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吕型伟:为教育而生]吕型伟教育是艺术
 

[吕型伟:为教育而生]吕型伟教育是艺术

发布时间:2019-01-30 03:58:12 影响了:

  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脑科学促进教育科学化。   ――吕型伟      人物简介:吕型伟(1918年-),浙江新昌人。194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曾任上海市省吾中学教师、教务主任。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市东中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局处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现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上海市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他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认真研究教育理论。198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太地区普教专家”称号,2000年获中国第二届内藤国际育儿奖、宋庆龄樟树奖等。撰有《科技发展使传统教育面临重大改革》、《创建两个渠道并重的教学体系,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等论文。著有《为了未来――我的教育观》、《吕型伟从教七十年散记》,主编《上海普通教育史》、《上海教育》丛书、《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中华美德五千年》和《世界美德五千年》等。离休后,他“踏遍青山人未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教育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主持国家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育模式实验》。他亲历了中国20世纪前半期的教育,参与了新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被称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
  两年前,草长莺飞的时节,《中国教育报》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该报记者以问答形式采写的长篇特写《“活化石”吕型伟》。两年后,同样又是在春暖花开的芳菲三月,《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再次访问吕老,并受到了友好的接待。访谈中,我们发现这位已是90高龄的著名教育家思维敏捷、言语生动、见解深邃,且记忆力惊人,对于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仍记忆犹新,尤其是对其从事教育事业的点点滴滴,都如数家珍。从1936年开始独立办学,到1937年考入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深造教育学,再到参加地下党开展教育救国运动,乃至解放后不断地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等等,吕老的讲述让往事如一幕幕经典老片回放出昔日的霁月光风。
  
  七十年与教育相濡以沫
  
  吕老是浙江新昌大明市人,自幼喜欢读书的他,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于1932年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考取了浙江新昌中学的“公费生”,一方面为母亲减轻了生活负担,另一方面也为自己开启了此后的人生之路。1935年,年仅17岁的吕老初中毕业,然而此时正值日寇侵略,日本人已经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危及,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当时陶行知、蔡元培等教育大师纷纷提出“教育救国”的口号。吕老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感到自己已经识字,可以通过办教育的方式号召大家起来抗日救国。于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血气方刚的他毅然跑到东茗乡白岩村偏辟的山沟里,一个人办起了当地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免费向村民开放。在这个仅有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子里,吕老共收有81名学生,除了宣传抗日救国的进步思想外,他还包教所有学生的语文、算术、常识、音乐、体育等课程。因此,他成了当时中国最年轻、也是最繁劳的校长。
  就这样走上教育之路的吕老,后来发现教育其实很不简单。经过一番认真的思索,吕老决定继续就学师范,并把自己今后的人生目标确定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此后,他不断地学习教育学知识,汲取中外各教育流派的思想,并由此而大大丰富了其个人的教育学理论。1946年,从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后,根据上海市委地下党的决定,吕老由杭州来到上海,与其他二十余位大学刚刚毕业的进步学生,一起在上海办了一所中学。校长由当时非常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出任,吕老任教务主任,教师中有三分之二是地下党员。在这期间,他们一面搞地下活动,一面办学,一面在学生中间进行教育,发展党员。除此而外,当时党组织又交给了吕老一个任务,就是主编《中学时代》这本杂志。那时还没有结婚的吕老,一个人的全部精力就是做这两件事。一直到解放以后,吕老说自己本来有两条路可以走的,一条是办教育,一条是办报纸。办报纸就是后来的《上海青年报》,中央的《中国青年报》,那么当时和吕老一起办杂志的人,后来大多去办了《中国青年报》,而一晚上能写八千字,素有“快笔头”之称的吕老,却偏偏选择了留下来办教育,可见,吕老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怀抱着一颗怎样的赤诚之心啊!
  抱定一辈子搞教育的决心,吕老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钻研探索,从中小学教师、校长,到上海市教育局处长、副局长,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再到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直至离休后仍不辞辛劳地搞国家的教育课题研究。无论在哪一阶段,吕老均不计其他,教育事业好似他的人生伴侣,七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时至今日,吕老的这种崇高的教学态度仍是当前教坛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许多青年教师在进一步推进教育前行时,还在深刻学习吕老的教育思想,体会和感受吕老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情怀。
  
