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陈颖青:创造专注阅读的情境|创造问题情境的核心
 

陈颖青:创造专注阅读的情境|创造问题情境的核心

发布时间:2019-06-13 04:28:51 影响了:

  作为一名从事传统出版二十几年的资深老编,陈颖青一直关注电子出版的发展,他所在的城邦出版集团是台湾数字出版的领军者;他主持“数位内容推进实验室”,与同业分享自己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实践与心得;他带领台湾猫头鹰出版社尝试图鉴书的线上版本测试。
  多年的编辑经验与对IT技术的了解,使得陈颖青对电子阅读体验的看法,一针见血。
  Interview 对话 书香两岸×陈颖青
  书香:您如何评价Kindle的阅读体验?
  陈:Kindle(针对6寸版)的问题是版面太小,每一页能够容纳的中文字数不够多。这种情况下,读得最舒服的是小说,因为顺着情节一路往下翻就可以了。非文学类的书则比较辛苦,阅读非文学类的书的时候需要交互参照,当一页的内容太少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费力,它失去我在纸本书上前后来回参照的那种自由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翻页速度太慢,而且也没办法精确定位到某一页。
  书香:您说Kindle的版面太小,很多人都是在移设备比如手机上看电子书。
  陈:没错,但是大多数人在手机上阅读的是小说。行动装置在读流水行情节的书是没问题的。可是依照我自己的经验,即使是在6寸(已经比手机大)的屏幕上,当要阅读需要前后参照,需要把大脑中从一字一句里头拉出来思考的书的时候,小荧幕确实会对阅读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太频繁翻页也是问题,可是问题不只是太频繁翻页而已。
  回到文本对读者的意义
  书香:您如何看待做成单只App的,声色光影都有的电子书?
  陈:文字有自己的威力,哪怕变成数位化的版本,有些内容仍是要让你专注于作者所构筑的想象世界里。如果把想象具体化(音效一定会带有感情),以为加了音效、动画是对内容的加值,那可能是对文字的力量的一种误会。有一些文字,你让它很单纯地用文字表现,它的威力就在里面。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电子化是没有必要的,在解释某些特定的议题、知识,动画、音效、互动等电子化的特色,是有助于更形象地理解。上个礼拜我看到一个动画片,讲汽车轮子的差速器。用文字讲解这个概念非常的抽象,如果配上一个动画,可以省掉几千字的说明,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那就应该要有动画,这就是数位化优势的体现。所以还是要看内容本身。
  书香:目前您接触到的电子书的设计,有哪些具有某种创新?
  陈:一本纸本《圣经》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要么从头读到尾,要么挑经文的章节看解释。可是如果到西方的《圣经》专卖店,你会看到不同版本,不同译本,适合各种情景使用的《圣经》版本,还有各种“每日读经计划”。我现在看到《圣经》的App,有纯文本阅读模式;可以安排“每日读经计划”;也可以有不同的注释版本;还可以有情景阅读模式。过去一整个《圣经》专卖店完成的事情,一只App就全部具有了,因为充分运用了数位化所能提供的便利、工具和能力。
  可是我还是要强调,并不是所有书都要学习《圣经》的App,要学习的是,如何掌握数位的能力去回应纸本时代的读者需求。比如“情景阅读”在《圣经》的App里头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应用。目前在制作电子书上,最需要我们思考的,应该是数位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所有内容都要变成电子书。
  数位时代使得内容一页一页固定呈现的方式不再存在,因为荧幕很活,现在要重新想的事情是,回到文本对读者的意义。意义如果是希望从头看到尾,那么一页一页的电子书是很棒的解决方案;意义如果是我要用最快的时间找到想要的答案,这个时候就应该是一个运用,就好像电子化的字典。不管是编辑从事数位出版,还是程序人员在做电子书,都应该理解:复制翻页并不是必然的真理,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联到底是什么才是最重要。
  无论物理特性如何,阅读的本质是专注
  书香:电子书的良好阅读体验,需要哪些基本要素?
  陈:纸本书和电子阅读之间有一个很大的鸿沟,这个鸿沟并不是说电子化可以用各种花俏的动态,而是纸本是死的,在纸本上面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翻开下一页,再翻下一页,因为这样,阅读的时候可以很专注地进入作者希望你进入的他所构筑的世界,在这样的阅读里,阅读者可以有很大的收获。但是专注进入文本到目前为止,很多做电子书的人,不管他是做软体还是做硬体,都常常忽略。他们都觉得既然我要做电子书,那书里就要有这个有那个,却从来没有人认真地去想,如何让读者专注于长篇阅读。
  所有的物理特色都要满足一件事,使用者的需求。读者在读书的时候需要把大脑很专注地放进情节里头,不被干扰。不被干扰这件事情在网络世界是办不到的。你用手机、用平板装置看书,所有的讯息都在提醒你,“快看我,快看我”。也因为这样,线上世界的阅读,可以很轻易地跳到完全不相关的另一个领域,你很容易变成左顾右盼、四处张望的人,可是这在读纸张书的时候,是一个错误的方法,读纸张书要求的是专注。
  我觉得现在做书的人,不管是纸张书还是电子书,不管是做硬体、软体还是做内容,很多人花太多力气在考虑媒体的表现、媒介的能力、媒介的物理特性,这些应该考虑,但是更深一层的目的,应该要用什么样的情景去读书,考虑得都不太深。
  书香:按照您的说法,这是电子阅读天生的缺陷。
  陈:对阅读载具而言,多功能如果可以协助好的阅读体验和创造适合的阅读情景,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
  电子书的知识穿透力很强
  书香:电子书用什么来强调它与纸本书不同的特色?
  陈:行动,随时随地搜得到内容。前几个月我看到《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的电子书现象,以前美国人逢年过节是送书给小朋友做礼物,现在是送机器,Kindle或者iPad。《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那些收到Kindle的小朋友怎么使用那台机器。很多小朋友拿到机器后第一件事,就是连网到Kindle Store上面下载0元的公版书,然后他们发现原来书的世界那么棒,有那么多的书可以读。这件事情如果在纸书时代会怎么样?要等到父母有空了,带他们到图书馆,才会发现这件事。现在不用了,只要有一台机器,他自己就能去下载公版书,当他越来越不满足公版书后,就会开始付费买书。
  所以我的意思是说,纯粹从物理、从工学的条件去描述这两种媒介,可能不太完整,必须把整个的使用体验都放进来。从小去接触更多的书,更好的内容,这是这台机器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很多人说机器是对穷苦人家的限制,网络上有人画出Kindle的降价曲线,宣称一年后它会变成0元。我觉得很有可能,就像现在手机会有0元方案一样,他们可以不需通过销售硬体来回收成本,可以捆绑其他的方式。
  硬体一路往这个方向发展,再加上它有能力存取过去你要实际到书店和图书馆才会接触到的文本,它接触知识的穿透力太强了,这是我觉得这个机器和纸本之间最重要的区隔。其他的光学变化的表现,或者是物理条件的改变,那些虽然也很重要,但是那是肉眼看得到的,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反而更需要我们花力气去思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