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的瞬间奇变来迁移人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大全
 

抓住语文课堂教学的瞬间奇变来迁移人生: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大全

发布时间:2019-06-14 03:48:42 影响了:

  【摘要】在这个生成的过程中,可能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都是那么有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抓住这个瞬间,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用细节的知识来迁移如何做人和做事。
  【关键词】课堂情境 细节 迁移 奇变
  人总是容易并愿意保留令人愉快的记忆,而希望抹掉令人不快的记忆。愉快的心境来自于学习者主动探索事物时所产生的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油然而生的。学生产生了愉快的心境,便会有利于知识的习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调动活跃思维,使其从多方位思考问题,并辅以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最终激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变,课堂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教师自身也在变。因此,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教材,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我们在平时课堂中不断去抓住每个细节来展开就是一个灵活的体系。
  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活的教育资源,努力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去栽培它,扶植它,让擦出的火花熊熊地燃烧起来。
  一次作文课,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写作文,只听见笔尖与纸摩擦所发出的“沙沙”声。我看到有几位同学写作文不加标点或少写标点,正想提醒他们。忽然,学生插在电源插座上充电电池爆炸了,一个学生大声的说:“老师爆炸了!”学生们都心惊胆战地哗然起来,这时我说大家不要怕,我听懂了他的意思,是电池爆炸了,大家这时才惊魂稍定(他们不约而同地向墙上看去)。从语法上讲,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主语省略,可我还是忍不住回了一句:“老师没有爆炸!”这下可好,人声鼎沸的冲击波在教室内迅速扩散。大家都模仿着这位男孩的声音说着“老师爆炸了!”再看那学生,面露羞赧之色,我忙着安慰,连声说:“没关系的,老师知道你的意思”。过了许久,等他稍稍平静,我问她:“你知道这句话为什么会产生歧义吗?”“没加上‘电池’两个字”,他羞怯地答道。我继续问:“即使没有‘电池’这两个字,大家也都明白,关键问题不在此,你们能想到在哪吗?”思维敏捷的学生喊了出来:“应该加上一个逗号!”其他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借着这个恰当的时机,我最后补充道:“对啊,把‘老师,爆炸了!’说成‘老师爆炸了!’,爆炸的对象就完全变了。关键就是句子的停顿!这个逗号可不能少啊!”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细节,如果我们不去抓住的话就会出现很大的漏洞,细节决定成败,一堂课不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用知识来迁移如何做人和做事。
  我想起了开学以来对他们写作缺少标点的致命弱点的一再强调,也想起为了说明标点的重要而举的无数例子,更想起自己因他们屡教不改而不知如何是好。原来,解药就在身边。我马上请每位同学检查自己的作文,然后同桌检查,看哪儿是否漏了标点。这次,同学们检查得可仔细了,很多同学脸上露出了微笑。此刻,我心中暗喜,还有比这个故事更能生动地说明一个道理吗?这个小小的意外,让同学们改掉了遗漏标点的习惯。
  叶澜教授曾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新课程教学的课堂,教师掌控其教学的进程,还需要有学生的积极配合,预测可能出现的教学情境,游刃有余地进行授课。
  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力、极具个性的生命体。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而正是这样的课堂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在这个生成的过程中,可能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都是那么有价值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抓住这个瞬间,将这些问题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
  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中职学校专业课的教学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寻求新突破,就要围绕构建理想课堂、充分研究学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改革教学手段、拓展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只要抓住课堂中的每个细节就能展开很多的奇迹。
  参考文献
  [1] 肖锋.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工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11.
  [2] 朱水萍.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误区及变革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
  [3] 王允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