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如何提升艺术表演团体的市场生存能力]2017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如何提升艺术表演团体的市场生存能力]2017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4:24 影响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路线,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政府主办和以行政手段管理艺术表演团体的格局被打破,艺术表演团体从此要面向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
  尽管进行了多年的管理制度改革尝试,但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艺术表演团体依旧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团体与市场日渐疏远,改革的效果并不显著。而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的需求空前旺盛,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艺术演出市场正显露出空前繁荣的良好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各艺术表演团体更应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研究艺术市场的发展变化,探索出一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要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存道路。
  
  要提高艺术表演团体的市场生存能力,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单位都在强调转变观念,而真正将转变观念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艺术表演团体应当充分认识到,在文化资源配置市场化,艺术创作与生产服务市场化的同时,政府职能也在发生转变,从办文化变成管文化,从微观管理变成宏观调控。这样,艺术表演团体由完全依赖政府计划指令的机构转变为面向市场、以市场和观众的需求为服务目标的社会化组织。因此,艺术表演团体的从业人员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树立明确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艺术表演团体由于对市场的陌生和观念适应、心理承受力等原因,使他们对于有计划地组织生产、销售并获得市场的成功缺乏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是不情愿“走市场”,另一方面是不太会“走市场”,使得许多原本基础不错的院团在市场面前望而却步,未能做到更好地服务观众并与市场接轨,从而错失了很多良好的机会。事实上,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信心,就能把握住机会甚至是创造机会。一些成功的艺术院团都经历了一段艰难摸索的过程,带着巨大的勇气和敢于拼搏的决心,他们学会了在市场的大海里游泳。总的来说,就是要将走向市场,争取生存,扩大受众面,赢得可持续发展作为办团宗旨和院团工作的第一要务。
  
  积极有效地开拓市场
  
  成功走向市场的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的关键是市场定位。要对自身的现状有明确认识,了解自身优势和特点,从而确定自己的服务对象是哪一类人群。如地方艺术表演团体就应抓住本地特色,与当地企业、学校等社会组织保持联系,占领本地市场,同时不能放弃乡镇、农村等周边市场。市场竞争是激烈的,艺术表演团体要想有市场、扩大影响必须对市场做好调查研究。很多艺术团体抱怨没有市场,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的思路还停留在过去,总是研究大剧场、大制作的演出,似乎不进大剧院就不能体现自身价值,而忽略了更大范围的市场如广场、社区、娱乐场所等。特别是一些演艺娱乐场所,一般团体对这类演出场所或不屑一顾,或望而生畏,而与此同时,一些民营团体如二人转艺术团却抢抓了机遇,占领了市场。如果我们大多数艺术团体还维持着“阳春白雪”的思路,不能早一点放下架子主动出击,抢占市场,恐怕就会失去发展机遇。只有适应市场和群众的需求,以灵活的创作观念来指导艺术生产,以不断调整的经营策略来适应观众适应市场,才能最终赢得观众,赢得市场。另外,要充分利用演出中间商来拓宽演出市场。中间商或艺术经纪人是艺术表演团体与观众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随着演出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演出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活跃于演出市场的各类演出经纪机构凭借灵敏的市场嗅觉、畅通的信息渠道和灵活的经营方式,在不同地区、不同演出机构中进行着演出交流与沟通。然而在个别艺术表演团体中,存在这样一种观念,认为中间商是在剥夺团体的利润,因此不愿与中间商打交道,甚至放弃了很多宝贵的演出机会。持这种态度的人其实没有意识到艺术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各种资源、信息充分交汇,形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巨大网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在这个网络中寻找各自的机会。单个组织的信息渠道和网络联系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只是凭借自己的业务人员单打独斗,仅能采集很少量的信息,而错过的是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和机会。而中间商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他们在网络中搭建了高效密集的信息桥梁,跨越地区的界限,跨越艺术类别的界限,为艺术团体提供更有价值的中介服务。
  
