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推动企业结构变革的基本经济要素_财务管理的变革:以财务管理的要素结构为基础
 

推动企业结构变革的基本经济要素_财务管理的变革:以财务管理的要素结构为基础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5:57 影响了:

  【摘 要】 财务管理的要素结构主要囊括管理的目标、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以及管理的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领域都发生了许多显著变化,而财务管理的变革就主要表现在以上这些要素上,企业唯有把握好变革的总体趋势,了解要素结构的变化才能使得其财务管理更加完善,达到新的层次水平。
  【关键词】 财务管理的要素结构; 财务管理的变革; 变革趋势
  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将发生许多显著的变化,财务管理也不例外。财务管理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构成财务管理的各个要素上,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行为,包括行为的目的、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对象、行为的方式等方面,研究21世纪财务管理的变革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从价值最大化向幸福最大化转变
  20世纪是一个价值为本的世纪,在宏观经济层面是以GDP的增长速度衡量一国的经济增长状态,这就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在微观经济层面,也就是企业无不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己任,或者以企业市价、或者以企业利润衡量企业的好坏。由于国家和企业的经济目标都是具有价值性的,所以,对政府和企业的考绩也无不以价值指标作为主要标准,作为行政人的政府官员和作为企业家的经营者,在经济上无不以追求价值目标作为其行为准则,价值目标贯穿在政府和企业行为的全过程。
  进入21世纪后,人们开始思索追求价值是人类终极的目标还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如果是后者,不难发现追求价值并不是人类行为的最终目标,人们获取价值是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而这种生存和发展的最高状态就是人们能否感受到幸福,所以在微观上就有了花钱买幸福的通俗说法,在宏观上也有了不丹国王首提的国民幸福指数。尽管如此,人们也会提出疑义,如果人们获取的价值越多,幸福感就越高,那么价值最大化本身就是幸福最大化,手段和目标之间就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因此,没有必要再提幸福最大化的终极目标。而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所提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已经涵盖了企业所需要素的所有提供主体的幸福最大化,结论果然是如此吗?
  事实上人们不难发现,价值作为实现幸福的手段,与幸福目标之间并不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关系。尽管美国人人均收入高于欧洲人,但是欧洲人的人均幸福指数却大大超过美国人;不丹是一个较为贫穷的国家,却在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中长期位于世界的前列。而且,研究表明当人们的收入超过一定水平时,再增加收入不仅幸福指数不能上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正由于价值最大化与幸福最大化之间存在这种差异使得人们不能把实现目标的手段直接作为目标本身。在宏观上,GDP的持续增长就转化为国民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企业价值最大化也转化为企业要素提供者的幸福最大化,特别是员工幸福最大化。当然,不可否认人们不能取得基本的收入将很难有幸福可言,所以,只有当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人们才开始由追求价值最大化转向追求幸福最大化。至于收入到达一定水平的边界可能因国而异、因人而异。与不丹相比,世界许多国家的人均收入都大大超过不丹,正因为这样,进入21世纪后,人们开始研究在宏观经济领域和微观经济领域如何实现将价值最大化向幸福最大化的转移。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人们的一种正面的感受,这意味着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正如我们常说的勿以事喜而喜,勿以事悲而悲,指的就是主观感受。钱多不一定主观感受就很好,钱少不一定主观感受就很差。而正面的感受则意味着哪怕是遇到负面的事情,只要主观感受是正面的,人们仍然是幸福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警句就包含了这样的内涵。如果人们能从失败中找到经验教训并提出走向成功的措施,幸福也就油然而生。在财务管理中引入幸福最大化的目标并不是说企业不需要追求价值最大化,而是要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通过何种方式也能同时实现人们的幸福最大化。一个最为经典的案例是关于工资支付的频率模式。
  在西方国家的许多企业中,工资的发放时间由过去的按月转变为按旬或者按周,这种改变原本是基于企业更好地组织现金流入流出,实现现金流入流出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有效匹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在月底一次发放必然会导致需要大量的现金,从而形成现金的支付压力。而按旬或者按周多次发放就可以分散这种现金的支付压力,实现现金流入流出在时间上的合理匹配。尽管如此,这种多次发放却也实实在在地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人们的幸福感是以幸福指数的高低进行衡量的,那么如何衡量幸福指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关幸福感的表达是与衡量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们很幸福所用的表达是“幸福得要死了”,转换为衡量幸福指数的指标就是幸福的高度;二是人们时刻幸福所用的表达是“无时无刻都处在幸福之中”,转换为衡量幸福指数的指标就是幸福的密度;三是人们长期幸福所用的表达是“一直处于幸福之中”,转换为衡量幸福指数的指标就是幸福的长度。科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指标对幸福指数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一般来说,人们对幸福的主观感受容易很快消失,而对痛苦的主观感受却会保持较长的时间。因此,就幸福指数的三个方面而言,幸福的长度更为重要。既然幸福感很快就会消失,那么,关键是如何留住幸福。在企业工资的月底一次发放或月内多次发放的模式选择中,究竟何者带来的幸福指数更高?
  月内多次发放所带来的幸福指数比月底一次发放要高(这里假定货币不存在时间价值),原因在于月内多次发放对提高幸福指数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提高了幸福的密度;二是延长了幸福的长度。其结果是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处于幸福的状态,而月底一次发放只是带来了幸福的高度,无法实现幸福的长度和密度。由于幸福的密度越高也意味着幸福的长度延长,所以,月内多次发放的幸福指数确实比月底一次发放的幸福指数要高。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到,仅仅只是改变一下工资的发放次数就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这就是幸福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在这里,还实现了基于价值目标的财务管理和基于幸福目标的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在财务管理中,要全面地提高幸福指数的目标,就是要求管理者在一切管理活动中都必须考虑怎样使被管理者更加幸福。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而这一切又是依靠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流程得以体现,因此,实现财务管理的幸福最大化目标就必然要求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流程上提高幸福指数的要求。如:在财务管理职责权限的划分上,如果能使职责权限的边界清晰明了、权责对等,就能提高幸福指数,反之亦然;在财务考核指标制定上,如果指标体系简单明了就能提高幸福指数,反之亦然;在制定财务管理流程上,如果流程简洁、顺畅也能提高幸福指数,反之亦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