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_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_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9-01-18 04:06:28 影响了: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以多维的视角描述了每个人至少所具有的九种智能,且表现有所不同,而适当的教育可以使每种智能都能发展到很高水平。与传统智能理论相比,它具有多元性与整体性、情境性与差异性、开发性与实践性、共性与个性统一等特点。学习和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对深化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多元智能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培养 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提出的。作为一种新的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心理学界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但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育实践领域却引起了积极的响应,在美国,上百所学校、不计其数的教师将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我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实践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目前存在着简单化与表面化的理解,人们往往只停留于将多元智能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教育概念作简单的附会,难道教育的意义就只剩下老生常谈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这样一些套话?它对教育的启示作用到底何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力图回到原点,具体地讨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些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意蕴
  
  (一)多元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即个体智能以多元的方式整体地存在着,是智能多元与智能整体的有机结合。加德纳突破了传统智能理论关于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采用单一可量化的智能概念即可以对个体进行恰当的描述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但至少具有九种智能,同时每个人都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把自己的各种智能组合在一起,以整体的方式存在于个体,形成与他人相区别的智能组合。个体在解决自身面临的实际难题或创造新产品的过程中,仅靠某一种智能是无法完成任务的,他必须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问题。智能是以复杂的方式共同发挥着作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样事情单靠一种智能就能办到,9种智能是以复杂的方式相互联系的。因此,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学生离开学校后是否仍然有良好的表现,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语言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之外的其他智能。
  (二)情境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智能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之中形成与表现的。智能的形成与表现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情境,离开情境孤立而抽象地谈智力是毫无意义的。传统智能观认为智能仅仅存在于人的头脑里,相反,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在加德纳看来,智能是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潜能,自身的周围环境在个体的智能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因此每个人的智能类型各具独特性。但这并不是说每个人只具有其中的某一种,恰恰相反,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只不过每种智能在个人智能总和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智能差异,也不能假设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同的潜在智能。因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地到学生个体的智能差异和在不同领域中认知发展的不同步性,寻找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优势领域,做到情境性与差异性的有机结合,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开发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加德纳认为,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力。虽然人的先天资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育活动,即实践性。因为智能的发展与开发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智能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无先例可循的新问题,个体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强调个体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需要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正如加德纳所说:“按照我的观点,大多数创造性的工作,都发生在个体从事有意义且相当复杂的专题研究的情况下”。因此,专题作业在多元智能理论中被广泛倡导,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四)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由于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体的智能是多元的、差异的,但是,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至少是这9种智能的组合,只不过每种智能在个人智能总和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因此,每个个体在智能的基本构成上是“共性”的,而在智能发展与表现的侧重点上却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所以,教育教学应该在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力领域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一)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在呼唤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今天,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以学生复制、复述老师所传授知识的准确率为衡量其效果的标准,压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承担了全国90%以上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跟着导师做导师的课题,只是按照导师的安排进行着相同的课题,以导师对问题的“喜怒哀乐”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喜怒哀乐”,最终形成了以导师为中心的学术近亲派别,既不利于高深学问的研究,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降低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多元智能理论在其对智能所做的界定中,直接将解决问题和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做为衡量个体智能水平的标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自己先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时,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智能解决问题或化解矛盾的能力,实质上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创造。因此,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是把创造能力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试图培养的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能力,这种是建立在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的基础之上的。从本质上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能力,因为它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智能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无先例可循的新问题。因此,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导师和制度要引导、创造学习的机会和环境,让研究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智能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无先例可循的新问题,以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
