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百岁老革命 健在 [百岁老革命的脚印]
 

百岁老革命 健在 [百岁老革命的脚印]

发布时间:2019-07-18 03:48:50 影响了:

  父亲是一位老革命,原名乔映渭,又名乔公望,1915年10月出生于甘肃靖远县东湾乡砂梁村,排行老五。  父亲投身革命,一方面源于《新华日报》上刊登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消息;另一方面,受到乔映淮(化名秦明)的影响。秦明是乔家第一位走向革命的人。
  1936年“西安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当时,父亲二十出头,血气方刚,共产党抗日救国的理念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他经过再三考虑,联络了10多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经八路军兰州办事处负责人伍修权同志介绍,于1938年7月下旬离开老家,远赴延安抗大学习。父亲参加革命,起初是保密的,即便是对家人也是说去省城兰州学习,所以家人也很平静。那时,我出生刚过百天,母亲将私房钱拿给父亲做路费。
  这一年,他们四兄弟相继参加革命。走在前列的是乔映淮(化名秦明)。他先后在边区行政学院、延安大学任教员,1947年,担任环县武工队政委,一次突围战斗中腿部受伤,不幸被捕。1948年10月下旬,在南京雨花台被秘密杀害,时年32岁。这是乔家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第一人。与父亲同时到达延安的乔映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被组织安排返回家乡从事地下工作,曾两次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后经党的地下工作者营救出狱。“文革”中却受尽苦头。后来平反,并恢复了名誉。
  乔家的另一位兄弟是乔雨生。他先后在晋察冀边区、四野任职,建国后任东海舰队修船管理支队长,1981年离休。
  父亲于1938年8月到达延安,被分配到抗大五期七大队五中队学习马列、军事、近代革命史,住窑洞,吃小米土豆粥,穿旧军装,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底,七大队改为抗大二分校(一期),随后,他又被编到六队学习。1939年底毕业,被组织派往中共北方局、晋察冀边区等单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中央贸易部、中央财经委、商业部等单位工作,最后到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做财务和经济工作。
  父亲对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文革”期间,他在五七干校当指导员,对所管的劳动教养人员一律平等对待,实事求是,不搞假材料,不冤枉一个好人。在他主管的连队有四位部级干部。他关心照顾这些老革命,只是看着让他们劳动锻炼就行了。他还在北大东语系当过工作组长,对老知识分子想方设法地保护,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他任组长期间顺利过关。
  多年的革命生涯,使他在工作上形成了谦虚、谨慎,不拍马屁、不以势压人,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计得失,朴实、包容的工作态度和人格魅力。与父亲聊天时,他总会说,与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战友相比,他很知足。
  父亲一生艰苦朴素,烟酒不沾,战争年代优良的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并以此为标准教育子女及身边的人。他从不与人攀比,至今仍居住着1955年商业部分给他的没有阳台的三居室。人家的房子换了又换,可他从不羡慕,几十年如一日,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他经常告诫我们,要踏实工作,高标准要求自己。“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要有任何贪念,这样才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仁人志士的生命换得,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时时快乐,处处心宽。在他看来,钱财始终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种淡泊名利的心态,是他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写照,是当今社会学习的典范。
  如今,年近期颐的父亲生活规律,每天坚持读报看书。他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杂志,唐诗宋词、毛选、《论语》、《周易》等都是他的必读之书。
  父亲今年100岁了。说起长寿,他讲:“两勤、两定、一平衡。”“两勤”是指勤动脑,身体勤活动;“两定”就是起居定时,饮食定量定时;“一平衡”是指心态平衡。父亲闲暇时经常写诗。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老人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赞美,并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
  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总是坦途,人生的探索也不会一帆风顺,只要我们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敬畏人民,热爱生活,执著梦想,坚守原则,就一定能够留下坚实的脚印,这是父亲的生活对我们的启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