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双管齐下促进《机械基础》课教学:双管齐下最初是指什么
 

双管齐下促进《机械基础》课教学:双管齐下最初是指什么

发布时间:2019-01-26 04:04:45 影响了:

  “《机械基础》课越来越难教了。”同行们在一起交流起来往往发出如此慨叹。究其原因,一是课程知识面宽、抽象、枯燥,二是学生基础薄弱,在学习过程中畏难发愁。我校在教学中试着从“改革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入手,双管齐下,以“够用为度”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并能注重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教材内容改革
  1.依据社会的实际需要
  中职毕业生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劳动者,既懂理论又能动手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按照这一思路,可以对那些多而杂的知识进行取舍,以够用、实用为准。轴承的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等类似这样的内容,都是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知识,同时也与以后到工作岗位上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是中职学生就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理解、会用。对于抽象、难理解的零件设计部分和液压机构的内部工作原理等,应只作大体了解,少讲甚至不讲。
  2.依据各种专业的实际需要
  由于《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笔者所教的班级包括车工、钳工和焊工三种。对于这三种不同的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中应用到的知识肯定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共同学习一本《机械基础》,讲授时应该有侧重点。例如,“齿轮轮齿的失效形式”一节,对钳工来说是重点,但对车工和焊工就不是重点。这样,在钳工班就应重点讲解该章节,其他专业可以了解。
  3.依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
  目前,中职学生几乎都是被应试教育所淘汰,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又加上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少人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当前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对机构与传动、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课程整合而成。知识多且杂,尽管最新版教材作了调整,但是还是有的内容偏难、偏深,已超出“够用为度”的原则。故《机械基础》课程内容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改革。
  二、教学模式改革
  1.采用模型、实物直观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了感性认识,就降低了学生对知识认识的难度。我们借助模型导入,可进行直观教学。生动形象地演示,使学生接受起来轻松有趣。还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印象,如缝纫机、骑自行车等。这样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生动有趣的多媒体教学
  录像、动画、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画面,丰富的色彩,清晰的声音”,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满足学生全方位感知信息的需求,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认识深刻,记忆持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推a行理论、实习一体化的教学,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学校的机械装拆车间,装备一些由企业淘汰的生产设备及一些常用的零部件如减速器、离合器、联轴器等,在对这些部件做了基本的讲解后安排学生对实际部件进行装拆,学生会在装拆过程中加深对这些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使用与维护等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除了可以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动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要善于找到表扬的机会,创造表扬的条件,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趣味性。问题都是很简单的,如果学生回答不出,稍加提示,肯定回答正确。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的细心、聪明。从教师那里获得了肯定,得到了表扬,学生感到很有趣味,学习热情自然上升。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机械基础课的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能接受并能消化吸收的前提下,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机械基础知识,为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特别是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临朐县技工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