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境界:人的精神境界的核心
 

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境界:人的精神境界的核心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0:36 影响了:

  当知识经济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有必要对学校管理若干理论问题作些反思和修正,使其能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试从发展知识经济的角度重新对学校管理的核心、职能和目标等问题作以探讨,以转变传统学校管理理念,规范学校管理行为。
  
  人的素质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
  
  中国原本是以人为中心思想的发源地,但由于西方古典管理思想的影响,便由人转向了物,把师生员工视为“经济人”,刮起了物质刺激之风;行为科学学派兴起,又视师生员工为“社会人”,认为他们不仅有经济需要而且有社会需要,并以此为动机,迸发出积极性,但其立足点仍是利己主义的,过分强调了社会因素的作用,忽视师生员工的个人素质以及学校整体素质。由工业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社会,社会活动的中心则由“经济人”“社会人”转移到“智能人”,讲究思维效率,追求智力财富,视知识为价值尺度,进行求发展的智力竞争。而且“智能人”的特点是具有知识价值观,重视开发智源,既开发自然智源,又开发人工智源,并在开发智源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知识。
  由此,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活动的中心,是高智能的管理者和师生员工,必须把“提高他们的思维效率,开发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知识,并帮助他们确立知识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生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知识、经济运行的核心和目的,是知识经济化的中介,是知识经济的实体,是知识经济化的直接创造者,所以人在知识经济化过程中发挥着中心作用,是知识、经济一体化的焦点,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又是知识价值的核心,创新程度越高,知识价值也越高。高知识素质和高智能素质的学生,需要有高知识素质和高智能素质的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教育和培养,没有高知识与高智能素质的管理者和教职员工,就不会有高知识和高智能素质的学生,没有高知识和高智能素质的师生员工,也就没有现代学校;没有由高知识素质、高智能素质的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组成的集合体――现代学校,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发展知识经济所必需的高知识、高智能的脑力劳动者,这样的学校自然也就办不下去,并为社会所淘汰。由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办学管校必须依靠高知识和高智能素质的管理者和教职员工;办学管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高知识和高智能素质的脑力劳动者。但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满足儿童、青少年做人、求知、健身、育心、审美、办事的需要;学校也要管钱、物、技术、时间、信息……但这都是为了培养高知识与高智能素质的脑力劳动者而展开的,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管人和人的士气,只有把师生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校对目标、观念、组织、物资、资金、技术、时间、信息、环境等素的管理也就会不断科学化和现代化。
  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知识素质和智能素质,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学校素质的重要构件。现代学校素质,就是现代学校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而必备的各种要素,各种要素的质量以及将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使其有序运行的能力。人的素质是学校素质的核心要素,提高现代学校素质就必须首先提高人的素质。也只有提高了学校素质,才能促进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素质更上一层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人的素质和学校素质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
  
