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认识冲突设置策略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认识冲突设置策略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

发布时间:2019-07-13 03:48:12 影响了:

  摘要:虽然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具有较高实践性的课程,但就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配合度不高,参与度低。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原有认知图式和新知识之间的冲突,从而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在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状。因此,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认知冲突的设置便具有了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认识冲突设置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技术和挑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面对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学生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为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认知冲突的设置呢?
  一、理论教学中的认知冲突设置策略
  相对于操作教学而言,理论学习较为单调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打破学生的认知图式来制造认知矛盾,让学生在求得认知平衡中主动学习。
  1.以新旧知识的矛盾点来诱发认知冲突
  学习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学生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学习,而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感觉到有很多模糊和矛盾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学生认知中的新旧知识矛盾来诱发他们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对新知的探究欲望,从而形成主动探究性学习。如在“认识信息世界”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在学生的认知中,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学生会认为老师怎么会提出这么“低智商”的问题。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学生的这一认知,不过这一概念的范围过于狭窄。于是,教师紧接着以问题“通信卫星是信息技术吗?摇杆技术呢?录像术呢?”等问题来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此时,在学生的思维中自然形成了“什么是信息技术”的新的认识期望,那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就不再是教师“要求完成”的了,而是学生为寻得认知平衡,主动投入探究中,从参与度提高,效率自不待言。
  2.以认知陷阱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所谓的认知陷阱是教师在教学中故意以错误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过程中形成新知识的构建。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新知识认知印象,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辨别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陷阱设置。如在Word排版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工具(包括视图、格式、工具、表格等)”中的“文字效果”和“插入艺术字”,然后在图文混排教学中先设置这样的问题:“想要在一篇文章中的某一个位置插入图片来让文章变得更加美观怎么办?”此时学生会根据之前学习的“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来将图片放入其中,结果是图片将文字分成了两部分,不但没有起到美观的效果反而破坏了美观。这时,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了,插入艺术字可以,怎么插入图片就不行了呢?这一冲突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解决的办法,此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进行方法介绍,就顺理成章了。
  二、操作教学中的认知冲突设置策略
  操作教学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但很多时候因教师的讲解枯燥而学生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只顾自己学,根本就不想听教师讲。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完成任务和进行比赛的方式来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1.设置一定难度的任务
  教学中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操作多为“照本执行”,如果教师依旧“照本宣科”,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是自然之事。其实,操作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同时,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教师可对新知识进行一定任务问题的设置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如:在Excel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会了算总分后,教师先以一个班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来进行操作训练,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按公式一个个去计算,会很费时,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如果要知道该班同学的平均分,怎么操作?”第一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利用拖动来得到每个学生的总分,而第二个问题是建立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平均分计算”的基础上提出的。当学生在“不懂”的情况下,面对的又是实际问题,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学习主动性更强。
  2.适当利用比赛形式来展示学生成果
  就高中生而言,善于表现和喜欢获得表扬是他们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利用小比赛的形式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样是在Excel的操作练习中,当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基本的操作学习指导后,以本班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的总分、平均分、排名等内容来组织小组间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学生需要超过他人,自主性加强,效率更高。
  三、巩固练习教学中的认知冲突设置策略
  在巩固练习中,因学生所要巩固的内容多为学习过的内容,故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那么,教师如何利用认知冲突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1.利用变式练习来设置冲突
  变式练习是指通过改变练习中的部分要求或条件来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任务。当问题的条件改变后,操作方式自然随着改变,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以图文混排为例,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技术来进行一幅作品设计(要求为在第二段文字的右边插入图片且与第一段和第三段文字相互穿插),当学生的作品设计完成后,教师需要将要求改变(要求为在第二段文字中间插入一幅图片,图片要位于正中位置且稍向右倾斜)。完成第一个任务中,学生感觉难度不大,但当要求改变后,学生的认知冲突出现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教师要求的了,而是学生自己想知道的了,因此,当被动转为主动后,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
  2.利用小组评价来解决问题
  在操作中,很多学生都容易出现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可先不必批评,也不作引导,而将问题转嫁到其他同学身上,让其他同学来解决。此时,问题的转移让学生有了帮助其他同学的欲望,兴趣提高。但在这种做法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被指导同学的承受力,照顾其自尊心。
  总之,以学生的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大有裨益的,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多从冲突设置策略上进行思考,以此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靖宗.怎样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J].魅力中国,2011(3).
  [2]马福荣.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2).
  [3]孙莉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置认知冲突的策略探究[D].河北大学,20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