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棕榈油库存下滑弱需难改]棕榈油的危害
 

[棕榈油库存下滑弱需难改]棕榈油的危害

发布时间:2019-07-15 03:50:10 影响了:

  今年6月份以来,与CBOT豆类市场激情演绎上涨行情相比,同属油脂油料系列的棕榈油期价却持续“娇滴滴”。虽然近期国内港口库存有所下滑,但难以抵消弱需的压制,伴随着进口成本支撑因素幻化成泡影,受政策限价令魅影再现的束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市场心态难以扭转,预计大连棕榈油期价仍将延续弱势探底的结构,建议投资者以偏空思路对待。
  马盘棕榈油期价重心下移
  作为CBOT豆类市场的跟随者,今年6月份以来国际棕榈油价格却因缺乏内在动力而显得“露怯”,一边是炒作干旱激起的“扶摇直上”的涨势,一边是需求不济而引发的低位徘徊。
  与往年不同,今年棕榈油主产国出口需求格外脆弱。数据显示,马来西亚7月份棕榈油出口预估仅为123.4万吨,较6月份数据下滑了14.8%,而印尼6月出口量则环比下滑了13%至125万吨。尽管两国竞争从未停止,且在出口关税政策方面使尽解数,但国际买盘积极性却落空于预期。
  据了解,马来西亚本年度将免税棕榈油出口配额增加至560万吨,以帮助种植者应对今后数月产出增加的局面,但笔者认为,此举并不能有效缓解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高企的事实,或者顶多上演“乾坤大挪移”的把戏,国际供需环境依然相对宽松,不足以支撑国际棕榈油价格的像样反弹。而“两虎争斗”却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买家受益,7月末,国内24度棕榈油进口成本(8月船期)已降至7900-8100元/吨,仅较港口分销报价高出100-200元/吨左右,内外价格倒挂的改善预示着成本支撑因素大大减弱,国内棕榈油价格已日渐缺乏国际市场的向上推力。
  国内厍存下滑不改弱需隐情
  随着进口成本的回落,国内棕榈油港口库存也有所下滑。表面看,终端消费启动导致贸易商备货积极性好转,库存走低,但实际上,市场心态仍处在“冰点”,库存下滑另有隐情。一方面,按照历史经验,作为年内传统消费旺季,三季度进口往往倾向于增长,但市场预计今年7、8、9月份棕榈油到港量可能仅仅分别为32万吨、40万吨和40万吨,进口减缓导致港口库存变相下滑;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植物油新规出台,棕榈油质检把关趋严,导致此前卫检证书上标明有“该批食用植物油未经加工精炼,不得供人类直接食用”的进口毛棕榈油,将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通环节,虽然新规要到明年才真正执行,但贸易商已受到“惊吓”,短期或出现降价抛售行为,这将对棕榈油现货价格形成拖累。
  监测数据显示,在现货方面,日前国内港口棕榈油成交依旧清淡,呈现“高报低走、南低北高”的特点,日成交量仅为3000多吨,且议价空间较大,广东、张家港成交价在7650-7700元/吨左右,天津、日照港报在7800-7850元/吨之间。虽然当前港口整体库存已降至80万吨以下,但笔者判断,所减少的这部分库存大部分仍在中间商手中,并没有向终端消费市场分流,据悉,国内棕榈油在散装油市场中的走货量已下降了约20%-30%的份额,这无疑令本就疲软的现货市场“雪上加霜”。
  而近期发改委再次“约谈”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暗示着植物油终端限价风可能再度刮起。虽然按照惯例,政策调控将主要针对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价格,但棕榈油市场也会受到一定牵连,并会紧跟国家调控的脚步。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利空因素汹汹来袭导致棕榈油现货市场难有起色,但鉴于近期国内豆棕油现货价差维持在1550-1650元/吨的极端区域,可能令棕榈油在中包装以及搀兑用途上性价比优势凸显,价格的下跌不至于一泻千里。技术上,仍需关注P1 301合约7600元/吨附近的支撑作用,弱势运行的格局短期难以改变。建议中间贸易商也不必囤货待涨,仍以逢低动态补库为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