  调节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中心职能
  
  目前正式出版的学校管理学专著,对学校管理职能要么只字不提,要么置于管理过程之中,将二者等同,即使有的书论述了管理职能,也不讲“调节”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调节”是学校管理的中心职能,因为知识经济时代视人为知识、经济的实体,把提高人的素质和学校素质作为学校管理运行的核心。知识是人创造的,是人传播的,新的知识具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和交往的功能,传播又是这种联系和交往的桥梁,并强调自然界中和人类世界中的共性和统一性。而新知识在价值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威胁和冲突,其中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通过调解、调和、调控、平衡、节制、约束等来淡化矛盾、解决矛盾,使新知识在价值创造与传播过程中按照内在规律正常持续和谐地发展,以适合其根本要求。这就是调节。
  学校管理二重性决定了现代学校管理具有一般管理职能和特殊管理职能。而这两种基本职能又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调节、控制、公关、传播、创新等具体职能来充分发挥作用的,其中调节又是这八大具体职能的中心职能。因为学校管理每项具体职能都是为了促进调节,使现代学校一般管理职能和特殊管理职能和谐和统一,充分发挥其有效功能,进而使学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以有效完成学校育人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学校管理中的调节,强调管理者和师生员工自己主动的事先的调节,把预防与事后调节相结合,尽力做到以预防性的事先的调节为主,淡化亡羊补牢的事后调节。这就要从学校实际出发,选择有效的调节形式和方法。现代学校管理调节的主要形式是计划和协调,前者是预防性的事先调节,后者是纠偏性的事后调节。计划调节形式,就是用事先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以及部门、个人的计划,去组织、指导、规范和调整各级管理者和师生员工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创造行为,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学校管理目标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实现人与人和、人与物和、人与环境和。协调形式,是以既定的目标、标准和指标衡量办学管校活动中已经形成的各种关系,针对潜在的不协调因素和已经出现的种种矛盾和偏差,寻求淡化矛盾,纠正偏差,改善关系之道,重塑和谐配合关系,因而,它属于事后调节。现代学校管理要充分发挥调节职能,还必须娴熟如科学预测、自省自律、双向沟通、以变应变、科学决策和目标管理等调节方法,做到事先了解学校各种关系及其发展趋势,把握机遇,审时度势,三思而行;自省自律,平等待人;双向沟通,联络感情;分解目标,层层负责,相互协作,努力营建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氛围。
  
  和谐是学校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
  
  境界,是指学校管理所要达到目标的程度和状况。在以人的素质和学校素质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学校管理系统中,其办学管校活动只有充分发挥调节这个中心职能,才能改善公共关系状态,完善人际关系,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和谐”。由此,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和谐,是现代学校管理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是使现代学校教育目标能够实现的根本保证。因为“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有焉”(《礼记・中庸》)。就是说,“和”――和谐,中和既是现代学校管理最根本、最崇高的理想境界,又是使现代学校管理通向成功的基本规律。如果现代学校管理能有效发挥调节职能,达到“和谐”境界,做到学校管理系统内部全体成员团结奋斗,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赢得了公众和公众之心,学校社会地位也会随之不断提高,学校对社会公众的贡献也就越大。那么,学校管理诸要素、诸环节就能围绕培养高知识、高智能素质的人才群而有效集合起来,并按照各种育人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形成有组织、有系统的“和谐”“平衡”状态,按照既定的便于指挥调控的运作程序有序运行,充分发挥其积极相关作用,以获取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确保学校教育目标的最佳达成。可见,现代学校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就需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但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人心和”“顺和的人心”是关键。因为“人和”,管理者与师生员工的士气和积极性就能充分发挥,他们就会心甘情愿为实现学校整体工作目标取义成仁,于是就能形成最佳实现教育目标的强大内聚力和整体合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是现代学校管理调节的最终目标。
  现代学校管理要达到“和谐”境界,其一,学校管理观念、管理目标、管理伦理、管理哲学、学校精神等精神系统和物资、资金、技术、时间、信息、环境等物质系统要顺和,要与性命一样配合适当,相对平衡。这是办学管校获得成功的根本。学校无命,就没有现代学校这个实体,学校无性,学校这个实体也不能正常运转。只有二者和顺,现代学校管理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二,要使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人、财、物以及产品数量与质量相互衔接,辩证统一,平衡发展――和谐、中和,切不可“过犹不及”(《论语・先进》)。如此,才能保证学校管理活动顺利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效益。其三,要使学校各级管理者之间以及师生员工之间团结和睦,配合适当,拧成一股绳,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共同作用于受教育者,以造就出多数量、高素质的知识型脑力劳动者,为尽快完成工业化过程和发展知识经济作出最大的贡献。其四,要与学校外在环境相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相适应,以谋求学校生存和发展之大环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人才质量和数量的需求。一句话,只有在不断完善学校自身,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公共关系,改善公共关系状态和完善人际关系,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合作,才能赢得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外在和谐条件。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