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4:44 影响了: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逻辑推理具有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习望而生畏;再加上惰性心理、逆反心理是小学生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因而数学知识学习与其它学科相比枯燥、乏味。大量的图形、公式,大量的证明、计算,使大多学生不好接受,甚至产生厌学现象。因此,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多一些,巧妙设计悬念兴趣化;引入竞争机制活一点,扫除障碍学得通。
  一、联系生活实际
  无数实践证明,学习数学的最好刺激是对数学材料的浓厚兴趣。小学生数学知识结构中有较多的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生产实际,使它融于数学知识之中,化抽象为具体。例如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较为抽象,而学生对超市和商品的价格大多数较为熟悉,所以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设计生活购销模拟现场,让学生做营业员或顾客。在活动中,让同学们明确小数点前一位是元,后一位是角……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加、减法,并对加减法产生极大的兴趣。明确计算时必须小数点对齐,就是元和元对齐,角和角对齐……近而得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的结论、对学习数学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再如,学生在学习了检验两条直线垂直的方法后,教师让学生做一个“十”字架(将两根小木条交叉钉在一起),并检验是否合格,学生做完后用量角器或三角板量一量相邻两根木条构成的任一夹角是否是90°,既掌握了检查两条直线是否垂直的方法,又联系实际产生了兴趣。
  二、善于设置悬念
  “好奇”是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就是这个道理。教学中若平铺直叙地讲解,尽管教师讲得舌干口燥,而学生却收获甚小,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疑问,并问个究竟,才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简算时,我先写题:25×72×4+28×10×10,接着让学生进行计算。老师写完题后马上写出答案,这时有的学生没算完,有的算错,对教师的算法有疑问,急切地想知道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说,这是乘法交换律和分配律的逆向应用,口算便可迅速得出结果。
  三、引入竞争机制
  小学生不仅好奇心强,好胜心也很强,这都是小学生很重要的心理特征。争“第一”是他们这种心理特征的突出表现,也经常渴望得到教师的称赞、学生的好评。所以,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学生这种好胜心理,尽可能地将竞争机制引入数学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要在教学中组织形成灵活、多种多样的数学比赛,如比一比谁算得快、赛一赛谁的方法妙、评一评谁的分数高。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设法扫清障碍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经常感到学数学吃力、乏味,学得比较艰难。原因是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听不懂、学不会,也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因此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负担。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充分肯定与鼓励。对于他们的每次进步都要运用不同语言,如很好、好的、不错、真棒等给予鼓励,以减轻学生学习上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还要抓住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激发学习数学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更要针对学习上不同的薄弱环节,有目的地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帮助学生一步步跟上全班同学的步伐,达到扫除障碍、共同学好数学的目的。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学习某一知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教学学习更是如此。只有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不断地努力,才能在愉悦环境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数学学习的最佳效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