个人扛鼎,就是手提横杠把鼎举起来。举鼎虽然也是一种锻炼臂力的运动方式,但实际上是一种表演形式,其目的是通过举重物展示自己的力量。据《史记·秦本纪》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4]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武王举鼎成癖,其手下的大力士都因此而做了大官。一次,他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鼎,不料被鼎掉下来砸断了膝盖骨,并因此而死,孟说全家也为此遭诛杀。秦武王与手下的官员练习和比赛举鼎,显然具有表演和娱乐的成分。
  汉代的百戏中,也有举重的项目,如张衡《西京赋》记载:“大驾幸乎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攒珍宝之玩好,纷瑰丽以奓(奢)靡。临迥望之广场,程角觝之妙戏。乌获扛鼎,都卢寻橦,冲狭燕濯,胸突铦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索上而相逢。”[5]“扛鼎”与“角抵(觝)”、“寻橦”、“跳丸”、“走索”等项目并列于丰富多彩的百戏节目之中,更是体现了举重活动的表演性和娱乐性。
  举鼎是秦汉时期主要的举重方式,因为鼎是当时最常用的器物,虽然沉重但容易抓握,适合训练也最能显示举者的能力。另一种常用的举重物则是前面提到的关城门用的又大又重的门栓。在古代,人们把这种举重活动称为“翘关”或“拓关”、“举关”。武则天时期,还将“翘关”列为武举的考试项目,如《新唐书·选举制》记载:“长安二年(702),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翘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负重者,负米五斛,行二十步,皆为中第,亦以乡饮酒礼送兵部。”[6]唐以后,举重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到了宋代,出现了石制的举重器械和新的举重形式,如举石球、石狮、石担、石锁和掇石墩等。明、清两代进行武举的力量科目考试时,便用掇石墩替代了唐代的翘关。掇石墩时用的石制器具两端有扣手,并分别有200斤、250斤和300斤三种重量,对举石的规定是“石必离地一尺”,“自膝至腹及负石以走”[7]。
  最早的举重形象可见于1999年在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出土的百戏俑,这批陶俑有的像持竿者,有的像摔跤者,其中有一身像是扛鼎者。其中像扛鼎者的3号俑头部缺失,为站立状,上身裸露,下着短裙,左脚前迈,左臂下垂,左手紧扣于腰带上,右臂上举,挺胸鼓肚(图版26){1}。另外,从同一个坑中还出土了一件大铜鼎,有专家认为“此鼎是有意放在百戏俑坑棚木层以上的填土中……作为扛鼎的象征”,由此推测这是一身举鼎的力士。尤为重要的是,这身陶俑和其他从事寻橦、丸剑等杂技活动的百戏俑在一起,可见当时的举鼎活动确实具有表演和娱乐性质,与张衡《西京赋》中的记载也完全吻合[8]。
  另外,现藏徐州博物馆的一块汉画像石“七力士图”,图像中共绘有七人,左二人手持兵器共同搏虎:第三人弓步蹲身作拔树状:第四人手握一只死兽的尾巴,把庞大的兽背在身上;第五人双手执鼎耳,把鼎翻举过头顶;第六人双手抱一幼鹿:第七人手中持一环状物。其中第五人为举鼎者,是毫无疑问的(图版27){2}。这幅图我们虽然不能确定其娱乐性,但从展示力量的角度来看,其表演性还是存在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