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手机文化建设]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手机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06-26 03:55:14 影响了:

  摘 要:手机文化作为一种校园亚文化形态,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与行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高校应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理念上,以主流文化为引领,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对不同文化价值冲突加以整合,基于“手机——网络”双向互动的技术支持,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起探寻应对策略,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手机文化,达到两种文化的共赢共生;在内容上,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层面丰富高校手机文化内涵,引领手机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大学生; 手机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82-03
  具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媒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了手机与文化、手机与社会生活的融合。手机文化是一种通过手机的各种功能而对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的亚文化。[1]处在时尚前沿的青年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通过手机传递信息、拍照摄像、上网聊天、玩游戏、发微博、听音乐等等尽享信息时代生活的无穷乐趣。手机文化作为一种校园亚文化形态,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与行为,其强大的沟通功能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供了条件。然而不可否认地是,这种文化现象也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手机文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击
  在手机文化流行并与网络文化互联互通的背景下,手机文化的自主性、隐蔽性和快捷性特点,以及网络文化的自由性、多元性、全球性特点相互交织,使得网络中的一些非主流思想,甚至是低俗的、虚假的、有碍国家安全的信息通过手机传播给广大受众学生。而个别学生又将一些不良信息通过网络、手机转发或放大至其他学生群体,产生群体效应甚至群体事件。大学生长期受到手机文化的影响,缺乏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缺乏社会责任感,部分大学生失去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冲击,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倾向,行为准则和是非判断能力缺失。
  2.手机文化挑战大学学风建设
  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各高校全力加强学风建设的背景下,手机文化的盛行却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形成挑战。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率为96.1%。[2]学生使用手机的用途多为接打电话、短信聊天、上网、游戏、看电子书等等。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不仅影响老师的授课进程和他人的听课效果,也打断了手机使用者自己的听课进度和思路。更有甚者是人在教室,而“心随机动”,完全不知道授课内容,只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另一方面,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为学生考试舞弊提供了便利。有学生利用手机短信作弊,无声互发考试答案;有学生利用手机的拍照存储功能,将考试内容存储在手机里带入考场。学校这片培养人才的神圣净土,变得不再宁静,学校的学风建设受到极大挑战。
  3.手机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一种象征,一些大学生把最时尚的手机和手机文化消费作为相互炫耀的资本,滋生了大学生盲目攀比和炫耀的心理。在大众传播和社会风尚的影响下,大学生特殊的群体生活方式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使得他们容易相互影响、模仿,对呈现在眼前的手机文化缺乏辨识力和思考,只是一味的从众心理。大学生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一些学生患上了严重的“手机上网综合症”,每隔几分钟就会摸摸手机,看看QQ留言,[3]整天沉溺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中,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手机文化建设的理念
  鉴于手机文化强大的影响力,早在2006年11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手优秀SP成立了“中国绿色手机文化建设”联盟,共同探寻手机文化发展新方向。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4]“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5]手机文化作为校园亚文化的一种形态,社会在技术层面创造绿色手机文化的同时,高校应坚守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手机文化,引领手机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1.以主流文化为引领
  主流文化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主流文化崇尚的公德、法制、秩序和社会责任感,成为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行为准则。与手机文化相比,要从文化的品性上发挥主流文化承载和传播的主体优势,强化主流文化长期积淀的精神内核,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整合功能,以紧随时代的脚步、直面世界的眼光、包容宽阔的胸怀,吸纳手机文化的积极因素,又要尊重并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手机文化习惯,提高他们的文化鉴别与选择能力。
  2.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高校校园文化体现了大学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在大学校园中,一种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文化产生的同时,无法割裂对大学精神传统和文化个性的传承。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手机文化建设,也应将校园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融入其中,将导向、激励、熏陶、凝聚、人格塑造和身心培育等价值目标作为建设核心,使高校手机文化在主流价值上融合于校园文化之中。同时,现代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具有多元内涵的复合体[6],校园文化与手机文化的内在矛盾与张力将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因。高校手机文化建设,在内容上应从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去丰富校园文化;在形式上应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现实需求去创新校园文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