  二十载求创新探本穷源
  
  历经新中国教育发展全过程的吕老,总结70年教育工作的体会时说:“集中起来可以讲两点,第一点是认识到教育和社会的关系,第二点是认识到教育和人的关系。” 这一结论虽然很简单,但是认识它还需要一个过程。吕老解释说:“因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既要为社会方方面面服务,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教育又要为人的发展服务,所以研究教育必须要了解社会、了解人。”当前社会在不断发展,可以预见的是“信息技术和脑科学肯定会给教育带来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脑科学促进教育科学化”,这样就会使得“教育更加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而至于认识这两条规律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哪些指导意义,吕老还说道:“这就涉及中小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管理制度的改革,甚至涉及学制的改革等等,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改革都没有从这两个根本上去考虑,往往就事论事,因此我们的教育改革还需要花工夫、花时间,并且还要提高大家的认识。”“例如,网络现在刚刚开始,将来涉及教材怎么办,课程怎么办,大家还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而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却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其和教育的关系。”“另外,人类教育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农业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思索教育创造了农业时代的教育模式。工业革命以后,西方世界开始了近代教育探索,代表人物是欧洲的海尔巴特,后来电气化以后它的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杜威,他们的教育探索冲破了农业时代的教育模式。那么现在是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当今的教育肯定要冲破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目前刚刚开始,以后会建成什么样子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现在还不能完全看得清楚,都在探索中间,我自己也在探索。”
  提到这项探索工程,吕老还详细介绍了它的始末。那是1985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提出了一个“21世纪的中国中小学教育怎么办”的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在世界上来说也是很早的,吕老一接到这项任务,便开始了他的实验,他在全国三个地区北京、上海、深圳选了五所学校,开始探索21世纪的教育模式。从“七五” 到“十五”一直搞了二十年。现在实验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十六个省市、六十多所学校。谈起这二十年的收获,吕老说:“可以这样讲,我们认识到未来的教育是在四对矛盾中间寻找中间地带。”而“这四对矛盾就是每个人的个性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同人的社会化的矛盾;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发展同中小学这一段确立的共同基础的矛盾;中小学阶段如何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地位之间的矛盾”。首先,“每个人的个性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这是马克思的话,马克思讲过,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就是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但是人不是孤立的,人是一个社会化的动物,人不能够不考虑到社会,人的发展假如同社会的发展不适应,那么这个发展也是不好的”。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特长,因此,教育应有所侧重,但是作为中小学教育来讲,它是一个基础教育,人的发展的不可预见性决定了基础教育不能分流”。第三,“人不能什么都经过直接体验,主要学的还是一些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但是直接经验有一个特点非常重要,就是它直观、深刻,可人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事事都去搞直接经验”。第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主导作用不行,但是发挥过多了影响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好”。所以,“我们的研究是要在教育改革中间寻找这四对矛盾的结合点,寻找它的中间地带,从而使这些矛盾能够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教育的不断发展”。
  
  执一生悟人之历经三境
  
  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用三句话概括人生要经历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吕老说自己非常赞成王国维的这种对人生几个主要境界的描述,并且也表示有同样的人生感悟。他说:“当时我刚刚走上教育这条路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民族正在经历的战火硝烟的侵蚀,全国上下是怎么一个景象,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再形象不过了。独上高楼,我跑到教育这个楼上来,七十年来没有后悔,我不断地钻研教育发展中的四对矛盾,探索信息技术和脑科学对教育的影响,我仿佛就要找到答案,但是还没有完全看清楚,没有蓦然回首的感觉,所以我现在还正处在人生的第二个境界,还在奔忙,还在操劳。”“正像我曾经说过的,教育是一个长征,现在我们已经爬过雪山,越过草地,并且看到延安的宝塔了,但确确实实还没有到达延安,还需要继续努力。”
  一席话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耄耋之年的吕老,对于教育事业的追求依然是那样纯真、那样挚诚,一如他七十年前初识教育一般。为了这项终身的事业,他用七十年的热情感染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用七十年的不懈探索激励着我们的教育研究者,他的一生与教育事业紧密相连,他似为教育而生!
  吕型伟教育思想选登
  “和”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文精神是培养优良道德的沃土。
  宽松出人才、表扬出人才、榜样出人才。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奉献就是教育不能当作商品一样讲价钱,搞买卖做交易。有一位名人说过,当教师最高兴,最骄傲的是学生超过自己,是桃李满天下,这是教师追求的财富,而不能沽名钓誉。
  科学就是不能弄虚作假,不能唯书、唯上,而只能唯实,不能搞“三浮”,搞形式主义。
  艺术就是不能抄袭别人,不能停留在复制别人的作品、前人的作品上,而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面,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