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基于“三个维度”以《长相思》课堂教学内容开发为例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_长相思
 

基于“三个维度”以《长相思》课堂教学内容开发为例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_长相思

发布时间:2019-07-07 03:51:18 影响了:

  摘要:基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从六个角度将《长相思》课堂教学内容开发为:作为古典诗词来教、作为思乡性文章来教、作为语言表达的典范来教、重点体会词这种文学样式的语言特色、通过感受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色彩,理解这首词的主旨、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材料。
  关键字:“三个维度”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长相思》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系统的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根据这一课程目标开发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具体教学实践的重点所在。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课堂教学内容的多角度开发来充分地实现这一课程目标。
  一、重新认识“知识”提升学生“能力”
  “知识与能力”是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和落脚点。相比于将语文沦为“工具性”的观念,新课标“大大淡化了对系统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1] 但能力的培养却离不开知识的传授,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从语文课程的观点看,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个知识的问题,合意的能力要靠适当的知识来建构。”[2]这里的知识不同于狭隘的“系统语文知识”,而是一种广义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仅丰富学生的显性知识储存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隐性知识。
  以《长相思》为例,基本的语文知识,包括字、词以及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相关常识和作者简介;例如对词牌、词调和作者纳兰容若的生平的介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远离故乡后“身向榆关那畔行”所包含的悲凉之意。学生通过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这样的“知识”来初步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数学课堂上不是生硬的塞给学生一个现成的公式,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式的产生过程。语文的学习同样是一个排斥现成的“标准答案”的过程,而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让学生去体味文章的主旨,也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切身体验说出答案。
  以《长相思》为例,作为古典诗词来教。通过教师咏读或播放课文咏读录音让学生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音律节奏有个初步的感受;再通过学生自己的反复咏读来体会词的音律特点从而发现诗词在咏读方面的差异,通过启发学生将自己体验到的差异和特点表述出来,教师进行最后总结;作为语言表达的典范来教,重点学习词的言情性的语言特征。通过《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四个“一”的出现,不仅是音律方面的需要,更加表现了作者远离家乡时内心的孤苦,为抒发思乡之情渲染气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学生来理解这种语言表达的特点?
  过程的设计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读,包括老师读和学生读。读的对象是在整首词的基础上着重体验“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这几个排比句,重点在对“一”的体验。“山、水、风、雪”再加上一人,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脑海里将这几个意象构筑成一幅孤独凄苦的意境。再就是对比其他作品中相同语言结构来理解这种语言的表达效果。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的语言和《长相思》的语言在使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意象的排列来构筑一种孤独凄苦的离乡意境,通过这两个作品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这种语言典范在表达情思方面的特点与魅力;第二,说。学生在对这首词的朗读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对刚才所读的词的这种语言特点和体会说出来。先说《长相思》的特点,再对比说《秋思》的语言特点,找出这两篇课文语言方面的异同,甚至同学们可以分别就两篇课文中语言特点通过对话与激辩来更深入的体会;第三,交流总结。在学生个人的体验基础上让学生互相交流,针对不同的体验老师作出引导和总结,这样的话,学生就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接受这个结果。以后在遇到同样的课文之后就能够运用到这种方法来进行学习和思考。这三个设计方式其实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活动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美学特征,另一方面又紧紧地联系所教授的知识。它们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感,还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他们潜在的对话欲和其他表现欲,使他们在上每堂课时都像最优秀的戏剧演员一样,在最大限度的感情卷入和兴奋状态中,在不知不觉中吸收知识。”[3]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生,感悟生命,追求真善美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句、篇的“知识”教育,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与理解体验人生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追求真善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长相思》为例,通过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剖析,更高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审美,课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描绘的美好意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语文素养中的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内容基本上属于情感态度范畴。”[4]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儒家思想注重“家国”情思,所以古代诗词很大一部分就是对家国情思、思乡之情的抒发。就《长相思》而言,抒发家国情思的方式是运用具有强烈审美效果的“词”这种文学样式,这样,我们通过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作品所构筑的审美意境这三个维度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通过对思乡情感的体验,从而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生命的可贵有了更加深入的感悟,从而达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爱国思想的培养目标。进而达到对学生求真、向善、爱美品格的培养目的。
  四、结语
  转变对“知识”的认识,将“知识”的范围扩大而不局限于传统的字、词、句、篇的讲解,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在过程和方法的设计层面,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把舞台让给学生,老师的角色由主角转变为导演;通过发掘传统文化背后的因素,深入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品的主旨,在更高层面上达到对学生求真、向善、爱美品格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巢宗棋、雷实、陆志平主编,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7-48页
  [2]王荣生,简论制约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知识状况[J]北京:《学科教育》, 2002第10期
  [3]腾守尧,美育——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1995第2期
  [4]倪文锦,对当前语文教育的思考——与一中学老师关于语文课改的“对话”[J]贵阳: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作者简介:金忠祥(1956—),陕西紫阳人,紫阳县城关镇紫竹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课堂教学与研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