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宣传思想工作是什么 [浅谈探究式教学中若干思想误区]
 

宣传思想工作是什么 [浅谈探究式教学中若干思想误区]

发布时间:2019-07-07 04:05:24 影响了:

  摘要: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严峻挑战。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应对该挑战的一种积极尝试。从对待教师的正确态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目标三个方面阐述了探究式教学中大学生学习的若干思想误区,指出了转变大学生某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教学质量;知识的掌握;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赵岭忠(1977-),男,河南社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钱俊彦(1973-),男,浙江嵊县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高等教育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0JGA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44-02
  高等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兼顾二者。我国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给高等教育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育界对此开展了很多研究。[1-5]目前,各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着重考虑了对教师的要求,比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专业技能,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比如终生学习和以学生为本)等。[3-5]而对学生在学习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养或者认识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欠缺。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只是关注于本门课程中具体知识的学习,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很难认识到隐藏在这些知识之后更为重要的需要领悟的东西,因而就谈不上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悟性。
  在高等教育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应对现实挑战的一种积极尝试。[6-7]探究式教学又称为发现法、研究法。其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开始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了本科生中若干严重阻碍探究式教学质量提高的思想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的目标模糊、对学习方法和任课教师没有足够的信心。下文将从对待教师的正确态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目标三个方面阐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探究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探究式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态度与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看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明显、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为了讨论学生应该以何种心态对待教师,需要首先澄清下面两个现代高校常见的问题:
  问题之一:教师适应学生还是学生适应教师?
  在高校教学中,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适应不同特点的学生还是学生去适应教师?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教师能够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但这在今天的高校环境中显然是不现实的。多数高校教师很难在工作之余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和特长。再加上授课对象经常变化,让教师去适应甚至只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都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不要说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而从事针对性的教学了。因而,从现实的角度,让学生适应教师是更加合理的选择。
  问题之二:教师是学生的恩人?vs学生是教师的衣食父母?
  传统教育中,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父母赐予身体,教师则通过授业传道成就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出众的才华,因此师恩可与父母之恩相比。但这一传统目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现代教育研究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朋友和同志式的关系。这一观念颠覆了传统的师道尊严。虽然这样的改变使得学生和教师交流时地位更加平等,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一个负面的影响也随之产生了:学生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恭敬,累及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也缺乏信心,主观上产生懈怠情绪,其结果必定是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引入,高校教师的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学生(家长),因此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老师的衣食父母,教学活动中老师理应服从自己的需求。比如为了使自己容易通过考试,甚至不惜通过各种途径使授课教师降低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此类事件在笔者所在的高校中已多次发生。学生对教师缺乏恭敬心,以“老板”的心态对待教师,结果是教学质量下降,最终受损的还是学生自身。可以想象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以此心态只会造成对教师指导的轻视和探究学习的盲目。相比而言,视教师为恩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以对教师的报恩之心学习新的知识,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益的人。
  可见,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太提倡传统的师道尊严,但其中要求学生对教师具有一定的恭敬之心和感恩之心,从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上看则无疑是对学生有益的。在教师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这种恭敬心显得尤为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某些修养“不太合格”的教师面前,大学生理应为建立起一道维护自己学习不受外界事物过分影响的屏障。如果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认为“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老师只是在考验自己的自学能力,所以我要重视老师所讲授的内容”的想法,对学生而言要比认为“这个老师真差劲,他讲的东西听不听都无所谓”要好。因为后者只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心,从而轻视了对其而言可能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因此,在思想观念上,学生对每一个授课教师保持一颗恭敬之心和感恩之心,有助于彻底消除其对教师吹毛求疵、评头论足的不良倾向,从而适应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习惯,改善学习效果。
  除了对教师的恭敬和感恩之外,大学生对无数科学家的劳动成果——教科书所承载的知识——也应当保持一颗恭敬之心,对这些学者和科学家保持一颗感恩之心。很显然,如果学生认为他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或者是唾手可得的,那他就不会认真努力地学习。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教科书上的知识(定义、定理和公理)是怎么来的认识比较模糊,或者根本不会思考。既然这些知识是很多前辈科学家经过漫长时间的研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教师理应明确地把真相告诉学生,使学生有学习这样的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来之不易的观念,从而从思想上重视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无疑将有益于学生探究式学习效果的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