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论大学创新教学的三要素|创新设计思维三要素
 

论大学创新教学的三要素|创新设计思维三要素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7:12 影响了:

  摘要:大学创新教学是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其特征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来学习。创新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激情投入和学生的热情参与。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核心,教师的激情投入是动力,而学生的热情参与则是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理在于使学习内容意义化,实施的根本策略在于激发教师的创造激情,而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是推动大学创新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
  关键词:大学;创新教学;三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4-0041-05
  在大学推行创新教学是当前高教改革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因为人们已把教学改革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但是,如何推进创新教学开展不仅是实践界的难点,更是理论界探讨的难点。要推进大学创新教学,必须从创新教学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谈起。
  一、大学创新教学内涵及特征
  “大学创新教学”是指什么?面对这一实践性非常强的现实课题,理论界还没有给予有效的回答,在实践中也没有形成一个比较认同的合理方案。但人们一般都同意:“创新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的,“传统教学”是以系统知识传授为特征,而“创新教学”则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特征。本文把“大学创新教学”界定为“以知识探求为本”的教学模式,与“以知识传授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相对。但这个“知识探求”并非指原创性知识探求,而是指在解答实际问题过程中对已有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其实质就是运用现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其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最终生成一种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
  提出“大学创新教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它呼唤大学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国际竞争的需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都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发展战略。我国对于创新人才的呼唤更为急迫,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但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传统的大学教学并不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钱学森之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目前,国内已有多所大学开始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如何推进改革实验走向深入就是一个值得认真思索的现实命题。在此之际,如果不能清楚大学创新教学的本质要求,就很难使教育改革达到一个理想水平。传统上,大学比较习惯于传授既定的权威知识系统,把完成知识传授任务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否则就无法适应大众高等教育的要求,更无法适应培养大批的创新人才的要求。
  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不久,我国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之前,高等教育入学者仅是少部分人;而现在,超过20%的适龄人口可以人学。在精英高等教育时代,由于入学机会少、选拔性强,入学者学习动机非常强,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很强,特别是对知识本身的探求欲望也很强。在进人大众化阶段之后,入学者学习动机出现了很大的分化,学习者普遍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大为降低,学习目的越来越实用化,而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知识传授模式就不适应了。为此,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否则容易造成大量的无效教学。
  针对学习者需求的变化,大学教学必须调整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从而更加符合学习者的需求。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让学习者能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而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只有结合实践进行的教学才可能满足学生需要。换言之,只有当知识在解答实际问题中发挥作用时,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兴趣才会得到激发。
  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人们发现,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受欢迎,因此还出现了大量的“酱油课”。而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就业前景了,为此热衷于各种证书考试和技能培训。当传统的理论教学由原来的照“本”宣科变成照“机”宣科时,学生就更加缺乏求知兴趣了。目前,许多大学课堂变成了一种仅仅为通过考试而进行的形式化设计。这客观地说明,大学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大学创新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把传统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魅力和趣味,使学生在这种主动探求过程中形成独立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一种以追求知识为乐的生活兴趣。换言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地体会到知识的美来。
  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掌握大学创新教学的三要素。
  二、大学创新教学的三要素
  大学创新教学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一规律表现在教学结构上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的激情投入和学生的热情参与。这三者也是大学创新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分点。
  (一)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思考起于疑难,没有疑难情境就难以激发求知兴趣。这正是传统教学弊端的根本所在。传统教学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它传播的是现成的、体系化的知识。它是经由科学家群体整理过后又经过了授课教师的进一步整理,从而形成了一种标准化的认识套路,在课堂中直接地呈现出来。它或直接或隐晦地要求学生必须接受,并且以考试的手段来督促。其缺陷在于过度理性化,缺乏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经验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从而学生也难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实际价值。这样的课堂就容易变成教师在孤独地宣讲。对于缺乏适宜的问题情境的大学生而言,简单地接受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都已经历了高考阶段死记硬背的折磨,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简单接受知识的模式了。如果让他们简单地接受的话,学习就不仅是枯燥的,而且注定是浅层的,也只能变成一种记问之学。这样的话,大学教学中流行“老师讲、学生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