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任务驱动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优缺点
 

任务驱动法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优缺点

发布时间:2019-01-13 16:26:08 影响了:

   [摘要]:《机械基础》是一门有着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教和学的难度都较大,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思考。在教学中恰当采用任务驱动法,能有效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效果很好。
  [关键词]:任务驱动 机械基础 教学实践
  《机械基础》作为机械类专业的技术课之一,在基础理论课与专业技术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机械类专业的理论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它涉及的内容较广,知识点包括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等,而且对这些知识是“拿来主义”,本课程根本无暇提及其来龙去脉,使得学生感到生疏和难以接受;其次《机械基础》课程本身的内容系统性较差,各个章节基本独立,很少相互联系,使得学生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内容,犹如“熊瞎子掰苞米”;再加上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即使是经常见到的自行车、汽车、缝纫机等往往也是“视而不见”,这就为紧密联系实际的《机械基础》课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习兴趣不大,有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而死记硬背,有的学生则彻底放弃了。为使这门课程的学习由难变易,由枯燥变有趣,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适时采用“任务驱动法”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当今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十分流行的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一个中心,即由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变为以实际中心。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和协作的环境、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二、任务驱动法应用到《机械基础》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和咨询作用,形成“任务的演示→学生自主学习做任务(教师进行指导)→形成学生作品(完成任务)→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过程。
  2.任务的选取是关键
  选取的任务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能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地精选任务,各任务应该既有内在的联系和延续,也有很强的互补性,从而达到各任务之间的自然衔接和不断拓展知识。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观察方式、操作技能等水平来确定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以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要有知识的迁移性,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能通过本任务掌握和拓展知识,任务中对于重点应掌握的知识,教要教的透彻,学要学的扎实稳固,同时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自己探索的余地,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四要有可操作性,百讲不如一练,教师讲远不如学生的做和练。如在螺旋传动的学习中选取“螺旋千斤顶的制作”;在常用机构的学习中选取“内燃机的拆装”;在轴系零部件的学习中选取“减速机的拆装”等。因此,任务的选取要不仅要使学生动脑,更应使学生动手,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3.教师要创设完成任务的情景,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协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场景,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争议各种观点,协商解决各个问题,使学习小组的思维与智慧为团体中每个成员所共享,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意义的建构。
  4.教师要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不仅仅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同时要围绕完成任务的设计、达到意义建构这一中心来展开,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所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以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定,可由教师、学习小组、学生个人三方共同评价。
  三、任务驱动法在《机械基础》中的教学实践
  《机械基础》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理论基础课程,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涉及的内容由理论到实践,由动手到动脑,并体现知识及任务的递进性,把实际问题和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把做任务的过程变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及任务的开发过程。如在轴系零部件的学习时,选择“减速器的拆装”作为任务。在场景的设置上,以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学习小组配备轴系结构的模型或实物(如二级减速器)、扳手、起子、轴承拆卸器、游标卡尺、内、外卡钳等工量具;然后布置任务:拆卸轴系零部件、分析轴系结构、安装轴系零部件;在学生实施任务时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从被动到主动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如拆装的步骤、方法,标准件型号的识读,零部件之间的连接、配合方式,轴的结构分析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巩固与提高的环节上,除了要完成相关的任务书之外,还要探究阶梯轴的结构工艺性,轴承的安装、调试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习惯,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知识汇总的环节中,将前面讲解过或用到的一系列知识点进行总结,如键连接的种类和应用、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齿轮的主要参数等由学生进行总结讲解,不仅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在任务的检查评估中,要检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要求完成的任务是否有遗漏或错误,如拆装的顺序、方法是否恰当;轴的结构分析是否合理;标准件的型号识读是否正确等。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一是评价完成任务的质量,二是评价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书的情况;评价的方式,首先是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交给学习小组,通过回答任务书中的有关问题,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答辩,然后学习小组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对任务的实施情况和任务书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成绩。在教师评价中,可以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态度,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总之,任务驱动法有效的建立了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学生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当然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发掘更多更好的“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开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8).
  [2]赵颖.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3]马成荣.机械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陈平.任务驱动法在高职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