  (二)考试方式:由“唯分数录取”方式向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相结合方式转变
  考试是检测被测试者具有何种认知发展水平与认知方式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是否能够真正起到这种作用,便成了一个很大课题。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录取的方式虽然进行了一些很好的改进和提高,但总体上还是“唯分数”录取的方式,这种选拔方式能否从众多的学生中选拔出适合作为“研究生”来培养的学生值得商榷,尤其是在我国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的形势下,很多高校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当成了本科学生的延续,把之看作只是一种学历教育的延续和附加,而忽视了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混淆了研究生教育与其他学历教育的本质区别,失去了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和价值,浪费了国家宝贵的稀缺优质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误解,给高等教育市场带来许多负面效应。我们应该知道,并非任何人都可以适合作为研究生来培养,作为“研究生”来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考试选拔方式,要求我们的导师,能够在这种方式中选拔出适合作为“研究生”来培养的学生,否则,就是优质高等教育的浪费,人才的浪费,有失教育公平。
  (三)学习方式:由“被动散漫式”向主动积极地“整合构建式”转变
  目前,多数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被动散漫”的问题。研究生的学习实行导师负责制度的所谓个性化教学模式,其价值取向重在“教”而非“学”。加德纳将学习分为三种:直觉学习、学究学习、专家学习。在这三种学习中,加德纳认为专家学习是一种整合学习,相对来说较完善,但他还特别强调直觉学习的重要价值。直觉学习始于家庭,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这样一种自然、统一、直觉的学习与学校里的学习迥然不同,但是,它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学习,在许多情景中被证明是足够可靠的。
  研究生的学习风格更应该是专家学习式的整合学习风格。相比来说,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前,学校注重的是掌握型和理解型的学习风格,以及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这种注重特定学习风格和智能的培养方式,对于研究生培养来说,是有些不利的。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可用来分析一种特定的策略,从而确定这种策略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所以,研究生的学习应该是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即在导师的引发、促进、支持、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四)导师角色:由“学生维持会长”的角色向真正“导”师角色的转变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研究生导师负责制度,研究生导师的角色在这种制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研究生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角色的定位准确不准确、导师的指导方式是否科学、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等等问题是这种制度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目前普遍存在导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研究生“学生维持会长”的角色。由于受到硕士研究生教育扩招的影响,我们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在指导的硕士生数量成倍增长,据资料显示,硕士生导师每年平均指导5名硕士生,按两年制是10名,按三年制是15名;如果这位导师同时又是博士生导师,每年同时又指导1~2名博士生,这样算来,一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可以是一个小班的学生了;如果这位导师是多个学校的兼职导师,再如果这位导师是学校的领导,要是这样的话,这位导师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应酬、领导事务,所以,导师哪有时间指导自己应该指导的研究生,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维持会长”就不错了,只要学生不出现什么重大问题,该毕业就毕业,出现指导方式的随意性、片面性、非科学性,成为了研究生科研学习的指令者,以至于培养的研究生出现学术的千篇一律性,这严重违背了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性,也是对人才的戕害。
  多元智能理论中含有丰富的个性培养教育的理念,对研究生教育具有与众不同的借鉴指导意义。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可开发性。既然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九种类型的智能,因此,每个学生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加德纳是通过采用项目学习来作为实施个性化课程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导师在了解了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学术背景、爱好、品行及将来的学术潜力基础之上,与学生一起制定出适合于不同学生的培养方案,而不能够随意地制定一个千篇一律的培养方案就算了。只有对学生了解,才能够科学地指导学生,所以,导师要留有充裕的指导时间、适当的学生数量,才符合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这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
  所以,导师要拥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抛弃世俗的种种诱惑,本着对自己、对人才、对国家负责的精神,由研究生科研学习的指令者向科研的引导者、助手与合作者的转变,实现师生关系由单一科研维系向以科研为中心的全面的联系转变,做一回真正的“导”师。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1,(9).
  [2] Gardner,H. Intelligence Reframed[M].New York:Basic Books,1999.47.
  [3][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霍力岩,等.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特古斯.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9).
  [6]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1,(9).
  [7]张玲.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到底何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8]田凌晖.多元智能观照下的学生发展观[J].基础教育研究,2002,(7-8).
  [9]刘树仁.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个性培养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7,(7).
  [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批号:06JA880054]阶段成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