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约翰·多恩和他的玄学派诗歌: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
 

约翰·多恩和他的玄学派诗歌:十七世纪英国诗人约翰

发布时间:2019-07-09 04:00:50 影响了:

  摘要:约翰·多恩是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史中玄学派的代表和奠基人,其作品大部分写爱情,小部分是十四行诗体的宗教史,而不论写爱情或写信仰,都像是在同人进行辩论,带有哲学探索意味。因此,自十七世纪德莱顿称之为“喜弄玄学”起,就有了“玄学诗”之名。但多恩将玄学写得十分具体,甚至戏剧化,加上语言口语化,比喻新奇,常将科学发现与海上航行之类的事情引入诗歌之中,故颇具吸引力。
  关键字:多恩;玄学派;诗歌;奇喻
  一、引言
  多恩出身于天主教家庭。因与掌管御玺的大臣厄格顿的内侄女私奔而入狱,前程因此而大受影响。出狱后数十年,尽管婚姻愉快,但生活十分艰苦,后因撰文攻击天主教,维护王权而得到赏识,于1615年,成为一名卓越不凡的英国王室牧师。
  多恩的诗歌以爱情,讽刺,宗教等为体裁,在语言,描述背景,想象等方面独具特色。他的诗歌给人一种固有的戏剧性,展示了看上去零散多样的经历与观念,以及漫无边际的情感与心境。他的诗歌形式是动态的,语言别致精巧,意象栩栩如生,韵律生动活泼,与其他单纯静谧,乐感十足而平淡无奇的伊丽莎白时代爱情诗相比大相径庭。邓恩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那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息,也就是说诗中的反映不是诗意的世界而是现实的世界。
  在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反对伊丽莎白时期爱情诗中的浪漫主义传统因素。他们倾向于对爱情和宗教感情进行细致的心理分析。所以爱情和宗教往往成为他们诗歌的主题。玄学派诗人,喜欢使用“奇喻”(conceit),将各种看似毫不相干的意想撮合在一起, 多恩的诗歌便把这一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
  二、多恩玄学派诗歌的特点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独特巧妙的奇喻
  在多恩的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让人初读觉得不可思议,但掩卷细想却又让人拍案叫绝的奇思妙喻。这也是多恩诗歌最典型的特色所在,在这些新奇的意象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别离辞:节哀》中,以圆规的双脚来比喻离别的男女双方。
  (二)语言口语化
  多恩的诗歌与他的前辈及同时期的诗人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数伊丽莎白时期的诗歌文辞华丽,韵律优美,意象谐调,而多恩的诗歌在语言上经常采用口头谈话方式。如《The Flea》(跳蚤)中:
  Marke but this flea, and marke in this, 光看看这只跳蚤,看看在它体内;
  How little that which thou deny"st me is;你拒绝我的东西是多么微乎其微;
  Me it suck"d first, and now sucks thee, 我,它先叮咬了,现在又叮咬你;
  And in this flea our two bloods mingled be;在这跳蚤肚里,我俩的血混为一体;
  就是典型的口语化语言,多恩不喜欢当时流行的辞藻华丽的诗风,而他的感情也不是通常的甜美诗体所能表达出来的,因此他选择了这样一种自然的口头谈话式的语言,令他的诗歌处处流露出清新的气息。
  (三)注入自然科学元素
  多恩的奇想说明了他对当时新鲜事物感觉灵敏,而这类事物中显然包括了数学,测量学,航海术之类。
  仍以圆规的意象为例,多恩所用的“圆规”意象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植根于文艺复兴的深厚土壤之中的。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宇宙共有十一重天:最外面的是上帝和天使 寓所的无限空间,即无形的宇宙;而有形的宇宙则包括十重天。各重天都围绕地球这一中心旋转,实际上也就构成了一个“圆规”意象。
  (四)辩证和推理的应用
  十七世纪爱情诗里反复辩论的一个题目是:女人能否忠于爱情。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妇女要绝对的终于丈夫。所不同的是多恩把背景扩大,把《圣经》上的传说,天文学上的天体的偏移,神话中神仙的千年沉睡以及当时实际生活中的海外万里行等都引入诗歌中,使爱情显得渺小,而同时又突出人与人的爱情的伟大。正如《The Good-Morrow》(早安)中:
  For love all love of other sights controls,对于其他一切景色的爱都受爱的控制。
  And make one little room an everywhere。爱能使一间斗室成为广阔的天地。
  于是,多恩自我辩论的过程成为了他自我成熟的过程,了解到了事物的正反两面相反相成辩证的道理,这样的“玄思”无疑丰富了其诗歌的内容。
  三、小结
  读过多恩诗歌的人都不得不佩服他大胆而丰富,甚至可以说是另类的想象力,可正是这种看似“牵强”实则贴切的比喻才使他的诗歌具有了一种异于常人的别样之美。他的作品把激情和推理融为一体,耐人寻味,同时也掀起了英国文学史上一股新的诗歌浪潮,对后续玄学派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佐良. 英国诗选[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王守仁. 英国文学选读[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卉,罗亮,刘锦丹. 最美丽的英诗[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托马斯·哈代. 世界上最美的诗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若旭(1989.6-),男,河北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文学;郭 菲(1989.11-),女,湖北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文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