  注重创新,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
  
  艺术产品首先要吸引消费者。艺术表演团体应该摆脱固有模式,尝试演出那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创新。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过去一些院团一个剧目演出好几年,没有变化,没有创新,也就没有生命力。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回馈到现实生活中去。现实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艺术表演团体不能无视这些变化而墨守成规。当代艺术表演必须时时有新意,处处有创造,总是以崭新姿态吸引人们的目光。不但艺术作品的构思创作要有新意,演员的表演要有创新,所有与演出有关的辅助工具也必须有所创新,如灯光音响等舞台设备就必须跟上高科技潮流,落后的演出效果不可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又如舞台服装,新颖亮丽的演出服装是提升演出水准的重要手段。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手段,创新的成果才能随处可见,整体的演出水平才能提高,艺术作品才能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开放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高度开放的环境里,组织机构需要的一切资源包括物质、人力、信息、公共关系等都要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交往与共享来实现。组织机构开放的向度和广度决定了组织是否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艺术表演团体正身处一个特殊的时代,从这个时期开始,决定其生存发展的不再仅仅是政府的行政指令,还有市场、人才、信息和技术。而这一切都是流动的、可变的、不易掌握的,它不能从内部产生,要靠艺术表演团体在社会中寻找、挖掘、培养。因此开放意识的建立显得极为重要。艺术表演团体必须迈出双腿走出去,把自己放到大市场中,推介自己,展示自己;还要学会伸出双手请进来,把优秀的管理经验、优秀的人才、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因素集中进来。要有开放的头脑,对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要及时引进;要有开放的视野,对外部的各种信息和有益的建议及时倾听和采纳,要有开放的心胸,艺术表演团体中存在一定同行相轻的观念,这其实对自身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要学会共享。同行既可以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有很多演出团体合作排演剧目获得双赢,也有很多艺术表演团体之间演出剧目、演出设备共享,互相弥补不足。这都需要艺术表演团体之间以开放的心胸,以共同发展的理念来竞争合作,共存共赢。
  
  广开门路,多渠道融资
  
  应该说,目前我国艺术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建立,艺术表演团体的资金融通渠道不畅,多年来困扰艺术表演团体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也是艺术表演团体走入市场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艺术表演团体要通过更多的渠道 解决资金问题,通过艺术产品的效益来解决生存问题。首先,要用好政府的钱。一方面充分利用好政府的财政拨款,另一方面坚持社会效益原则,对政府采购的演出机会要紧紧抓住。还要与社会组织包括公司、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发挥营销机制的作用,分享社会的各种资源,抢占市场。同时,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如兴办艺术学校、搞艺术培训、主办艺术讲座等。
  艺术表演团体依靠自身的努力,通过市场化经营,应该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当然,我国艺术表演团体毕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历史时期,有很多历史形成的问题不能只靠艺术表演团体自己解决。各级政府在艺术表演团体的未来发展中应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完备的艺术经济政策。政府完善合理的艺术经济政策是艺术表演团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过程里,政府的支持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政府制定的艺术经济政策应关照到基本保障性补贴、政策性补贴、奖励性资助以及税收调节、鼓励社会性资助办法等方面。
  其次,增加对演出场所的投入。面向市场的演出实体,应该拥有自己的演出场所。但目前很多艺术团体都缺乏一个能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无疑会给其生存与发展带来困难。修建剧场,将其作为当地剧团演出的阵地,可以让一般院团有施展的空间,可以请基层的、普通的群众经常性地欣赏演出,休闲娱乐。一方面扩大了艺术表演团体的收入,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演出场所可以由文化企业经营,也可以委托艺术团体经营和管理,目的就是要鼓励院团多创作,依托剧场面向基层群众多演出。
  第三是创造环境,严格立法、执法,保障演出市场的和谐。目前的演出市场还存在着不公平竞争。例如,地方艺术表演团体和国家级艺术表演团体所拥有的竞争资源是不相衬的。演职员的工资、待遇、劳动保障等都有明显差距。地方艺术团体的财政投入正逐年递减,不要说各项待遇,就连基本工资都不能全额发放,而一些地方政府依然用地方财政资金搞节庆晚会,公款追星。明星大腕们走马灯似地穿梭于各地,假唱现象泛滥。尽管中央已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公款办节办庆,但地方政府还是有禁无止,节庆现象还是非常普遍。要想让市场公平有序,政府要当好裁判,不越矩,不失位,靠市场资源配置的力量和公平竞争来拉动演出市场的真正繁荣。2005年,我国颁布了新的《演出管理条例》,特别将目前的“假唱”现象列入违法和应打击范围。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条例》的各项规定,对演出市场严格规范,实施有效监管,对违法、违规现象要严厉打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演出团体的生存要遵从市场规则,向市场要效益。作为可以面向市场获得经济利益的经营单位,不要停留在“等,靠,要”的阶段。而要下大力气多创作、多演出,争取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要认清形势、把握方向,通过转变思想、勇于开拓市场来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 冯 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