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德育因材施教的要求【高职德育的成效在于因材施教】
 

德育因材施教的要求【高职德育的成效在于因材施教】

发布时间:2019-01-25 04:57:05 影响了: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且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高职院校1000余所,在校生规模接近800万,几乎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者经常报怨高职生难管、难教,实施德育效果不明显。在笔者看来,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而言,因材施教是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识材是施教的前提
  
  因材施教必须弄清“材质”特点,即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否则就会陷于盲目。认真分析和研究德育对象,正确地评价德育对象是德育工作的基础。
  
  那么高职生究竟有何特点呢?作为同一时代的大学生,高职生在身心、思想等很多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是一样的,但由于种种因素他们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生源特点 高职生一般是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被录取的,也有单独从对口中等职业类学校考试录取的。不论来自何方,总的看来,录取分数线是在本科以下。一般来说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并不优秀,很少受到老师的偏爱和表扬。因此,不少学生有受挫心理,缺乏自信心。
  学习环境 不少高职院校是中等职业类学校升级上来的,有的是新建的;有的是专科院校转变的,有的是成人教育变身的。其中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并不好,即使有些新建校“硬件”条件很好,但师资力量、教学经验等“软件”条件也是有差距的。
  总的来看,由于高职教育创建时间不长,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较之那些老牌大学是有些逊色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既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情绪,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特点 由于绝大多数高职生是考本科的落榜生,因此不同程度地存在“高考失败者”的受挫折心理,甚至产生自卑、冷漠、焦虑、嫉妒等心理障碍。例如,有的学生由于长时间情绪消沉、思想苦闷,在心理上普遍存在着理想与现实、求知欲与知识水平的矛盾。这些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进取心,因而也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能力素质 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生中有不少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也不够强。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却很强,大多数在学习中乐于动手、思想活跃,同时兴趣也很广泛,并且拥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生为例,学校95%以上的学生是北京考生,这些学生一般都拥有视野开阔、思路敏捷以及善于人际交往等特点。
  由以上得知,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不能简单地视其为弱者,因为他们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高职德育若要取得良好成绩就必须客观分析和看待高职学生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逐步落实。
  
  “针对性”是施教成功的关键
  
  由于高职院校发展历史不长,在办学育人上普遍缺乏经验,以往不少学校习惯沿用老大学的经验,但是效果大多不理想。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走自己的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自识其才”的教育 所谓“自识其才”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针对高职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我评价意识。要大力加强“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教育。
  具体来说,一是要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低层次的教育;二是要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高职人才同样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类人才,而且在当今社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还是紧缺的人才、抢手的人才;三是要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他们身上有很多优势和长处,甚至有些人还具有过人的强项,让他们明白人人皆有潜力,人人都能成才。
  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习和吸收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很丰富,针对高职生的实际,应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对高职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学生成才和发展出发,既要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又要引导学生将远大理想与现实行动相结合,塑造健康人格;二是意志品格教育。成才是要有付出的,只有勤奋才能成功,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努力拼搏;三是合作意识教育。高职生未来所从事的事业大多是团体性的,合作共事、团队精神、尊重他人、团结协作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四是创新精神教育。技术创新和科学创新同样重要,没有技术创新,科学创新就难以保障,技术创新中高职生责无旁贷。同时也要教育高职生明白,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生必然要面对严峻挑战,缺乏创新精神的人,就难以成就事业,甚至连生存也很困难。
  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关乎高职生的成才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关乎高职生的事业前景。
  因此首先要抓好职业能力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是多方面的,对于高职生来说应着力抓好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上,不少高职生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上不能积极思考,互动性差。因此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使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其次,要抓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高职生虽然还未走上社会承担一定的职业角色,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则应从学校开始。尤其要针对高职教育实践环节较多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利用社会实践、生产实习、专业实训等各种教学环节,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向各岗位人员学习,学会处事做人;再次,是抓好心理调节能力教育。从现实来看,一些高职生由于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认知有偏差,在处理自身与社会之间关系时往往会产生许多心理障碍。因此,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学会自我调节,对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以学生为本,是施教的根本
  
  在实践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认识不够,准备不足,对高职生的特点缺乏研究。有人一味指责高职学生素质低,从内心深处并不喜爱自己的教育对象,以这种状态施教的成效是可想而知的。
  以学生为本,除了要求有爱心、耐心和宽容心外,还应尊重学生。不少管理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习惯把教育对象放在受支配和受管制的地位,习惯在施教时“我教你听”,在管理上“我管你遵”,没有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一个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具有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办学规律的办学理念。首先应当把学生看成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没有高职学生,何谓高职学校?因此要把管好学生变成服务好学生,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和协调。要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为学生排忧解难。其次,以学生为本,应当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包括全面发展也包括个性发展。同时也应当明确“以学生为本”绝不是一味地满足学生的所有要求,不适当、不健康、不合理的要求当然不能满足。“以学生为本”绝不是对学生放弃严格的管理和要求,严格管理也是爱。
  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强化教书育人意识,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以良好的人格力量感染影响学生;还要关爱学生,以诚心、爱心、耐心、精心的态度对待学生,不疏远、不奚落、不嫌弃、不指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还要在教学上精心执教,诲人不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力争把最新的、最鲜活的知识以学生最喜欢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知识,也要学到做人之道。
  笔者认为,因材施教除了应具有针对性强的施教内容外,还应具有针对性强的施教方式和途径。
  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施之对路、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德育才会有成效。例如,北京联合大学针对北京生源学生特点,总结形成了“五多一严”的教育管理模式,即“多激励,多帮助,多活动,多培养,多实践,严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来讲,“多激励”即对学生多进行肯定和表扬,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开展评优、创先等表彰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激励、感受成功、体验喜悦、增强自信心;“多帮助”即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开展“助学、导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具体困难,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及成长中的各种困难,并帮助他们养成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多活动”即针对北京学生见多识广、思想活跃、活动能力较强、参与热情高等特点,组织他们多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从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多实践”即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利用实践性教学多的优势,加强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德育工作;“多培养”即针对学生政治上积极向上、渴望成才的特点,努力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形成良好的政治氛围,着眼于学生的政治成长;“严管理”就是针对学生自觉性不够高、自律性较差、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较弱等特点,对学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优良品德的养成。
  总体来讲,笔者认为因材施教实施高职德育工作的空间还是十分广阔的,只要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不断去探索、创新,就能真正使因材施教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