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途径与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途径与策略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1:51 影响了: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媒体技术,这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使命,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使用增加了课堂色彩,增加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那么,数学课堂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本文从现状分析、运用策略两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教学 策略 方法 质量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要求初中老师普及运用媒体技术。这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使命,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的使用增加了课堂色彩,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数学课堂静、动溶于一体,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一、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现代教学手段具有新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特有的特点,在使用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媒体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应用时间不长,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学校各位老师知识技能和操作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老师的媒体技术水平相当不错,而有些老师却对媒体一无所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课堂有效教学带来了困难。
  2.一部分老师图省事,懒得用媒体,即使部分老师用了,也是从网上下载,照搬硬套,不去精益求精。
  3.多媒体的动画图片太多,分散学生注意力,同时,过多的鲜艳色彩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二、运用策略
  
  1.钻研业务,提高素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学校的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教师也开始不断转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定期充电和业务进修,尝试新的教学途径。另外,上级政府也要求教师进行轮岗培训,加强现代媒体学习,把媒体技术渗透到本学科教学之中,设计成多元化生活情境,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出现那种跃跃欲试、比学赶帮的境界。
  2.运用媒体,精心导入。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不但可以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时,教师用几何图形加工组合成一个校园,情景引入:(配以课件出示,音乐背景)在我们美丽城市有一群群工厂,一座座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在这里有我们一所学校,然后走进我们的校园,校园的景致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生答:有教室、草坪、国旗、花园等。用直观、美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通过直观的实物将抽象的几何图形呈现出来,以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从而达到过渡自然,让学生真正明白数学就在我们周围,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
  3.设计过程,激发动力。运用媒体技术设计教学过程,可以突破思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并把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深刻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可以运用FLASH进行动画演示:首先运用函数y=ax2(a>0)演示它的性质,然后运用媒体动画演示函数y=ax2+c(a>0)图像,让学生说出它的性质,再把函数y=ax2(a>0)演变成函数y=a(x+m)2(a>0)图像,请各小组归纳性质,最后把y=ax2(a>0)演变成函数y=a(x+m)2+c(a>0)图像,学生很快得出函数y=a(x+m)2+c(a>0)图像的性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y=a(x+m)2+c(a>0)图像的性质形成过程,掌握函数的性质实质,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合作探究,激发学习。教学中,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有效尝试、交流质疑,努力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另外,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同时进行合理引导,创设在成功的背景下学习环境,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改变以前那种不良的学习环境,形成一个优越的学习氛围,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了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九年级下册《货比三家》这一课,就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大家最喜欢买的商品,分组开展活动,统计全组最喜欢买什么颜色的商品并进行全班统计,统计大家最爱吃什么水果,还分组进行了网上进行比较,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掌握比较的方法,从这节课上实现了运用多媒体的探究学习方法,也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优势,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设置悬念,激发创造。在教学中,有时采用多媒体设计“悬念”手法,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解苏科版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时,用动画的方法,随便一张纸,设其纸厚0.5mm,接着提问教室里的课桌高度是多少?此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出来。那么,教者问这一张纸的厚和课桌的高度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很快回答出结论。接下来,教者再问,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把这样的纸(足够大),对折若干次后,与课桌的高度相比较,学生感到不可思议。那种好奇心立刻体现出来,个个跃跃欲试,教者随即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得出结论,由此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出来。
  6.分层推进,促进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根据具体情况按不同程度分组,采用分层教学,一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课堂任务,另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布置的更高层次的任务,同时,也可以选择更高的学习目标,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概率时,用多媒体设计问题:(1)从一只装有5个红球,5个黑球的袋子里摸出一球,这十个球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摸到红球的概率有多大?摸的黑球的概率有多大?(2)要在一个口袋中装入若干个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球,使得从中摸到一个红球的概率为五分之一,可以怎样放球?教者引导学生分析:对(1)小题比较简单,要求A组同学完成。(2)小题比较深,是设计一个方案问题,要求B组同学完成(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在袋中放入1个红球和4个黑球)。那么,此题可以更发散一些,(红球数量:非红球的数量=1∶4),让C组同学来完成(如1个红球,2个黄)。
  总之,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色彩,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琦.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蔡绍稷.信息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