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历史教学功能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历史教学功能

发布时间:2019-06-13 04:31:26 影响了: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人才的产生关键在于教育。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或群体)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新的改进方案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创新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三个方面。其中,创新思维是关键。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独特优势。
  一、历史教材为培养创新思维提供了平台
  首先,在历史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创新教育素材。例如张衡、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詹天佑等都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这些人物,学生可以了解这些人物的创新能力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创新动力、条件和环境如何,再对比自己缺少了他们身上的哪些创新因素,如何具有他们身上的创新因素。其次,按新课程要求所编的教材,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应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多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多给学生动手、参观的机会。比如:在讲述中国人类起源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就会自然联想起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
  三、质疑设问.启迪创新思维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多角度思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前提,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质疑,敢于求异。在设问时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让学生思考、讨论。
  四、适时评价,开发创新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能使人愉快,使人快活,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和发问,及时捕获准确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教师应作出恰当的评价,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表扬或赞许,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积极强化:即使学生的回答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也应该在恰如其分地批评或否定之后引导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探究问题的实质。真心实意地表扬学生、赞美学生,学生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和回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学生。
  五、打破传统思维定势。
  培养思维灵活性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在历史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并用,力求求异求新。应提倡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六、训练左右脑协同活动,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主要处理言语信息,是抽象思维、聚合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右脑主要处理表象信息,是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中枢,主管形象记忆、图形识别、空间关系和运动、音乐、舞蹈等活动。从创新思维产生的过程来看,在创造性的“灵感”产生期间,主要是右脑在发挥作用。但要将创造性的“灵感”加以分析和整理,就必须依赖于左脑的抽象思维。
  培养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改革教法、坚持创新,充分利用新教材这个“活动”的舞台,不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一批批具备创新素质的新时代中学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