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9-07-14 03:49:36 影响了:

  摘 要: 作者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情感、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教会创新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思维灵活性、善用辨析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实效等三方面对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能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能力是通过思维活动,对现有知识进行“加工”,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数学作为一门以学生思维能力训练为主的基础知识学科,以其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复杂性、严密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展现着独特优势。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领域的深入实施,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方法和技能,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已成为有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应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积极发展学生思维,适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设融洽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宽松、民主的良好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良好学习情感得到激发。反之,则结果相反。创新思维是思维能力的高级形式,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作为基础保障,而且需要坚定的学习信念作为情感支撑,而小学生良好学习素养还未形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出现消极畏难情绪。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营造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多思,鼓励学生多问,倡导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发挥自身创新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引导学生探究归纳,教会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建立在有效掌握问题解答要领的基础之上。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制约,部分教师不注重问题解答方法的传授,“轻过程,重结果”,采用“教师→学生”的直接“灌输式”、强制“填鸭式”的单向教学方式,直接将问题解法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缺少运用,无法体悟问题解法的过程,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的开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教授学生问题解答方法作为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重视问题探究、分析、解答过程的指导,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答方法、思路和规律,从而把问题探究的过程变为思维创新锻炼和发展的过程。
  如在“找规律、周期问题”问题解答活动中,教师就将问题解答活动交给学生,向学生展示问题:“3÷7=0.428571428571…,商的小数点右面前100个数字是几?小数点右面前10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3除以7的商的小数部分数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即4,2,8,5,7,1这六个数字重复不断地出现,因此,解答该问题的关键是求出“第100个数是第几组的第几个”,从而在掌握数字出现周期性规律中,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经过分析解答活动,学生得出“商的小数点右面前100个数字是第17组中的第四个数字5。小数点右面前100个数字的和是451。”上述解题过程中,学生经过探究分析,初步掌握了找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运用数学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小学生思维灵活性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开展发散性问题训练。知识迁移是教师进行知识内涵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点的丰富内涵,抓住问题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解变型和恒等变型等具有思维发散性和灵活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在解答一题多解或一题多问类型问题中,活跃思想,找出规律。
  例如,在解答“红星机械厂工人师傅原来计划20天生产汽车零件1000个,经过技术改良后,发现4天生产了4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现在生产同样数量的汽车零件,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问题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上述问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解答?是否只有一种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多种解法:(1)归一法解:20-1000÷(400÷4);(2)比例解:设实际需要X天完成工作任务,则1000/X=400/4,设提前X天完成1000/(20-X)=400/4;(3)分数法解:20-4÷(400÷1000);(4)倍比法解:20-4×(1000÷400);(5)方程解:设可提前X天完成400÷(400÷4)+X=15。上述问题解法,能够使学生对比例、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善用问题辨析活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效性。
  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需要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作为支撑。但由于小学生智力发展、解题能力及数学素养等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学生思维创新活动效能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解答过程辨析、解答思路确定及解题活动表现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辨析活动,从而在评价辨析过程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实效性。
  问题:已知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13.0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则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师展示某学生解题过程:h=113.04÷(2×3.14×2)=9(分米)
  V=3.14×22×9=113.04(立方分米)
  此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分析该问题解答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可以根据“把圆柱体切开,可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也可以等于圆柱体侧面积的一半,高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半径”这一原理,从而采用“V长方体=sh,所以V圆柱体=S侧÷2×r底面”方法解答。这时,教师要对学生极富独创性的算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创新求异,从而切实提升学生思维创新的效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宗旨,从培养学生思维积极性、方法性、灵活性及实效性等方面入手,营造自由思考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探究时机,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进步,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