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7-17 03:58:21 影响了: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学校教育应当以学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尤其是教育还应当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和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培养起来的,为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从课堂教学上转变观念,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他主学习”“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也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活跃的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现代认识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和氛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优势,创设情境,并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展现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才能,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尊重个性,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的逻辑。”他还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放松课堂,丢去“严肃性”,大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充分讨论,提出不同的见解、意见,特别是引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学,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学习方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鼓励点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从内涵上讲,语文教学是指口头语与书面语,发掘口语的人文美,让学生养成说雅正普通话的习惯,从口语中体悟地域的、历史的人文美,是语文人文美的重要价值诉求。另一方面,在书面语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中国语言人文美的赏析,养成学生高雅的审美趣味,是公民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语文能力的外延上讲,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能力,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能力诉求,在此基础上略作点拨即能深入地展现语文的人文美,不仅不会增加学生负担,还会让学生学会语文的根本,使学生获得生存的技能;读、写是学生步入社会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依据,深入发掘其中的人文美,让学生获得受益终生的技能,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诉求。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全包全揽,讲得过多,更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当学生对感悟的内容发生争论时,教师要做出适当的总结;学生在学习内容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学生对某个问题百思不解时,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把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地通过知识与方法上的联系,让学生围绕确定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