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粉饰 [粉饰IPO]
 

粉饰 [粉饰IPO]

发布时间:2019-07-09 03:55:59 影响了:

  IPO申请上会,种种粉饰手法和业内人士的沉默,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带着“**原罪”上市。  5月8日,几家主营打桩的龙头企业,在上海召开反不正当竞争企业联合发布会。在几十家媒体的注视下,几位打桩行业领头羊的老板们轮番发言,情绪略微激动和亢奋。
  他们所指责的不正当竞争的企业,是上海中技桩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中技”)。引发他们集体出动的,是今年4月19日,上海中技在证监会网站披露的招股书。而这,已是上海中技在2011年IPO首发失败后的第二次申请上会。
  与大多数公司闯关IPO时频频被媒体狙击不同,上海中技的坎坷在于几家竞争对手的死缠烂打。根本原因在于,主营预制混凝土方桩的上海中技,为达上市之目的,截取局部数据和事实真相来凸显自身龙头地位的同时,也打击了竞争对手,尤其是圆桩类的企业,因此才被竞争对手死死揪住不放。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上海中技在夸自己的时候运用了多种技巧,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是,“我在唱歌的人里打球最好,在打球的人里唱歌最好”。只截取局部的事实真相和数据,按照自己的逻辑呈现出来后,自己的龙头地位就彰显出来了。
  而事实上,这种自卖自夸的手法,在中国A股申请IPO的公司中,十分常见。只是其他公司在吹嘘自己的同时,并未打击到别人,业内人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正是这种粉饰手法和业内人士的沉默,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带着“**”的原罪上市,进而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上市后短期内业绩就大幅变脸,甚至出现上市只为套现的现象。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粉饰常规化
  尽管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称:“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但事实上,上海中技的粉饰手法并非个案,大量公司在冲刺IPO时仍然拿投资者当傻子。甚至,在过去几年的IPO中,一些粉饰手法已经渐渐常规化。
  比如去年3月IPO顺利过会的江西西林科股份有限公司。因虚假陈述被媒体曝光后重新上会,最终被否。“市场对西林科主营业务行业前景存在巨大争议,但公司在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并没有给予充分披露。”券商保荐人士称。
  去年4月,市场还因胜景山河涉嫌在招股书中**闹得沸沸扬扬。4月6日证监会表示,经核查,胜景山河因招股书未披露相关信息,构成重大遗漏,违反了证券法等有关规定。据介绍,上述遗漏披露的信息包括,公司主要客户岳阳明明德商贸公司和湖南胜景存在关联关系;公司客户平江汉昌建筑、辉轮贸易、诚德商贸等三家公司2008年采购额均超过第五大客户采购额但未披露等。
  而去年11月,深圳淑女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淑女屋”)IPO被否,则因其招股书过度包装。其在招股书中援引第三方调查数据称,“淑女屋”品牌仅次于几个国外知名女装品牌,受欢迎程度超越Dior、Esprit、Prada、CK、LV等,在国内品牌中位列榜首。
  针对舆论质疑,出具淑女屋国内女装排名第一报告的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解释,“撰写此报告的杜旋还在实习阶段。因为其个人眼界和认识水平的原因,将淑女屋与国际大牌、运动品牌列上同张表单。”
  相信上述明显的虚假陈述,并非都是个人眼界和水平的问题,**或者只陈述好的一面背后,必然是巨大的利益在驱动。距离不拿投资者当傻子的时代,还有很长很长的路。
  必须动真格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前不久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一流。对此,有网友戏称,中国股市已经成为世界第一,IPO**第一,惩治**倒数第一。这反映出投资者迫切希望严惩**上市及打击圈钱,尽早像美国及香港证券市场那样采取严厉手段,学习“兆丰罚单”的铁腕处罚。
  在我国,**及欺诈行为难以得到遏制,一个公认的原因是违法成本偏低。相对于国内上市后产生的财富效应及高管一夜暴富,**可能遭到的处罚几乎忽略不计。更何况因**而IPO夭折的公司少之又少,靠媒体来揭露**实在作用有限。
  十年前,证监会明确表示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大力度查处和打击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骗投资者的行为。如今,监管部门表态对市场操纵和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可在投资者看来,“零容忍”的查处虽有进步,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国外的**者难逃“坐穿牢底”及“倾家荡产”,而国内的**者实在很“幸福”。这种状况不改变,投资者信心难以回升,培育理性投资与价值投资理念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华尔街拒绝中国企业IPO
  随着去年中国概念股过度包装、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等事件被披露,美国投资者在中国概念股上吃了大亏,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审核更加严格。5月22日,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CEO邓肯?尼德奥尔表示,目前在纽交所排队上市的名单中有几家中国公司,但现在环境确实不好,主要是因为去年一些中国公司出了问题,使投资者变得敏感。
  有私募投资人表示,目前,美国市场对中国概念的误会还未消除,中国企业要想在美国IPO渡过难关,希望非常渺茫。中国概念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领域,都是从美国移植过来,蜂拥而上,它们自己都对盈利没有信心。
  自去年概念股危机爆发至今,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大部分碰壁而回。现在,即使在中国香港的公司想要去美国上市,也在极力回避“中国概念”,希望将影响降到最低。
  这场误会,缘起去年的中国概念股诚信危机。去年9月末,SEC执法部主管罗伯特?库扎米表示,美国司法部启动了对中国公司的会计舞弊和账目违规调查,此后,中国概念股IPO如坠冰窖。
  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美国资本市场向国外企业提起集体诉讼的同比增加126%,这其中61%的被告是中国公司,可见问题之严重。
  最近,SEC密集对中国概念股发起诉讼,开元汽车涉嫌违规操纵股价,人为制造交易活跃假象;中国能源科技则虚报核心资产价值;普大煤业董事长赵明和前CEO朱礼平被指秘密转移资产,企图将企业变成空壳公司;旅程天下被指财务**……
  有基金经理透露,中国近年赴美上市的企业,大部分持续多年亏损,也找不到盈利方向,目前超过80%已经跌破发行价,这也意味着,一直以来靠资本力量推动,走概念路线企业的上市浪潮已经告一段落。它们如果没有漂亮的财报,即使侥幸登陆了美国资本市场,其结局也会惨不忍睹。
  长远而言,这次残酷的教训对中国企业未必不是好事,可以让企业从节约成本出发,充分利用好投资人的资金,将重心放回盈利能力上。过去几年,中国企业融资后就买豪车,换高档写字楼,大肆招兵买马,结果很快资金告急,只能把希望寄托在IPO上。现在赴美上市环境恶化,也给中国企业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